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石 《今传媒》2003,(3):71-72
先来谈谈大陆期刊的发行。根据我的了解,大陆发行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成形。过去大陆期刊以邮局订阅为主,零售市场相当有限,这种情形不但使“新刊”行销遇到了极大的难度,即使一些“老刊”在内容上或版面上做了很大的更新,也不容易让新读者发现,因为它们都难透过零售市场被读者大众广泛接触到。  相似文献   

2.
李德复 《传媒》2000,(12):13-14
近年来,有的文化综合类期刊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为什么越来越水、越来越假、越来越不真实?以至不少读者对某些期刊的“社会写真”、“生活纪实”等栏目产生了怀疑,甚至为此打起一场又一场从笔墨到法庭的官司?这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期刊大发展、期刊市场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期刊奖的评定条件,优秀社科期刊的基本标准应该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遵纪守法,文化含量高和市场占有量大。这就给推向市场的社科期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占有市场?如何在占有市场的同时保持刊物的高品位、高格凋?纵观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各家期刊,不外乎遵循了这样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文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昵?下面从几个  相似文献   

5.
创办名牌期刊的艺术朱胜龙【江西】名牌期刊是期刊中的佼佼者,是期刊市场趋向成熟、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表明期刊已从被动地适应市场转向主动制导市场,引导读者,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了制高点。名牌期刊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它们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相似文献   

6.
期刊已经步入“市场时代”,为什么要提出“全市场”概念呢?显然,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全”字,具体包括4个方面,即期刊质量全满意,编辑管理全技术,专题策划全到位,服务功能全时空。一、期刊质量全满意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不再囿于消遣与娱乐,也不受限于实用和技能,它具有社会性、新闻性、导向性、教化性,而后者甚至对期刊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分析期刊质量是否达到了全满意,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个要从读者和受影响者,另一个要从期刊本身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这一指标,就其如何检索和计算、说明什么问题及相关启示展开论述。文章鲜明指出:中国大陆的SCI期刊目前依然主要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服务、20多年前中国鼓励发表SCI论文有合理性、中国大陆SCI期刊的发展没有跟上中国大陆科研的快速发展,同时认为此指标不能说明中国大陆作者喜欢或不喜欢在中国大陆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文章认为:解决中国大陆SCI论文“外流”问题,需要更多的中国SCI期刊;时代呼唤“又强又大”的中国SCI期刊,但需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8.
张宝妮在《新闻出版报》1993年10月13日撰文认为,90年代期刊市场虽兴盛,但不无忧患。主要面临四项挑战:一、报纸冲击。1992年各类报纸纷纷扩版,增张,与期刊抢“阵地” 二、杂志趋同,尽管期刊各有分类各有办刊宗旨,但时下出于“读者效应”的需要,都对大众化期刊发生了兴趣,雷同现象多。三,作者流失。曾有学者提示过,纯文  相似文献   

9.
激烈竞争下期刊的促销路在何方?这是颇令海峡两岸期刊人绞尽脑汁的大事情。纵观时下华文期刊市场,各家都有自己的奇招,期刊促销可谓新招迭出。试举例如下: 先说远的,如台湾期刊界。台湾期刊之多,竞争之烈,在一定程度上恐怕超过大陆。所以,众多台湾期刊为了占领市场,开发市场,是很舍得下注的。台湾《时报周刊》为了抢占市场,在台湾全省建立了18000个销售点,建立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理念”一词频频在各种媒体出现,企业界提出了“经营理念”;教育界提出了“教育理念”;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文化理念”;从事出版者提出了“出版理念”,等等。那么,全国8000多种期刊的办刊人,可否提出自己的现代办刊理念?期刊中的高校学报,是否也可提出自己的现代办刊理念?回答是肯定的。鉴于目前各媒体对此发表的看法还不多见,笔者就什么是现代办刊理念,高校学报应如何借鉴运用这些理念办好学报,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张勍 《青年记者》2003,(2):15-16
结合这几年学习其他杂志(主要是地方杂志)的体会,我对政经类期刊如何实现市场化作了一点思考。政经类杂志靠什么在市场中立足? 办期刊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市场。作为综合性政经类期刊这种理论性较强的杂志,要想打入市场,在市场站住脚,并最终成为中国一流的期刊,就不能不去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看”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读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本刊物,其发行量一直位居国内期刊首位,可谓是大陆期刊的“领头羊”。2000年的月发行量达500多万份,居世界期刊第六位。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这份文化精品类杂志,读者定位准确,因此“选择了‘读者’,就选择了优秀文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读者》创刊时名为《读者文摘》,最  相似文献   

