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问:“一个人平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广播电视站站长范敦发的回答是:“奉献,给人快乐、欢心,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传播新闻、科学知识、文化艺术是畲乡农民渴望已久的东西。1997年以前,由于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为共和国“奉献”了一位总理,一位国家副主席,数名副总理和300位省部级高官。作为共和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人不但把“两弹一星”送上太空,她的10万毕业生还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更让清华人骄傲的是,截至2000年2月,34位两院院士中,清华占了14位。 一所大学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清华现象”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为共和国“奉献”了一位总理,一位国家副主席,数名副总理和300位省部级高官。作为共和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人不但把”两弹一星”送上太空,她的10万毕业生还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更让清华人骄傲的是,截至2000年2月,34位两院院士中,清华占了14位。一所大学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清华现象”。  相似文献   

4.
读到古人的一段话,对我们搞新闻的记者、编辑颇有启迪。这段话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以尽其声。”(《礼记·学记》)这段话非常符合现实情况,只有善于提问的人,“叩之以大(者)”,得到的反响才能是“大鸣”,反之,问不了几个问题的人,“叩之以小(者)”,那当然得到的反应必是“小鸣”,甚至会戛然而止的。新近当选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张严平,就是一位善于提问的“叩之以大”者,她在采访老将军杨业功时,就准备了一连串的“?”:“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威严吗?他发火吗?他发起火来…  相似文献   

5.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 2 0世纪初的一位凤毛麟角的大学毕业生 ,沈祖荣先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国图书馆事业 ?沈祖荣先生是一位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他一生的理想是通过办理图书馆事业来实现教育救国和教育强国。 1910年 ,沈祖荣先生在文华大学毕业之后毅然决定供职于文华公书林 ,以启迪民智 ,振兴中华。当时对于他的这一抉择 ,旁人不可理解 ,亲朋好友谁都不赞成。当面阿谀奉承者说 :“方今各处需才孔亟 ,以你大学毕业 ,何事不可为 ?乃作此招护书籍的事业 ,不其长才短驭 ?”背地里议论 ,不是说 :“毫无远志” ,就是说 :“学识平庸 ,不能充…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里,有些报刊互相转载、摘登为古人封“家”的文章,说《苏东坡也是一位医药学家》、《孔子是一位音乐家》,甚至说俄国诗人普希金是一位“经济学家”。这种为古人封“家”加冠的作法有何必要? 古代名家,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早已为人所公认。“术业有专攻”,有专才有“家”。一  相似文献   

8.
编辑絮语     
1971年的一个秋日,在从伦敦开往普利茅斯的一列头等车厢里,面对面坐着一位商人和一位绅士。绅士问商人:“您是日本人吗?”商人说:“我是中国人,说准确一点,是香港的中国人。”绅士眼睛一亮:“那么您是做什么的?”“搞搞航运。”“哦,您有多少船?”“有一点点,具体数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然而什么是人?如果 DNA 是人的生理基因,那么文化就是人的精神基因。而且对人而言,后者是更重要的基因。美国黑人其 DNA 与非洲黑人相同,为什么不叫他“非洲人”?不仅因为“国籍”问题,更根本的因素在于他们的精神基因全部是“美国文化”,已不存  相似文献   

10.
所谓“度”。哲学上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规定。一旦越过.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新闻度”。笔者认为就是新闻宣传保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规定性。怎样才能把握好“新闻度”?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坚持辩证法.力戒片面性。新闻最忌走极端.顾此失彼。有一位乡镇通讯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如何改进会议报道时,讲究导语的写作技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下面试以新华社的几篇会议新闻的导语为例,对其写作技巧略加探讨。一、在导语中要突出鲜明的个性。就是根据人物身份、职业等方面的特点来写,如1989年11月2日新华社报道的《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双先”受表彰》的导语:“长期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电影发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慎学西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人秀节目是当前世界各国最热门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真人秀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真”和“秀”“,真”就是纪实性,而“秀”就是一种效果,指他的表演性和戏剧性;第二是“人”,或者说其第二个特点就是平民性、参与性和大众性。第三,就是游戏,真人秀节目是游戏性节目  相似文献   

