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雨 《家长》2011,(11):32-33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跟学生讲述某一知识时的最佳讲课方式,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稳型的讲课方式和雄辩型、演说型的讲课方式相比,前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讲授的内容,而后两种类型的讲课方式只能让学生对讲课人的表情、动作等印象深刻。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低声效应”。“低声效应”是指人与人对话时,一个人低声容易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一个人高声则容易导致对方情绪激动、说话也高声。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教学中的“读”一般分为高声朗读和低声吟诵两个阶段,前者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后者是以声赏情,以情感知。由此可见,“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混声”的概念及意义 混声是专业歌唱者从低声区到中声区再到高声区,有一定比例的真假声结合,使声音从下至上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音色统一,声音流畅,从而获得优美、宽广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4.
七、头声区如何练习? 头声区的发声均在较高的音域范围中进行,声带的机能状态处于短、窄、薄,混合着大量比例的假声成份。高声区主要采用头腔共鸣,声音越往高处其泛音含量越  相似文献   

5.
在歌唱中,共鸣的运用关系到歌声的音色、音质、音量。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的共鸣在运用时比例不同,主次有所侧重。在气息的正确支持下运用好共鸣腔,歌声才会丰满、悦耳。  相似文献   

6.
一、"混声"的概念及意义 混声是专业歌唱者从低声区到中声区再到高声区,有一定比例的真假声结合,使声音从下至上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音色统一,声音流畅,从而获得优美、宽广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雯 《考试周刊》2010,(30):55-55
一、民族声乐中女高音的发声方法 声带是发声体,是给基本音的地方,是音源。凡是健康的嗓子都有两种技能,一种是发真声的,真嗓子的机能,叫"重机能";一种是发假声的,假嗓子的机能,叫"轻机能",女高音的发声,是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而假声成分增多,变得以假声为主。在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呼吸支撑着高音假声的舒展。  相似文献   

8.
训练童声合唱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是各不相同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努力提高合唱队员演唱的技能技巧,使合唱队的声音变得和谐统一,优美动人。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摸索了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颇有收效。一、“假声”示范法声音示范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俗话说:“讲十遍不如唱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合唱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的声音要“轻、柔”,要“真假声结合”,要有“头声共鸣”,那么“真假声相结合的头声共鸣”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光讲理论是无济于事的,还需要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做示范。由于教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玛利亚·柳琴科在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期一周的声乐讲学,总结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一些国际化特点:加强哼鸣练习、注重中低声区胸腔的建立、强调高声区轻声的训练、要求声音通透圆润和注重面罩共鸣。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有小组课和个别课两种形式 ,其中小组课以6~10人为一组 ,同一性别和声音类型相似的同学编在一组。近年来 ,笔者以歌曲教学法进行声乐小组课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一、有利于打好中低区的基础。声乐学习把“人体”作为“乐器”。对于一个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 ,首先要体会和掌握“打开咽喉”的状态。由于在演唱中低声区时参与歌唱的肌肉、腔体相对比较松弛 ,正确的共鸣状态容易调节和形成 ,这时更容易打开咽喉去歌唱。因此 ,打好中低声区的基础 ,是初学者日后歌唱发展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  相似文献   

11.
浅析如何解决声乐演唱中的换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换声区过渡的方法是歌唱训练中使高声区与中、低声区统一和获得稳定高音的重要手段,同时换声对于各个声部的演唱者又是一个难点.本文围绕以上问题,着重分析换声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声乐演唱中,共鸣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声乐演唱中的关键和枢纽,它可以支撑音高、变化字音、美化音色、扩展音响等。声乐演唱的声音是否漂亮,主要取决于演唱时共鸣运用的好坏,确切的说,声乐演唱中的共鸣对于演唱时的音色、音质、音量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演唱时与运通发挥共鸣的作用是直观重要的。声乐演唱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是由恰当而适度的呼吸支持,正确的发声位置,准确的共鸣体来决定的,这三个方面需要完美统一的合作,不能顾此失彼。本文通过共鸣体在低声区、中声区、换声区、高声区等四个声区的运用加以分析,以此来阐述共鸣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3.
换声是声乐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它是连接中声区和高声区的桥梁。在声乐学习中,大多数人在从中声区向高声区过度时都会出现一个“坎儿”,怎样能顺利地进入高声区解决换声点的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多练,由生变熟,由拙变巧,由操纵不灵到运用自如。要想各种方法去解决它,有创造性地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中换声问题会出现在每一位学生中,特别是在师范声乐教学中这个更为突出。换声是声乐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它是连接中声区和高声区的桥梁。在声乐学习中,大多数人在从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都会出现一个“坎儿”,只有在技  相似文献   

15.
北方秋日的黄昏正在加深,一种世袭的宁静使林中的色彩趋向饱满、纯净。每一棵胡杨树好像要燃烧起来了,但它们克制着燃烧的欲望。微风中树叶寒率,如同低声的呓语,听得见树木脱皮和落叶的声音。鸟鸣声洒在片片金币般的胡杨叶上,发出和谐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真、假声脱节是在我们学习歌唱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真、假声脱节使歌唱声音变得“虚实不匀,明暗不和”,音色极不统一,歌声缺乏表现力。真、假声脱节现象成为声乐学习的一大障碍,也是歌者进行演唱的大忌。下面就如何纠正真、假声脱节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行交流。真、假声脱节现象在男女声中都容易出现,但是女声比男声的表现更为明显,也更普遍。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真声比率过多。只能在自然声区用真声唱歌,到小字二组或者开始就唱不上去了,要不就只会用全假声唱歌。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出现“一实一虚,一粗一细,一真一假”的断…  相似文献   

17.
北方秋日的黄昏正在加深一种世袭的宁静,使林中的色彩趋向饱满、纯净。每一棵胡杨树好像要燃烧起来了。但它们克制着燃烧的欲望。微风中树叶窸窣,如同低声的呓语。听得见树木脱皮和落叶的声音。鸟鸣声撒在片片金币般的胡杨叶上,发出和谐的共鸣。天空高而  相似文献   

18.
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作为音乐鉴赏教学引入这一思想有非常意义,“涵泳”,意为沉浸水中潜行。用于读书,指全身心投入书中境界:或默读静思,品味鉴赏;或高声诵读,以声传情。而音乐鉴赏中聆听音乐更是如此,音乐欣赏的“涵泳”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感受、领悟、吸收、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演唱者从演唱自然声区的音转换到高声区的音时,发声就会感到不顺畅,声音突然变得纤细,音色发暗,或者声音不容易发出来,常常会因控制不良而出现破音,有的高音根本上不去,好像遇到一个“沟坎”。这种现象在声乐教学中称它为“换声点”。“换声点”大部分人都会遇上,那么解决方法有:  1.将“换声点”前移  在练习中可以采取提前改变发声器官的组合状态。有的人能无异样地从中央C往上唱到c2,那么便可以从d2开始,调整其发声操作方法,也就是将“换声点”前移,来达到“换声点”以后的声音统一。比如: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自然…  相似文献   

20.
鉴赏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欣赏的形式有三: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景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诗歌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诗歌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手段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使之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