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体育组织形式,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群众体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对黄山市屯溪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社区的体育设施情况、社区居民锻炼的频率和居民锻炼的项目、不同的年龄参加体育锻炼的分布、体育指导员现状、社区居民进行锻炼的时段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屯溪区的社区存在居民的健身意识不高,社区体育经费不足,社区体育场地缺乏,社区体育指导员缺乏等状况。针对这些状况提出策略,以期为今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开发社区体育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服务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国民体质监测的满意度较低,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多维化特征。为更好地实施社区体育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常熟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居民的知情率与参与度不高、对居民的吸纳力度不够,场地设施的种类、质量以及保养维修服务不容乐观,社区体育信息服务内容的更新与价值还有待提高,以及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权利意识相对淡薄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社区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意识,提高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增强社区体育服务组织体系对居民的吸引力和接纳力,促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部门增加体育活动设施,并对其进行良好的维修和保养,确保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4.
社会体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产物,发展社区体育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能有效改善吉林省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状况,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素质水平等建议,促进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加强社区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整合功能,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吉林省居民的健康素质,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5.
用文献资料法和抽样调查法对嘉兴市两区、五县市的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从11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街道领导对社区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社区管理人员对社区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社区体育辅导站或健身点的组织管理人员情况;体育彩票健身工程的实施;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程度;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形式;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动机;影响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因素;市民参加社区体育的消费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就如何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展开了论述。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社区体育资源匮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年龄段不平衡:师资力量的不足,缺乏各项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问题一直束缚着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文章就如何利用辖区内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人才等资源,实现体育资源共享,通过提供门类众多的体育服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的操作方法,束发动、引导、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体育活动,增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朱道宇 《天中学刊》2011,26(5):43-45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信阳等革命老区的体育人口状况、社区体育活动内容、体育活动设施与场所、居民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动机、影响社区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发展革命老区居民社区体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调查分析合肥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将提高合肥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将推动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发展.本文以合肥市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法,对合肥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数量、项目和对场馆设施的满意度以及对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多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对体育的功能都有正确的认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对体育法规的了解也与他们的知识水平呈正相关;社区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的项目有木兰扇、木兰拳、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门球、柔力球等;缺少经费来源、缺少锻炼场地和缺少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是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社区体育文化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是社会体育的细胞,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行为方式,是为满足社区居民身体和心理的需要而创建的一种环境和氛围。它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社区体育意识,它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着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关系着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对人及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城市社区体育的内涵和功能基础上,剖析了南宁市青秀区社区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可以从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强化居民体育运动意识、创新体育活动项目、健全社区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调查入手,以河北省社区体育的开展情况、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体育锻炼需求、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能力等现状调查为依据,找出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以专家调查为理论支撑,提出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建立与发展的实施策略,从而为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淮北市三个大区共六个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组织形式以及居民锻炼的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还对个人原因、体育场地管理与维护、健身专业指导人员情况和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四个方面对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加强淮北市社区体育开展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村改居”社区体育具有体育文化的过渡性、体育需求的多样性和体育锻炼的离散性等特征。“村改居”社区体育存在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居民体育活动形式单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基于合作治理,优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结构;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丰富的社区体育活动;推动“校社”合作,加速社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正确引导体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咨询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调查分析了当前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经费来源、社区居民参与状况、社区体育指导员及影响因素等现状,探索城市社区体育的未来发展,找出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建议,为有效指导和开展下一步全民健身工作特别是城市社区体育工作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科学依据,从而推动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随着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这一过程中,尚存在着社区居民生态体育意识淡薄、社区体育资源严重不足和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只有采取提高社区居民生态体育意识,完善城市社区生态体育内容建设以及构建多元化城市社区生态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等措施,才能推动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陶艳  杨兵 《考试周刊》2014,(50):119-119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体育消费打下了物质基础,体育消费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主要消费形式,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安宁市社区居民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安宁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以求为安宁市社区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场舞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舞作为一种低碳健身方式,是开展社区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活跃和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和增进社区居民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作用显著.目前广场舞的发展受到组织者和内容较为单一、参与人群面不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稀缺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今后发展广场舞要在促进多样性、扩大参与普遍性,以及提升指导人员专业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遵义市汇川区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参与体育锻炼非常喜欢,涉及体育,但仍存在社区体育锻炼的规模不足、组织管理不当以及对社区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低等因素,原因在于现阶段的社区健康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化,社区体育教育缺乏计划性,体育场地设施也不够完善,缺乏各种专业体育辅导人员.由此提出遵义市汇川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森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1):120-124
在欠发达地区,社区居民体育资源缺乏,而高校体育资源充足;而在非竞技化、韵律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等方面,高校弱于社区体育。因此高校和社区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体育合作关系,使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做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