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化》2006,(5):22-22
《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一书近日出版。该书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主编,国内权威的大熊猫研究和保护专家参与了编撰,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历史和现实的丰富资料描述大熊猫的身世,解读大熊猫生存、保护之迷,向读者介绍了大熊猫的神奇特性,以科普语言诠释大熊  相似文献   

2.
65岁的潘文石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大熊猫和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协委员。他主持的大熊猫方面的研究曾获得中国国家科委科学进步一等奖、美国大熊猫基金会的科学特别成就奖、福特汽车环保奖。1985年3月,潘文石带着3名学生,背着沉重的登山包进入秦岭南坡,开始了对大熊猫的研究。在随后的10多年里,他无数次带领他的学生们深入到陕西、四川的崇山峻岭,对大熊猫的行为特征,生活环境、生存压力和危机、种群遗传组成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对大熊猫的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研究权威。  相似文献   

3.
2000年4月,国家林业局决定,用3年时间,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共55个县的3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调查面积超过227万公顷。调查总体目标是:查清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状况以及大熊猫圈养数量、分布及谱系现状;建立较完整的全国大熊猫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监测体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盼盼”曾是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而“盼盼”的原型是大熊猫巴斯。今天,巴斯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5.
志远 《文化交流》2009,(7):55-59
神秘之旅,一条隐藏秘密的小道 2009年2月26日上午11点,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走下飞机时,这份有关国宝大熊猫最珍贵的“出生证”终于“回家”了。正是这份“出生证”帮助大熊猫敲开了国际大门,从19世纪发现大熊猫到现在的100多年间,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16,(10):70-70
一位中国主要的动物保护专家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从“濒危”保护名单中删除的决定为时过早。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熊猫保护事业也向来受到中国中央高层的重视。由此,中国的领导人经常将大熊猫送给其他国家作为友好关系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了自己,从食肉变为食竹;人类为了适应自己而改变了环境,使大熊猫几近陷于绝地。现在,大熊猫只有依赖人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繁殖措施,才能使其免遭灭绝之灾了。”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笔者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交谈中,他深有感慨地说了这番话。大熊猫是地球上第四纪冰川运动孑遗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为了保护好这一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1980年中国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名为世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16,(10):69-7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近日在美国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变为“易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IUCN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栖息地等指标已经全部“超标”,因此,降为“易危”物种是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9.
林宣 《生态文化》2005,(3):34-35
山清水秀的卧龙,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有位人称“熊猫之父”的人,他就是攻破大熊猫人工繁育这个世界难题的科学家——张和民。  相似文献   

10.
正新华社从事对外报道的前辈们常讲一句话:"对外报道无禁区,如何表达有技巧。"如何选择正确的新闻报道题材是吸引海外读者的关键所在。从事对外报道工作多年的业内记者编辑都知道,大熊猫是中国对外报道的一张名片。大熊猫因其憨态可掬的外表和它的珍贵稀有性备受海内外关注,大熊猫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宝"之一,还承担着对外友好交流大使的职责。通常,关于熊猫的新闻都会引起极高的关注度和各种评论的声音。在新媒体时代,图文并茂的熊猫新闻更成为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趣事     
四川省汶川县搞旅游开发,确定由县人大牵头,县旅游局等单位派员参加,成立了《汶川县草坡乡旅游资源调查组》,我有幸进到了草坡乡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旅游资源调查中,收集到一些有关大熊猫的轶闻趣事,现在归纳整理几则于后,以飨读者。熊猫耍赖每到寒冷的冬天,是保护区的村民们家家户户杀猪熏腊肉的时候,腊肉的香气四山飘溢,令竹丛中的大熊猫馋涎欲滴。待到沟里夜深人静的时候,大熊猫便悠哉游哉地下山前往村民家中作“客”。不过,它的作客倒不是主人“恭候光临”的“贵宾”,而是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别看大熊猫憨笨,呆头呆脑的,但翻窗入室却是它的“拿手好戏”。作起“案”来全无一点斯文像。进到屋里后,它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事必躬亲”地“品尝”一番。即便是猪狗之食,也要吃饱喝足;毫不客气地翻箱倒柜地找食物,损坏坛坛罐罐、彩电冰箱,再所不惜。主人发现后吆喝它,它还不理不睬,心想:“自己反正是珍贵的国宝,是受保护的,看谁敢对我非礼!”这一切似乎它都心知肚明,驱赶它不仅不走,反而稳坐泰山似的,睁圆两只眼睛似怒非怒地盯着主人,好像是“我不与你们一般见识”。保护区口福。大熊猫能瞅准猎人或挖药人不在岩穴或窝棚里的时候,大摇大摆地走进去找到东西就吃...  相似文献   

12.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自然遗产。从1869年法国神甫戴维将大熊猫介绍给世界以来,它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痴迷和爱戴,人们用爱心也为它编织了无数的荣誉和光环——中国的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图案指定物种(WWF),亚运会吉祥物,世界团结、和平、友谊的象征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50年代开始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至今已建立起700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到本世纪末,保护区数量将超过1000个。为加强保护力度,中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伤害珍禽异兽的不法之徒实施法律制裁。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受到国家保护的有257种,其中一些为中国所独有,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大熊猫、鹤类、白鳍豚和中华鲟。生息繁衍了300多万年的大熊猫被称为研究古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底到2017年初,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对印度民众进行了第二轮关于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问卷调查。其中,"中国文化符号"部分的调查发现:在11类27项文化符号中,知晓度最高的前五位依次是长城、大熊猫、功夫/太极拳、高铁以及中国烹饪;喜爱度最高的前五位依次是长城、大熊猫、高铁、春节、功夫/太极拳。居前五位的知晓度与喜爱度基本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影响力,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2016年底在日本进行了大样本概率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熊猫、中国烹饪和长城在日本民众中的认知度最高,中国烹饪、茶和大熊猫是日本民众最喜欢的三个中国文化符号。总体而言,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远高于喜爱度,大多数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喜爱度的排名基本相符,也有些文化符合如布达拉宫、红河哈尼梯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最南端的一个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是全国35  相似文献   

18.
<正>熊猫频道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主办,隶属于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台(CNTV),是一个以熊猫为主角、24小时向全球直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生活实况的频道。该频道于2013年8月正式上线。根据央视网对注册用户进行的统计,熊猫频道目前覆盖全球超过20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访问占比超过40%。截至2017年8月31日,熊猫频道海外社交账号总粉丝突破1000万;在Facebook平台帖文总浏览量突破45亿次;2016至2017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为伐竹,砍笋等行为,破坏了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减少,繁殖能力下降.圈养的  相似文献   

20.
陈晓华 《生态文化》2006,(2):45-46,50
四川省汶川县草坡乡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没有了老虎,大熊猫、豺狗、野猪、黑熊、牛羚、白唇鹿等动物,尤其是野猪、黑熊便胡作非为,横行霸道,做起坏事来。据保护区的村民讲:“没成立保护区以前,农耕区的村民常遭野兽的侵扰。种植的农作物玉米、豆类,常被猴子、野猪等动物吃得所剩无几。”每到农作物成熟时节,猴、猪、熊为争吃食,往往大打出“手”,争斗得你死我活,抑或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传奇猎人吴老三山里一位有30多年打猎经验的猎人,名叫吴老三。30年前他是快50岁的人了,什么也没攒下,除了一支猎枪,一副绳套外,穷得叮当响。没有住的地方,就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