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中,集中体现了现代性的追求,同时,在文本背后也体现了郁达夫的传统文化情结.本文从现代性所表现出来的几个方面,如主体、颓废等,透视了传统文化对<沉沦>的艺术思想、写作构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巴金创造了一系列男性"弱者"形象,如<家><春><秋>中的高觉新、陈剑云、枚,<雾>中的周如水,<寒夜>中的汪文宣等.这些"弱者"形象具有相似的性格--懦弱、忍让、忧郁.时代背景是这种性格的成因之一.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旧的封建腐朽思想与新生进步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家本位"等思想压抑着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个体性格中的惰性、体面意识和自卑感也促进了他们懦弱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作为一部描绘"民族秘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沉浮,生动地描绘了历史发展的内在的隐秘逻辑,由具体的个人命运落笔,从情感历程和心灵史的角度揭示了历史的另一面.从<白鹿原>人物的性格和文化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这也就是"士、农、工、商"所体现出的文化基因.而这正是中国社会在历史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为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主旨为追求绝对自由无所依恃的人生境界.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二课<鹏之徙于南冥>节选自<逍遥游>.该课的"相关链接"将"庄子的高远追求"阐释为"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是那不偏执自我、不汲汲追求事功和名声的至人、神人或圣人".即庄子原文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理解吻合<逍遥游>.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汝珍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镜花缘>的创作宗旨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仁智追求.这种追求是对作者所生活的封建末世道德沦丧、世风浇薄的丑恶现实的有力的针砭和反拨.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的家族及其文化,<狂人日记>主要从反面透视从而形成了批判和否定中国家族及其文化的题旨;后起的中国现代家族小说则逐渐转变了视角,并逐步形成了赞美和肯定家族及其文化的题旨.<狂人日记>的重要主题是启蒙,而后起的中国家族小说则随着时代环境与文化语境的变化,对<狂人日记>的启蒙意识给予了消解.<狂人日记>塑造了反封建的精神界战士,并深刻地显示了思想革命的伟大意义,而后起的中国家族小说则塑造了用行动反封建的青年形象,形成了注重实际反抗的意义追求.这种不同的意义追求,一方面表明了中国现代家族小说对<狂人日记>传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自身思想和艺术新质的表现,由此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家族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育背景宏观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职校生增强民族文化自  相似文献   

9.
当红网络小说<鬼吹灯>摆脱了传统鬼怪小说与现今玄幻文学的套路模式,把中国传统的鬼文化、风水文化创造性地转换为现代社会中的神秘传说,为玄幻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鬼吹灯>的"惊竦悬疑",实际上隐秘地反映出现代人的心理追求,这也是其风靡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常州二中的课程建设有追求、有意味、有特点、有创意,特别鲜明地体现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价值观整体性地融入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中,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人文与科学相统一、分科与综合相平衡、校内与校外相整合的课程架构。1.确立了"人中君子,国之栋梁"学校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卢静娜 《文教资料》2008,(28):222-224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剖析了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与日本传统审美文化的关系,对<雪国>进行重新解读.分别论证了日本传统审美文化中的清洁精神、病态美和日本的艺妓文化在<雪国>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圣经>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圣经>就像一把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而一门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文化这片深厚的土壤的,<圣经>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建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圣经>文化的导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了林语堂是如何翻译传播<浮生六记>中的传统文化的.<浮生六记>的传统文化融入在其它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中,译者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关注互文性,把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本紧密联系起来对翻译实践工作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八十年代,贾平凹在他的"商州系列"作品中已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寄寓.在<秦腔>中,作家一如既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宏观性地观照,最明显的就是儒家的耕读文化,巫道文化和民间文化等,从作家对这些文化的关注,可见作家对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消解的无限忧虑.  相似文献   

16.
车辐的<锦城旧事>、罗清和的<成都方脑壳传奇>和桑格格的<小时候>是把成都方言娴熟地运用于小说叙事的典范之作,独具时代气质和地方审美趣味.把方言叙事建立在演绎俗文化和彰显地域文化精神,是他们的叙事策略;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成都土生土长带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性格的民间人物,在方言语词的包装下,他们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时期成都文化的风俗画;他们分别代表了深沉中的反思、放肆中的幽默、稚拙中的智慧三种审美品性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诗经·国风>和<圣经·雅歌>同为抒情诗,二者之间由于文化传统之差异,导致了诗歌风格之不同.试就<国风>和<雅歌>所表达的男女情感的差异性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探讨其异同的原因,从而解读华夏民族和希伯来民族的情爱及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以裕固族当代作家达隆东智的小说、散文为对象,分析作家保存和弘扬母族文化的使命意识与其文体选择之间的关系.他的<猎豹>、<苍鬃母狼>、<猎人巴伯尔>等小说以深度反思精神"反刍"民族传统文化,真实再现了族群现代化变迁中的裕固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民众在这次避之不及的潮流之中的坚守、无奈、盲从与欢欣等矛盾心理;其<哈日凯勒>、<遥远的巴斯墩>等散文作品,都不同程度具有小说化倾向.究其原因,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民族精英试图建构集体理想的自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人公康妮,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是追求人性解放的典型形象.但如果把康妮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她表现出来的则是一副不守妇道、人皆可夫、极端自私和无情无义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的鲜明体现,它直接孕育了中华民族在自身人生实践中的基本价值追求.在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虽历经磨难,却能数千年一脉相承,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呈现出的一种伦理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表现出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内化为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普世性的人文精神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