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穷人》一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渔夫和妻子桑娜同情、关心穷人的美好心灵。文中多处运用叹词,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真实、感人。 1.表示关心、同情①“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②“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2.
《穷人》(五年制第十册6课、六年制第十二册8课)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它通过渔家主妇桑娜和她的丈夫在生活极其困苦的情况下,同情关心邻居,并在寡妇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两个孤儿的故事,真挚地赞颂了纯朴善良的心地和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小说真切感人,具有如下艺术特色。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高尔基认为“短篇小说,一切必须写得像浮现在读者眼前一般”。《穷人》中的人物形象就显出一种  相似文献   

3.
《穷人》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变换,分为三段。桑娜看望患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她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自己的家中,决心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教学中可否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清桑娜入门之前的所想,突出桑娜与西蒙的息息相关。“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相似文献   

4.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描绘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心灵的作品。过去 ,不少人在讲读此文时 ,谈论最多的是主人公渔夫和妻子桑娜的勤劳、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而常常忽略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形象———西蒙。作者对西蒙的描绘 ,集中在课文第二部分。当桑娜出门向海上张望 ,祈望丈夫平安归来的同时 ,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生病的邻居西蒙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桑娜的感叹从侧面告诉我们 :西蒙也是穷人 ,她的处境更艰难。当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 ,仍旧没有答应时 ,她猛地推开房…  相似文献   

5.
有鱼吃还穷?     
吴竹仙 《湖南教育》2007,(2):39-39,21
小学语文十二册《穷人》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穷人》一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生活十分穷困的情况下,同情、关心并收养了邻居西蒙遗留的子女。课文朴实、生动,读后给人以心灵美的教益。课文的主人公——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一个朴实勤劳善良可敬的妇女。桑娜出现时,正“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在她的操持下,这间渔家小屋“地板  相似文献   

7.
林文辉 《黑河教育》2013,(11):45-45
一、引思。初识“穷人”之事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西蒙的屋子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发现西蒙仰面躺着,一动不动,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他们睡得又香又甜。看到此情此景,桑娜的选择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相似文献   

8.
<正>一、满心的期望那是我刚调到市桥实验小学时发生的。那一天,天空万里无云,凉风习习。在这秋高气爽的季秋时节,本来是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今天要讲《穷人》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渔夫和桑娜得知邻居西蒙死了,她的两个孩子还在床上熟睡,他们就主动把孩子抱过来抚养的故事。西蒙是个寡妇,两个孩子还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才刚会爬,虽然渔夫和桑娜已经有五个孩子了,生活十分贫困,  相似文献   

9.
细节描写,贵在文字简约而生动传神,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例如,《穷人》(人教版第12册第8课)中的这一细节描写:“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小孩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是描写渔夫的妻子桑娜见女邻居西蒙已死,出  相似文献   

10.
《穷人》一课写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收养她两个孩子的事,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美好心灵。通过钻研教材和集体备课,结合单元读写训练项目“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我们确定了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两个词语“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以及课后作业第3题中表现桑娜夫妇美好心灵的两个句子作为训练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落实读写训练的要求,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洋用准确、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真情实感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分别采用了以下五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孙楠 《甘肃教育》2014,(23):97-97
正《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在这篇课文中,"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  相似文献   

12.
《穷人》一文中运用的叹词较多。准确地掌握这些叹词的读音,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好处。这里就对课文中“哦”、“嗯”两字的读音谈一点看法。“哦”在课文中出现三次。一,渔夫拖着湿淋淋的鱼网突然出现在桑娜的面前,这时桑娜正为抱回西蒙的孩子而忐忑不安,文章写出了桑娜的心理,“‘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这里的“哦”应读“ō”,表示桑娜惊恐的心理。二,渔夫回家后,桑娜把西蒙死了的消息告诉他,渔夫如闻霹雳,“哦?什么时候?”这里的“哦”应该“ó”,表示渔夫的惊疑神情。三、课文最后,“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  相似文献   

13.
尹永刚 《学语文》2004,(1):39-40
教学内容:叙述与描写教学过程:一、复习五种表达方式。二、将六年级学过的故事《穷人》由学生缩写成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穷人》故事梗概:在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的归来,当她到外边看丈夫是否回来时,想起比她还穷的正在生病的女邻居——寡妇西蒙。当她到西  相似文献   

14.
逯玉珍 《广西教育》2012,(25):57-58
《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叙述桑娜和丈夫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穷人的善良之心。教学这一课,关键是使学生读懂“穷人”的心,走进桑娜和丈夫充满同情的内心世界。为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5.
《穷人》这篇课文,写的是穷苦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邻居西蒙,并把西蒙死后遗留下的两个幼儿抱回家抚养的事,赞扬了穷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课文先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守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接着写桑娜看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病死,便把她的孩子抱回家以及这样做后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穷人》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  相似文献   

17.
“我?”析     
“我?”是部编五年制第十册《穷人》一课中桑娜说的一句话。“我?”桑娜欲言又止,没有正面回答丈夫的问题,而是改口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沉默了一阵,桑娜才用试探的口气告诉渔夫西蒙丢下两个孩子死了。  相似文献   

18.
《穷人》这篇课文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第三段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作家惜墨如金的四次“沉默”,对人物的刻画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穷人》一课通过一对穷苦的渔夫妇同情关心寡妇邻居,自愿收养两个孤儿的动人故事,热情赞扬了穷人体贴穷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人物形象生动,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来表现主题。因此,教学时应抓住“变”这条线索,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穷人》(五年制语文十册6课、六年制十二册8课)颇具匠心地塑造了一个勤劳而善良的渔家妇女形象。文章始终以桑娜的贫困为“圆心”,以描写她的心理活动为主线,通过凝重的气氛、曲折的情节、质朴的语言,使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面,读来真切感人,催人沮下.一、凝重的气氛《穷人》中的环境描写和气氛烘托,犹如冰冷的“寒气”,透人胸背,与桑娜外在的“静”有机相融,对表现桑娜内心的“动”起到了相应的反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