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说“秀”     
尚红 《现代语文》2002,(11):54-55
《语文月刊》2001年第3期上刊登的李瑞河先生的《说“秀”》一文,认为时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中的“秀”字是增强了构词能力的词素,“大凡优异杰出者都可以‘秀’称之”,“‘秀’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评判标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有需要说明之处。时下,“秀”字活跃于许多时尚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用语中。同许多流行语一样,“秀”也是从港台传来的词。该词源自英语中的“show”。在《郎文英汉双解词典》中“show”有两个词条,作名词时表示“表演、演出、节目;展览;显示、展示;某种品性的流露”…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秀”一词在各行业时髦起来。如“时装秀”、“模特秀”、“车展秀”……。翻翻字典,方知“秀”指秀丽,妩媚优异,最佳等解法。如此说来,在时装,模特等展览上使用“秀”字无可厚非,而“作秀”一词也更显时代感和创造性。但如果把“作秀”…词搬到课堂上,笔者却觉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3.
作秀作秀一词源于港台,后进入内地。该词由英文名词“show”加上中文动词“作”混合而成,原始意思是表演。其派生词还有“模仿秀”、“时装秀”、“脱口秀”等。作秀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炫耀”、“虚情假义”、“做给别人看”等。一些电视台中常有模仿秀、脱口秀等栏目,如“四大天王”被人模仿得惟妙惟肖,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也是一种“脱口秀”。  相似文献   

4.
作秀作秀一词源于港台,后进入内地。该词由英文名词“show”加上中文动词“作”混合而成,原始意思是表演。其派生词还有“模仿秀”、“时装秀”、“脱口秀”等。作秀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炫耀”、“虚情假义”、“做给别人看”等。一些电视台中常有模仿秀、脱口秀等栏目,如“四大天王”被人模仿得惟妙惟肖,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也是一种“脱口秀”。  相似文献   

5.
写作文也是一种“作秀”,既“秀”我们的思想,也“秀”我们的语言。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也要有漂亮的语言。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得太久远。  相似文献   

6.
姜毅 《华章》2006,(11)
陶行之先生有句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教学的根基,是教学的真谛,是教学的生命。然而时下一些语文课堂中却充斥着各种“作秀”现象,如“情境秀”、“合作秀”、“媒体秀”等,已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通病。各种“课堂作秀”的出现,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教师的功利思想在作祟;二是教师的理念出现了偏差。但不管哪种原因,“课堂作秀”都会对教学产生直接的不可逆转的危害,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对于前一种原因,背后折射的是教师人格的缺失,是一种“自觉型”的“作秀”,应该属于教师职业道…  相似文献   

7.
一、“满堂接”,无“愤”“悱”,有作秀表演之嫌窦桂梅老师这两堂语文课中见不到学生被教师问得难住了的场景,即课堂上不见“愤”“悱”,当然也  相似文献   

8.
show(指“展示”、“表演”),译音为“秀”。像“政治秀”、“时装秀”、“脱口秀”等,一律被称之“作秀”,“秀”给你看。in(指“时髦”、“入时”),其反义词为out(指“落后”)。如说“某某人out了”,意思是“跟不上形势,必须换脑筋了”。yeah(指“时髦”、“潮流”),译音为“噎”,与in非常相近。high(指“高”),转义为“斗志高昂”,“欢呼雀跃”。现在常形容合法的兴奋状态,如同学聚会时他“喝高了”。E-mail(指“电子邮件”),开始时有人将其音译为“易妙”,至今还有人干脆叫它“伊妹儿”。现在,一般称其为“电邮”,如给某人发一份“电邮…  相似文献   

