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构建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和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分解研究,为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制度分析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分析如何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在微观层面上,对制度环境进行分析,在操作层面进行梳理;在中观层面上,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提升CEMI竞争力策略提供思路;在宏观层面上,指出其发展方向,提出加快自主创新、摆脱进口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命题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指明了发展方向。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内涵及层次,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追溯,并以"钻石模型"和"价值链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两化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受到现有制度的约束。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对装备制造业的制度进行分析,对其竞争力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在回顾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制度变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装备制造业制度设计存在着缺少对国内区域分工协作的引导、资本结构极不合理、与低碳低耗能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达到激励相容、忽视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在实现制度效率、帕累托改进、交易成本最低、尊重制度生命周期规律等制度设计的原则下,给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的过程与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探求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的机理,最后构建出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对揭示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演化的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以SPSS软件为工具,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份2018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出了河南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根据全国排名结果给出了河南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的竞争力强弱分布情况,利用两大公因子对产业整体竞争力的贡献大小找出了河南省与其他省份的差距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前互联网思维是所有行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传统制造企业应该学会应用互联网思维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探究互联网思维下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揭示了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并构建了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思维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的基础.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动因入手,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总结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制度创新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以辽宁省为例分析如何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市场萎缩的困境.首先提出以制度为手段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路径选择,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机制,最后给出了基于制度创新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承担着为各行各业提供工作母机的重任,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区差异,本文首先应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然后,分别应用基尼系数、Theil-L指数和Theil-T指数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最后,运用Moran’s I指数与LISA集聚图判断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相关性和区域空间集聚性,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态势;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随着时间趋于减小,区域内差异随时间趋于增大,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大区域层面差异减小的同时,正在形成局部集聚效应;从空间相关性来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存在正空间相关性,并主要受FDI、贸易自由度、经济基础与区位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动因的基础上,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归纳出这两个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希望通过对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机理的研究,对促进这两大产业的融合和为这两大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内容分析法为主,在构建X基本政策工具和Y产业链两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对中国2006—2016年中央政府颁布的43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时间、文种、颁布机构三类政策结构要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表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存在供给型政策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中宏观规划过溢、需求型政策显著匮乏、配套性政策尚不完善、政策位阶低、府际关系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此,应优化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结构;完善产业链政策内容,强化配套性政策供给;提高政策整体位阶,加强部门协同。  相似文献   

13.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属性从未改变。从国家顶层设计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既有利于引导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又始终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国家政策,揭示政策内容点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规制与基础科学研究既占有重要的影响位置,又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影响作用最大,要充分重视政府规制类政策的规范性和战略性;技术研发及应用、资本投资和关键制造业产品及技术安全处于最容易受影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测算,并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5.7%,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分行业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5.
杨武  胡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45-153
基于2001-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揭示网络主体及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 显示:(1)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壮大,网络具有较强的知识交换和信息传输能力但是传递效率较低;部分创新主体之间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网络向复杂化和社区化发展.(2)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网络主体演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现出多元化合作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3)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整体上不断提升,其中广东和上海的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较高,区域边界对其专利合作的影响逐渐增强.(4)在跨区域专利合作网络中,北京处于核心位置且地位不断巩固;北京、江苏、广东扮演"高重要性-高协调性"的角色,不仅是信息交流的中心,也是其他区域之间的桥梁.研究启示为:应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保障各区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创新均衡发展,形成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选取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FA方法进行创新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发现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较低。为了更好地研究影响创新绩效的原因,引入政府科技财政拨款、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出口强度作为外生因素,研究其对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RD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发电设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特点:行业集中度高,进入退出壁垒高,市场行为独特。首先,按照SCP结构框架,分析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关系到装备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R&D联盟是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R&D联盟稳定性影响联盟技术创新进程.联盟效率和联盟公平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直接因素,以联盟效率和联盟利益分配2个角度为切入点,探究联盟的行为策略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将联盟行为策略抽象化、定量化,构建R&D联盟博弈模型,分析联盟效率最佳状态和公平利益分配状态,计算联盟效率损失和不公平分配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求解联盟成员容忍的行为策略区间.  相似文献   

19.
核心能力是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本文基于综合优势理论思想,运用解释性案例和专利计量嵌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揭示基于主导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伴随产业主导优势经历碎片化网络、单一辐轴网络到多中心小世界网络的动态演化,产业核心能力依次从小生境产品模仿创新能力、产品系列化自主开发能力到全面拓展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二者共同进化,并且与产业综合优势同步发展,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三重动力作用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特色不断升级和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本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基于核心能力的综合优势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