13.
常听到一些长者不无感叹地说:如今的人变了,变得不愿吃苦,不讲奉献,不关心社会和他人,甚至变得有些唯利是图。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变得如此,远的如李素丽、徐虎、邱娥国等这些心中装着人民,甘愿吃亏奉献的模范人物不说,在我们樟树市广播电视局就有一位被人们呼为“工作狂”的人。他的名字叫黎木生,是局事业管理股副股长。在樟树市,只要提到他没有不为他的业务技术、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而赞叹的。一专多能,“艺”不压身黎木生是广播电视战线上的一位老兵,20多年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心爱的事业上。先是…  相似文献   

14.
有史以来,人们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特殊活动,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读小学时,因淘气不爱读书,触发老师一番感慨说: 小人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有黄金,点灯费蜡也甘心。”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不足为训。绝大多数人,读书不一定为钱、为官、为美女、为有惊世之作,惊人之举。古人云:“读书旨在明其道”。读其书,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收获。那么,如何“明其道”?首先必须读好书,不读坏书。记得一位名人说,一部好书,能教给你如何做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青年人,世界观尚未  相似文献   

15.
看起来她们很普通,做的工作也很平凡,可就是她们———仪征市档案局的6位女同志,在清苦的档案工作岗位上,用一颗颗无私的赤诚之心,用一件件感人的实际行动,唱响了奉献“兰台”的敬业之歌。她们当中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最短的已9年,最长的在档案部门工作了23年。人生有几个9年?人生有几个23年?不知不觉中青年变成了中年,中年步入了老年,细嫩的脸庞出现了细纹,乌黑的发丝渐渐花白。翟祥云、唐玉华、徐正琴、陈丽莉、李红和李翠莲这一支“娘子军”,是她们,自从和“兰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无愧于自己的选择,从不叫苦,更不叫累;是她们,舍“小家”,…  相似文献   

16.
<正> 两位馆长,据我所知,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界内部的人才流动,似乎是由图书馆实践岗位流向图书馆教学岗位的居多。然而90年代以来,图书馆界内部的人才流动开始转为由图书馆教学岗位流向图书馆管理岗位,业内人士戏称这种现象为“转会”,并认为是图书馆事业高涨和教育低落的表现之一。大学图书馆界也是“转会”现象的受益者,两位就是近年由信息管理系教职出任大学图书馆馆长的代表,所以这次访谈把两位一同请为嘉宾。请问两位馆长对这种“转会”现象有何评价?“转会”是图书馆事业高涨和教育低落的一种表现吗?两位是出于何种考虑放弃教职而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而进行的斗争方面,曾作了许多工作。其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就是“国际传播发展计划”,也就是著名的简称IPDC。1984年底,美国为了顽固地维护世界新闻传播旧秩序,断然退出教科文组织。在退出前后,美国政府曾不止一次地表白,美国虽然退出教科文组织,但是对于“国际传播发展计划”则仍然十分重视,而且许诺说美国政府今后将拨出可观的经费来继续支持这项计划。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国际传播发展计划”究竟是一项什么计划?其来龙去脉究竟怎么样?美国为这项计划到底作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通过声音来传播信息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一篇好的广播新闻,必须做到声与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声情并茂”。 如何做到声与情的有机结合,进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呢? 一、充分运用有情的声音直抒情感 俗话说:“听话听音”,“听其言,观其行”,“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些都说明声音本身表露情感,人们通过这些声音(包括人物语言和典型音响),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和一种场合的情感氛围,并受其感染。广播特写《点点热泪送老马》(中央台1995年12月3日《新闻报摘》)在反映企业家马恩华为保定一棉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为缩短长期形成的新闻报道同读者之间的“距离”,报界提出把增强稿件“可读性、可信性、可亲性”作为自身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不失为有识之见。如何增强稿件“三性”?许多新闻工作者已经从选择题材、表现形式以及写作技巧上做了一系列十分有益的尝试,不乏成功新颖之作。然而从实践看,我觉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那就是尽快提高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在业务活动中也能让人感到“可敬、可信、可亲”。道理很简单:“文如其人”。不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不体贴人民群众喜怒哀乐,怎么会写出“可读性”强的稿子?没有讲真话的勇气,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稿件的“可信性”有何保证?态度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写出稿来,自然是难以让人感到“可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省图书馆与新安晚报联合打造的“新安百姓讲堂”,去年获得国家文化部政府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这一殊荣的取得,离不开主办单位组织者的辛勤努力,更离不开来讲堂讲座的诸多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奉献。其中,戴光强教授就是最突出的一位。他的“戴光强说保健”系列讲座,是“新安百姓讲堂”最知名的品牌。戴教授的精彩讲座堂堂爆满,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