9.
论作秀     
时下有一个最流行的词,报刊、网络、广告、口头语中都闪烁着它的倩影———作秀。若不信且看:靓妆美眉走俏各大宣传广告牌,商家降价、电器白送之大擂台,模特穿衣表演时装展,明星自述倾情活现,报刊登载作家之“脱口秀”,身体彩绘之“人体秀”,网络高手现场独秀,BBSCS联袂并秀;一日街头喜逢旧友,对方竟笑侃:“美女,你的Pose摆得不错哟,都把我的眼球从千里之外吸引过来了。”笑过之余,谁又能否认“作秀”一词正以各种形体姿态不断地在时代的舞台上纷扬?它大腹便便,摇进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它又娇小轻盈,挤在茶余饭后的缝隙里;它人面兽心,…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做秀”一词,本是港台方言,如果找个近义的说法,大概就是“故意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故意显摆”,或叫“摆谱”,戏剧用语为“做××状”,本来是以学生受益,师生共同提高为宗旨…  相似文献   

11.
也说“秀”     
尚红 《语文知识》2003,(5):20-21
《语文月刊》2001年第3期刊登的李瑞河先生的《说“秀”》一文,认为时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中的“秀”字是增强了构词能力的词素,“大凡优异杰出者都可以‘秀’称之”“‘秀’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评判标准“。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有需要说明之处。  相似文献   

12.
论作秀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候选人布什和克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作秀,在伊拉克问题上态度强硬的布什,大选期间却陪着夫人慈眉善目地去看望贫民窟的孤儿;克里同样不甘示弱,想方设法推行他的亲民政策,结果,总统人选最终敲定于在秀法上技高一筹的布什。然而,同古已有之的许多作秀大师相比,布什的秀法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论作秀,姜子牙可谓“千古作秀第一人”,他作的是“怀才不遇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最后钓到的不是鱼而是彪炳史册的周文王,拜相之后,作秀大功告成,奠下周朝八百年基业,“留取丹心照汗青”;诸葛亮作的是“胸有成竹秀”,在…  相似文献   

13.
林嗣环的《口技》以寥寥三百余字,绘声绘色地记述了清代顺治年间京城里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在盛赞口技表演者的同时,不能不为作者侧面烘托的表现技巧所称道。文章紧扣篇首语“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多侧面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擅长的技能。先从口技艺人的表演空间看。文章开头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交代了口技艺人施展本领的场所是临时设置的“八尺屏障”之中,再除去“一桌、一椅”的位置,可利用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而在这极有限的空间里,口…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教改理念的风向标,是教学评优的竞技场,更是教师群体观摩教学技艺的窗口……它对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知从何时起,公开课演变成了“公开秀”,众多五花八门、精心设计的出彩“秀”,将锻炼教师、引领研究的公开课演变成了只能欣赏,无以滋养的“作秀课”,这种“作秀课”在公开教学实践中,突出表现为“四秀四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一、“满堂接”,无“愤”“悱”,有作秀表演之嫌 窦桂梅老师这两堂语文课中见不到学生被教师问得难住了的场景,即课堂上不见“愤”“悱”,当然也不见学生的质疑.更谈不上“读出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17.
“才”字是文字学校出名的机灵鬼。一天。他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我能让句子中的时间表示长的变短,短的变长。”话一说完,“才”字四周便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不相信“才”字的话。矮个子“一天”走向前说:“‘才’老弟。你能把我变长一点儿吗?”  相似文献   

18.
坦率地说,笔者反对如此一说,即把课堂诠释为一个“舞台”,把老师和学生分别比喻成“导演”和“演员”。“导演”之与“演员”,这一说法看似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但难免已滑向“表演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这天他说要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有我参加的句子,我能把长的时间变短,把短的时间变长。”庄知一;笋月友,你知道“才”字变出的那两个句子吗?还有,你能揭产这小魔术的秘密吗?字在时间词语之后,表示时间长;“才”字在时间词语之表示时间短。“才”字小魔术@邓清夏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语文公开课“作秀”的痕迹越来越明显了,“包装”得也越来越精美了。对此,我却愈来愈有些担忧。有时为了讲好一节公开课。教师无法安心正常的教学工作,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地准备,还要有专家指导、教师协助、学生预习等。简直成了集体“成果”,成了精彩的作秀“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