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是天人合一、主客同一的古典主体间性的思想.而现代美学的基础是主体间性的思想,强调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的沟通融合,通过对人类异化劳动的扬弃,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审美是主体间性活动,是从审美超越的角度去看待生存本真的意义,去感悟生存的自由,去体验超越的境界.通过建立"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生存活动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而进一步探析当代人的审美理想,超越生存异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人们从未停止对自由这一终极价值的讨论。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批判地发展了自己的自由观。通过对其自由观生存论、实践观和美学角度的解读,发现了马克思的自由观的二重性,马克思的自由观给我们带来现实和思维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斯的生存美学可一言以蔽之为"生存艺术形而上学".由对艺术根源的探问,他将致思的重心落在艺术家个体能否作为独立的"生存"从事白由的精神创造.以"生存"为辐辏.他所倡导的生存论教育乃是一种旨在成全人的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这其中包含着对人的审美自由的成全.在此基础上,雅氏详尽阐发了他的艺术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庄子在对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感知中,深切体味到了时空局限对生命自由束缚所带来的哀感,并基于此,对时间、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哲学思考.但对时空无限性的哲学认知,并不能消解生命自由的时空桎梏,反而强化了人们对时空枷锁的敬畏感.为获得生命的大自由,庄子企图以美学的方式超越时空哲学认知的不足,构建出"与造物者游"的"无何有之乡"等美学时空,使物理性的时间、空间具有了"天地境界"的精神自由内涵,从而赋予"逍遥游"以时空维度.由于人并不能真正在现实层面摆脱时空束缚,"逍遥游"便落实为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和形而下的生活方式两种形态,前者诉诸艺术,后者要求"与世俗处".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自然观与自由观的演变历程可以从美学的视角加以考察:实践美学以人化的自然观和理性的自由作为其理论的核心,而后实践美学以感性的自由和对自然观的漠视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新世纪提出的生态美学则以生态的自然观和生存的自由作为其理论的归宿,因而从美学理论的演变可以发现新时期自然观和自由观演变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6.
娄莹莹 《文教资料》2012,(27):105-107
《罪与罚》心理描写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使陀氏成为真正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分析论证《罪与罚》精神受虐体现的人文关怀,从扭曲心理的具体表现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可引发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警醒,激发人们对"人"的尊严与心灵自由的不懈追求以及与之相适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而在西方美学史上,从康德开始,才真正有了对喜剧与自由之间审美联系的揭示和把握.康德把笑看作一种纯形式表象的自由游戏,归纳出"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笑之心理模式、故作天真的"伪装术",以及评判幽默风格的"理性原则".在康德思想影响下,席勒从美育出发揭示出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以及喜剧为精神提供自由的独特方式和途径;他明确肯定喜剧维护心灵自由、完善人性的作用优于悲剧,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作主张,拨正了西方美学尊崇悲剧而轻视喜剧的传统偏见,从而启示我们,人性与自由的交融构成了喜剧美的内质.如果说康德美学主要在"形式表象"的层面上揭示出喜剧与自由的审美联系,那么席勒美学则将这种审美联系掘进到"人性自由"的层面;康德多关注笑促进肉体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席勒更看重喜剧修复心灵、完善人性,"把自由完全归还给人"的审美功能;而相比之下,席勒对喜剧与人性自由的理解和把握,较之康德更接近于喜剧的精神本体.  相似文献   

8.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天使之门》描写了微观权力规训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示了男性和女性在权力社会中所承受的不同性质的压制。小说出人意料的喜剧性结局给人们带来生存的希望。小说借"门"的意象打破了监狱式牢笼的禁锢,告诉人们主体可以按照自我的意识自由选择生存的方式,权力可抗,自由可选。  相似文献   

9.
庄子美学是主体的美学和心灵的美学,其基本精神体现在自然,平等、自由这三个关键词上.自然即"天",一是指本真的自然界,二是指以自然为师,自然而然;平等即"齐物",是指万物在道的高度的同一、平等;自由即"逍遥游",它包括精神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文化美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推广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及价值观念.人们似乎沉醉于审美的世界,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所谓的"审美"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它并未使人感到幸福,相反是使人感到空虚.所以,需要借助一种新的美学方法来对现实生活中这种所谓的"审美化"进行批判.作者认为文化美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它除了研究艺术以外,主要研究一切审美文化现象,并且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克服审美异化和审美泛化,引导人类向自由、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美学史上,一直把美的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也往往从考察美的本质问题入手,但这种研究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致使美学基本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事实上,美的本质问题应从属于审美本质特性问题,就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而言,审美本质特性可概括为自由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庄子美学是与其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庄子崇尚主体精神的"逍遥",追求一种"道"境的人生.庄子美学可谓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它以主体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为旨归.无疑,在庄子的人生境界美学追求中,体现出丰富的人学形而上学意味,比如对自然人性的渴慕,对自由的追求,对审美人生及个体意识的倾注,等等.这些思考在人学阙如的中国语境中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因为,就实质而言,中国语境中的启蒙正是建基于"立人"这个终极目标上.可以说,只要人类的不成熟状态、偏见和蒙昧不断地出现,启蒙就不可能终结.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将伴随着不断的启蒙过程.尤其是在当下,关注人、人的诗意生存是历史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唯有如此,真正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家民族的现代性想象才算完成.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厘清启蒙话语的所指和能指后,再来回望庄子的美学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庄子美学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诉求,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启蒙的意义:批判和怀疑精神;人生的艺术化;回归自然;享受孤独.  相似文献   

13.
人是以生物性的生命生存方式和灵性的意义生存方式而存在的.长久以来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人以及人的意义生存完全被忽略了.教育应关照人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生存能力的展露和发展,最终实现人在更高层次上的自由生存.  相似文献   

14.
庄子美学理论中包含着深刻的美育思想,其核心是主张人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树立一种"逍遥游"的审美人生态度,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对最高宇宙本体"道"的观照和体认,从而建立起自由、独立、完美的人格理想和生存境界,实现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型诗歌.它在语言上采用白话,可自由抒写,也可按韵律创作,是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使新诗既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注重意境神韵的特点,又具有外国现代诗歌自由奔放,强调主观性、非理性、音乐性以及立体感等多彩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6.
"人本质"不是"自由",故而"自由美学"不足为训,应予解构。"人本质"是"自我",从"自我"出发解释"美本质", 建立"自我美学",也许正构成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必然选择和真正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根本上解救春秋末期人的生存危机,老子以哲学的方式探究了人的生存问题,提出了自然主义的生存观.老子教人返本归根,合道同玄,重新找回自然真朴的生命."自然"是老子生存思想的精神灵魂,在老子看来,自然是人之生存的最佳状态,是人之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老子自然主义的生存之道,对于现代人类正确理解人的生命自由,克服现代社会中个体化、虚无化的自由观,重塑新的生存理念及生存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再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是单单通过从上而下的"建设"方式实现的,而是民众共同参与互动的结果,因为文化说到底是一种生存的方式、生活的状态,是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加以创造、传承和丰富的。没有社会主体的全面参与和自由创造,就不会有  相似文献   

19.
雅斯贝斯所致力的是一种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作为"生存"与"超越存在"的中介,"密码"自始即是其生存美学的运思枢机.由"密码"论及艺术,这是雅斯贝斯生存美学的韵致所在,也为我们比较雅斯贝斯与海德格尔、萨特的美学观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自由对人们说来,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存状态。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主要指人的自主、自立、摆脱强制;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精神世界的自足与超脱:而作为生存状态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前提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值得献身,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令人神往,今天的人们更在意作为现实生存状态的自由的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而选择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