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秘鲁的珍宝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成果,堪与在埃及发现的法老墓相比。一位秘鲁考古学家在秘鲁西北部一处17米多深的地下挖到一具生活在公元400年,即前印加摩揭文化时期兼任教士的年轻王子的遗体。在他的尸骨旁,放有大量的珍贵宝石,足足装了40个柳条箱才得以运往美因茨。这些有价值的文物将在罗马-日耳曼中心博物馆得到修复。美因茨博物馆金工部主任迈肯·费希特指出一些最有意义的物品,如:镶嵌绿松石的  相似文献   

2.
秘鲁的民间舞蹈,根据本国地理的变化大致可分为沿海、山区和森林地区三类迥然不同的舞蹈.沿海地区舞蹈的特点是热情、欢快,服装保留了殖民统给时期的样式,并由现代化的管弦乐伴奏.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舞蹈是玛丽内拉舞.玛丽内拉一词原意为海军.19世纪末,秘鲁大力发展海防.舰船停港时,海员纷纷换上便装,上岸与姑娘调情说爱.最初是在酒吧间共舞,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男女双人舞,表演时,男持手帕,女双手提裙,相互围绕,以轻快的步伐、手势和顿足踏点表达爱慕之情.此舞又分为北部玛丽内拉舞和利马玛丽内拉舞:前者为赤足表演,女方身着宽大的连衣裙,男方以毡帽和披肩为特色,注重手势和步伐的表演;后者比前者高雅,女演员衣饰华丽,男演员多为黑色礼服,以皮鞋踢打出的节奏,引人入胜.玛丽内拉舞又称为秘鲁的国舞,是重大庆祝活动中的传统节目,伴奏的管弦乐队达几十人.每年利马市和特鲁希略市都隆重举行玛丽内拉舞蹈节,评选出当年最优秀的舞伴.  相似文献   

3.
1994年9月30日,在墨西哥城宏大的人类学博物馆二楼的宽阔展览厅中,旅墨的秘鲁画家埃内斯托·阿波马伊塔·昌毕,举办了他研习中国国画艺术风格的绘画展。在他创作的近30幅代表作中,有雄浑的泼墨山水画,精美的工笔花鸟画,清新淡雅的风景水粉画。作品不仅显示作者师承传统中  相似文献   

4.
去年年终时.位于秘鲁北部兰巴耶克省首府契克拉约市东南100公里处的小镇拉哈达.一时成为整个秘鲁以至世界考古学界和旅游关注的焦点——西班王墓博物馆于2002年11月8日落成并揭幕。这座占地7.7公顷的古墓博物馆.从规划、设计至其竣工历时4年:斥资500万美元。其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是谁独具匠心,把纳斯卡图形画得如此巨大,以致于人们只能从靠近秘鲁南部太平洋海岸的纳斯卡荒原上空才能看得见它们的全貌?他又是为什么把它们画得这么大?虽然这些画在该荒原的松软平地和山腰上的长达几千英尺的花簇、飞鸟、走兽、螺纹图形、迷宫图、方格图以及各种几何图形,从发现到今天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但对考古学家来说它们仍然是个  相似文献   

6.
7.
1994年夏,秘鲁斯特利亚出版协会出版了秘鲁著名学者、教授吉列尔莫·达尼诺博士的新作《秋之扇——中国谚语》一书。该书共222页,摘译了100条中国谚语和故事。译文简练生动,注有出处,附有作者用中文写的谚语条目,注有汉语拼音及西班牙语相应的成语,还有中国剪纸插图。该书在发行仪式上即销售一空。吉列尔莫1990年还发表过《来自中国——一个迷人神奇的国家》一书。该书记录了他在中国工作期间的见闻,读之倍感亲切。吉列尔莫教授1979年来中国工作,先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西班牙语和文学,曾协助出版西文版的中国来、明…  相似文献   

8.
南美洲西侧,亚马孙河支流乌鲁班巴河上游,海拔3400米的地区有个库斯科山谷。那里的土著印加族人在15世纪中叶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控制了安第斯山的大半,出乎意料地组织起一个完备的国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印加帝国。1525年,第11代印加(即君主)去世,他的两个王子,即库斯科的瓦斯卡尔和基多的阿塔瓦尔帕争夺王位,直至弟兄问兵刃相见。几年后,阿塔瓦尔帕取得胜利。当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袭来的时候,获胜的新国王,正准备从一个名叫卡哈马卡的城镇,向库斯科进军。私人集资组织侵略军征讨印加  相似文献   

9.
宗教、建筑与习俗中国与秘鲁相距遥远,浩森的太平洋使两国天悬地隔,然而两国文化却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印加帝国以前的秘鲁古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似之处甚多。由于西班牙长达300余年的殖民统治和欧洲移民浪潮的冲击,将其语言、文化、宗族、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渗透到秘鲁的每个角落,使古老的印第安文化、宗教、习俗等几乎荡然无存;加之秘鲁古代各时期的文化均无文字记载,只有口头流传,给今人研究古印第安人文化造成极大困难。尽管如此,残存下来的少量印第安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仍足以证明它与中国文化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围绕美洲大陆印第安人的起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考证,提出了多种理论和假说。其中有中国学者的“殷人东渡”说,有“三千年前的大逃亡大移民”说,也有外国学者的“三次移民浪潮”说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证日益具体、确切。199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道格拉斯·华莱士教授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以科学的方法证明,现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人、波利尼西亚群岛及美拉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是相同的,从而说明美洲的土著人循自亚洲。1994年…  相似文献   

