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朝阳  丁子 《精武》2003,(3):1-1
如果说一个人到头来无儿无女,无非是没有后代接续香火而已,世上不见得少了张王李赵。即或圣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不过是孔老夫子在缺医少药人口死亡率极高的落后愚昧时代,为延续人类而敲响的“警钟”罢了。时至今日,现代人谁还信奉孔老二的这一警示,则实属愚昧。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具体又生动的体现。反之,中华武术对传统文化又有深刻的影响,它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心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访问法,通过对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深层的物质、思想基础、价值观念;中层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表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评价标准的比较,寻找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差异,井针对当今武术发展中存在的:传统元素的大量流失、武术运动评判体系存在缺陷、管理体制的欠缺等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武术运动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武术的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契合点。其主要表现在:追求和谐、注重教育、崇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追求健与美的精神等。这一切更加体现了中华武术的可贵。  相似文献   

6.
于志钧  于敏 《武当》2003,(5):30-32
中华武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夫,它给人的观感是“神”而“玄”,俗话说,就是“神乎”,“玄乎”。我们曾看到过一些武术表演,一掌把人打地跳起来,飞出十来米远,打地真漂亮。可是,当人们冷静下来,又觉得“太玄了!”于是就怀疑“这是真的吗?!”西方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境。一位中国医生到美国教授过太极拳。他说: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美国人是接受的,然而他们不相信太极拳能对付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武  汪伟信 《武当》2004,(1):32-33
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以其丰富、瑰丽、独具特色辉耀于世,而中国武术又以其绚丽多姿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中华武术,无处不闪现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其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练习实践,均受到传统社会  相似文献   

8.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中华武术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珍贵文化瑰宝,深受民族精神的滋润和哺育。正是这种交融和互鉴,使得中华武术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智慧及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9.
古代西方武术经过了萌芽期--军事实用期--形式化竞争一单元性格斗项目的形成过程;中国武术则经历由萌芽期--军事实用期--民间发展期--完整的多元性民族特色项目的过程.在武术的民族化进程中,中国固有的血缘机制、传统文化,以及优越的农耕经济,都对武术民族性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在中国并存,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
论武术套路的传统特性与奥林匹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别从文化传统、武术民族特性、竞技体育精神三个维度对中国武术与奥运接轨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长期繁衍的中国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性:庞杂性、内倾性、竞艺性。武术文化内涵中竞争意识的淡化是它与竞争精神始终高扬的奥林匹克运动之间难以轻易接轨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但是二者都具备教育与文化的价值,这为他们走向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最后提出了武术套路与奥运接轨的途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明森 《中华武术》2004,(12):25-25
11月2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华民间武术论坛在广东佛山市金城大酒店隆重举行。原国家体委副主任、现中国武术协会顾问、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徐才参加了本次论坛,并首先作了发言。作为中国武术界的重要人物,他指出,现在武术还没有真正成为世界语言,成为世界语言的只是“功夫”这个名词,并且就是由佛山人李小龙带出去的。要想让武术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武术与诗歌是两枝并蒂璀璨的千古奇葩。它们“形神相依,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的辉煌象征。文章通过探讨中华武术蕴藏的诗韵美,阐明当代社会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打造“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东方文明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再次复兴梦的方法和意义:继承和创新传统武术不能只讲形式华美,忽略精神内涵的发掘;发展和传承传统武术不能只注重练形,忽略武德的培养。武术是动作化的诗歌,将两者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习武者提高文化素养,亦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青岛市武术运动协会和青岛崂山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武术螳螂拳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8-19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行。应邀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界代表近百人,除了青岛武协、青岛市政府和崂山风景区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外,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武术界泰斗蔡龙云老先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先生、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教授等。另外还有数十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众多螳螂拳顶尖高手。  相似文献   

14.
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代西方竞技体育的崛起,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逐渐开始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武术文化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取长补短,才能避免继续迷失与被淹没,求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探析中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越演越激烈,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党和国家在新格局的重要目标。民族精神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中华武术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国粹",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因此,通过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民族精神,对我国在新时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与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华武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中华武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共同特性,结合当前国内武术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全面分析中华武术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开发途径,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的中华武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和谐”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华武术中的和谐理念并分析了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作为弘扬民族文化载体的武术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建成和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乔凤杰 《体育学刊》2005,12(3):73-76
中国古人的实用理性,以及把所有领域事情全部纳入做人视阈的思想观念,使传统文化对中华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中华武术的影响,可从经验心与超验心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传统文化各家所推崇的超验心的具体表现,如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等.对于传统武术来说,乃是可以提升习武者主体经验心的最佳方法论;传统文化各家之开发与彰显超验心的方式,乃是传统武术构筑与提升其功夫境界的基本思路。阐释了传统文化对中华武术影响的现代意义,并对中华武术发展中某些敏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证武术的中华性,在语言学视角的关注下,“武术”、“武技”、“中国(中华)武术”等词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阐释与说明。研究认为:“武术”词语标识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武技”词语标识了世界各族共同的文化,“中国(中华)武术”词语削弱了“武术”的中华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行文献资料法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武术操作为武术在中小学传播的手段,增加了课堂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武术在中小学的传播,但将武术套路冠以操的名称将使武术被曲解。因为单纯的武术动作教学,没有将攻防含义蕴含其中,会使武术真正的操化,很难将武术真正的内涵和德育的目标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