13.
台湾现有期刊4982种,其中属于零售的518种占11%,非零售的4464种占89%。就其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2175万人口而言,这近5000种杂志使台湾无可置疑地成为“全世界杂志发行密度最高的地方”。其期刊品种的密集程度,种群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复杂性,中西期刊文化交汇的典型性等期刊生态特征决定了台湾是中国期刊文化的宝岛。欧美日的期刊集团纷纷进驻台湾,将其视如进军并拓展亚洲华文期刊市场的先期试验基地。大陆期刊界理当予以足够的理性关注。 1998年,笔者随大陆期刊协会访问团考察台湾期刊,即对其中文期刊上琳琅满目的英文刊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近现代以来深受欧美日文化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中青年留学欧美日本,留学或游学欧美日之风在当今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14.
书业内外     
旧文新读:文化期刊新热点 据《文汇报》报道,在出版界,老照片曾红火了一阵子。目前有些期刊报纸也开始把目光对准有影响的“旧文”,把它们原封不动地刊登出来,成为眼下文化期刊的新热点。相继推出了“旧文新读”、“旧文重读”、“旧文  相似文献   

15.
书业内外     
纯文学杂志能否“走向大众”? 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有51年刊龄的纯文学杂志《北京文学》对外界宣布:《北京文学》将一改纯文学杂志的小众定位,坚决走向“大众化”之路。这一声明,连同它今年以来的改版行动,带给文化新闻界和文学爱好者不小的震动:它意味着这家重要的纯文学期刊将放弃几十年来一向奉行的文化精英主义传统,而转向文化民主主义与平均主义。 如果说其他纯文学期刊在市场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市场难得出现“疲软”景象,为此,一些人惊慌失措,也有一些人强自镇定,新闻记者往往随大流,忠实地反映出这两种情绪。但是也有不跟着大多数人的感觉走的。《服务是一种市场潜力》(见1989年12月2日新华社新闻稿)表达了一种独立的见解,指出:工商界只要变换经销手段,照样可以打开“疲软”的市场。该文言简意赅,写道:“市场‘疲软’了,单单依靠产品看上去已经吸引不来消费者手上的钞票。这时,需要一些新的契机,一些商品以外的东西……”除了商品之外,工商界还能提供些什么呢?当然,“还有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注重选择“道德接口”,折射出科学而人性的新闻观 九十年代社会新闻真正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重选择“道德接口”,逐渐形成了在社会新闻深处那种科学而人性的新闻观。 所谓“道德接口”,指道德理念与道德现实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接口”是比喻,就像自来水管,公用部分粗,一家一户的细,要把自来水从粗管输到细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以来,在美国经销的华文期刊基本由港、台平分市场。在美国市场上的大陆期刊最早几乎都是直接订户,由大陆直接寄发,尤其是专门性的期刊,一般亦只有图书馆及专家订阅,在书店门市为数极少,只有专售大陆图书的书店才有出售。近据美国长青  相似文献   

19.
自从港台片打入大陆市场,使人们开了眼界:噢,原来港台片是这种风格——武打、言情、古装戏、生活片。总之,让大陆人多多少少对港台影视有了了解。这的确是件好事。然而也留下了后遗症,问题出在大陆人身上,就是有相当多的年轻人、影视歌星们不明不白地动辄就来个“好喜欢”之类的词,让人听着不伦不类不舒服。由于语言习惯等因素,用“好”字来修饰某些事物是港台人的习惯,张口就是什么“好难过”,“好温馨”,“好激动”,“好可爱”,“好厉害”、“好想你”,“好漂亮”,“好美丽”,“好讨厌”,“好……”一类的。以副词“好”来修饰形容词、动词表明一种程度,与之相类似的副词还有“很”、“特别”等。后两个词是大陆人表达的习惯,“很  相似文献   

20.
台湾有数百万儿童,随着台湾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儿童期刊也日益增多。那么台湾少儿期刊是怎样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它们的市场运作是如何在有限的范围中发展的呢? 台湾儿童期刊的现状与挑战 台湾儿童文学的繁荣是儿童期刊发展的有力保障。除翻译引进的国外和大陆儿童文学作品外,台湾本土涌现了一大批高产高水平的作家,如童诗和散文方面的林良、林焕彰、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