11.
11月的利马正是暮春与初夏交替的季节,冬日里的灰暗阴一扫而空,笔在圣伊西德罗区西南部一条幽静的街巷里找到了拜访对象的家,人们从这宽敞庭院的风格便可领略和感受其主人的背景,丽日晴空下,修剪整齐的树林和碧绿如茵的草坪将典型的欧式花园的气息扑面吹来,那座裸露清水混凝土的建筑十足地彰显上世纪产七十年代颇为流行的现代主义风格,而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庭院各处的几件雕塑作品中,更像是主人的无字名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3000年前,巴拉加人用最精美的织物包裹故去亲人的身体。如今,在秘鲁的山里,人们还偶尔发现这些深藏的木乃伊。“经久岁月,先民都已复归尘土,而这些织物,还光彩依旧”。佩德罗·卡巴耶罗如是说。4月初,《前哥伦布时期一瞥》——秘鲁艺术家佩德罗·卡巴耶罗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佩德罗·卡巴耶罗生于秘鲁安第斯山北部的卡哈马哈市,毕业于利马国立艺术学院。学业结束后,他受前哥伦布时期文化的启发,开始了反映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此次展览共展出佩德罗·卡巴耶罗的油画精品20幅。来自秘鲁北部的佩德罗·卡巴耶罗与20世纪许多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册上,远有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近有20世纪的斯诺、史沫特莱和斯特朗……,这些为传播中国文化倾注毕生心血的外国人,早为世人熟知。与他们相似并日益引人瞩目的是,近年在拉美西班牙语国家文化界,备受尊敬的秘鲁天主教大学吉叶墨·达尼诺·里瓦托(GUILLERMO DAINORIBATTO)教授。达尼诺1929年生于秘鲁北部沿海城市特鲁希略一个殷实的商人之家,他是12个兄妹中最小的一个,其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达尼诺7岁丧父的次年,全家迁居利马,他就读于基督兄弟会注①办的学校。达尼诺聪颖好学,悟性极高且记忆力…  相似文献   

14.
雷颐 《寻根》2005,(6):48-56
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15.
我表现在银幕上的幽默感,毫无什么隐秘。我只不过力求揭示出人类本性中的某些纯朴的个性,并且把它运用在表演中。无论所牵涉的是商人、店主、出版商或演员,我全部的成果难道不是都毫无例外地建立在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上吗?我的职业中的那些优秀的技艺,都是在伦敦弗列特·卡尔诺哑剧团中获得的。卡尔诺在他的戏剧中保持了民间戏  相似文献   

16.
郁东 《大理文化》2003,(3):25-26
滇西佛教名山水目山风光宜人,景色各异,山上生长着许多美丽的故事. 与大理千寻塔造型相似的水目寺塔,十七层密檐实心塔下的四十八个柱墩石多少年来一直新鲜如故.日晒风吹雨淋,山上的许多风物都改变了原先的模样,唯这些柱墩石那么年轻.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石相似,看到那些青石柱墩,我多少感到四周有一种神灵的谕示,人们在惊奇之余形象地说:这些石头像刚刚被錾子錾过一样,多少年来不长青苔不变颜色.  相似文献   

17.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在《家常话》周刊担任编辑工作九年,该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写于1857年的未署名的无标题小说。日前,一位美国学者认为,这篇小说的作者正是狄更斯本人。这位学者名叫哈里·斯通,  相似文献   

18.
“发现这些书信的收获确实超过了我根据15年来对玛丽·雪莱的研究、思索和讲授有关她的课程之后有所了解的推测。”美国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兼文学教授贝蒂·贝内特去年元旦抵达澳大利亚,寻求玛丽·雪莱的生活和思想方面的新线索后这样  相似文献   

19.
本月份,英格兰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久已遗失的史蒂文生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作品,成为震动世界文坛的一件大事。史蒂文生是大家所熟悉的《宝岛》和《化身博士》等畅销名著的作者。这部《一首古老的歌》是史蒂文生在二十七岁时写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20.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曾经结过一次婚。他的妻子安东尼娜·依瓦诺夫娜·米留科娃是他的一名学生。结婚时,柴可夫斯基37岁,米留科娃28岁。这次婚姻,与其说是女方主动提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在她的胁迫下举行的。她不断地给柴可夫斯基写情书,然而他的回信却是千篇一律全是拒绝她的求婚。后来,米留科娃给柴可夫斯基写来这样一封信,是1877年5月4日发出的。信中写道:“虽然我没有见到您,可是,我们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件事本身就使我万分激动。无论在哪里,我片刻也不能把您忘怀,也不能中断对您的爱慕之情。除您而外,我不爱任何男子。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