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成语是不可从字面上妄断其义的,如果望文生义,就会导致误用。例如,有人批评某一文章拙劣之后说“真是不刊之论”,批评者的意思是不该刊登的文章。殊不知,“不刊之论”却是褒奖之词。《说文解字》:“刊,刺也。”《〈说文解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其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要求我们不能从字面来推断其含义。许多成语字面意义与其实际意义有很大差别,“名”“实”不符,使用时需要注意。下面列举几例。不刊之论比喻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褒义词。刊,古代指清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指不可更改。不能把“刊”理解成“刊登”。例:这篇稿子内容脱离实际,文字粗  相似文献   

3.
"不刊之论"无不"刊登"义"不刊之论"原作"不刊之书",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典范性著作。汉·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也作"不刊之典""不刊之笔""不刊之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后来多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证近代之师承,  相似文献   

4.
要准确地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就必须准确地掌握词语中的重要语素。许多词语,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语素,往往会出错,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文不加点”中的“点”,“求全责备”中的“责”等,如果我们不理解其意义,那么对整个成语就会理解错误(“刊”为“删削”义,“点”为“涂改”义,“责”为“要求”义)。  相似文献   

5.
望文生义是指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因为不少成语的字面和实质含义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因此,要用好成语,就必须恪守由表及里的准则,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望文生义。下面试举例分析。1.文不加点:点,涂改。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如果望“点”生“标点”之义,则成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了。病句:李明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疼。2.不刊之论:刊,消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除去。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若望“刊”而生“刊载…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自1992年以来高考语文的必考项目,而误用成语随处可见。考生单纯用做题的办法来学习成语,结果,试题做了不少,成语却掌握不多。笔者认为,学习成语,功夫必须花在平时,重视在阅读和写作中积累,尤其对那些较为典型的成语误用,更应引起关注。如:①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要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空”之意。②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是能振奋人的意思。现多用来指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③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否则,以“貌”取词,望文生义,就会闹出笑话。现举几例:1.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能误解为不能刊出的错误观点。2.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心。后来指尚能使人满意。望文生义很容易误解为不让人感到满意。3.河东狮吼—比喻妻子好嫉妒而厉害。嘲笑丈夫怕老婆。万不可理解为河东的狮子大声吼叫。4.不足为训—足:够得上;…  相似文献   

8.
常在报刊上见到“不刊之论”一词,有人不愿去翻阅词典,望文生义地理解为“不予刊登的言论文章”。虽只一字之差,含义却谬之千里。要想真正理解“不刊之论”这一成  相似文献   

9.
“郎平辞职,并非空穴来风”——这是某报曾经刊登的一条标题,一些报纸也曾转载。新民晚报“夜光杯”刊登《“老泉”非苏洵之号补证》一文,文中也有“把‘老泉’加之于苏洵,亦空穴来风,恐事出有因”一句。现在,报刊上出现“空穴来风”,都是“事出无因”的意思,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了。“空穴来风”能约定俗成吗?查成语词典,“空穴来风”语出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原句的意思是:我听老师说,枳树多弯曲,致使鸟来作巢;有了空穴,风就会吹进来。可见,“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其比喻义指消息或流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所以成语“空穴来风”不是事出无因,恰恰相反,而是事出有因。上文所举的两个例句,显然是误用的。值得注意的是,错用“空穴来风”,在报刊上经常  相似文献   

10.
1.落实词义,避免望文生义例: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解析:该句误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从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就是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不加点指文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否则,以"貌"取词,望文生义,就会闹出笑话。现举几例:1.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能误解为不能刊出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语义内涵不明1.望文生义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例⑤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  相似文献   

13.
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经常听到或见到“非……不可”与“如何不如何两可”的句式。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这样的句式,所以用起来也就容易出毛病。先说“非……不可”。“非……不可”是一个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思想,比用直接肯定的句式更加坚决有力。因此,恰当运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活》一文中,在谈到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时说:“要彻底地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一、望文生义例①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例② 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例③ 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例④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例⑤ 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辨正———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  相似文献   

15.
“涌”与“拥”两个字,由于音近形似,学生在使用时经常用错,即使是报刊书籍上也有误用的如: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的运用中,有一种这样的语病,即句子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与成语中已包含的意思相重复,造成用词叠床架屋的现象。在高考中这种误用成语的现象常在“语病题”或“成语题”中出现。以下是常见的易误用的成语的情况。 1.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相似文献   

17.
同音词的细微差别容易被忽视,打字时更是如此。笔者最近发现,报刊上经常混用“剪票”、“检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纸,误用都很严重。检索《人民日报》(不包括海外版、华东版、华南版)2000年至2006年11月1日的报纸发现,把“剪票”误用成“检票”的有80来篇,而正确使用“剪票”的才3篇。  相似文献   

18.
“欲擒故纵”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有意放松一步。这个意思在教学中也是有所应用的。这里举两例加以说明。《粜米》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这里一个“喷”字用得实在好,其含义是非常深刻的。这个“喷”字是农民们巨大的不可抑制的反抗力量的体现。怎样让学生理解呢?我没有直接问“喷”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而是首先范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9.
《我的新朋友——电脑》写到“我”赞赏新朋友电脑时有这样的句子: ……这位新朋友真灵敏,马上显示出准确无误的答案,我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句中的“甭”,读b色ng,它是“不用”二字急读拼合的字,意思同于“不用”,这在民间口语中是十分常见的。 这类急读拼合字还有“叵”,读p6,“不可”连起来快读就形成这一读音,意思也同于“不可”。成语“居心叵测”,意思是存心险恶,不可推测。为什么有人会把“居心叵测”写成“居心巨测”呢?关键在于对“叵”字不理解。有人作了研究,认为“叵”是指事字,它实际上是把“可”字反过来写,反“可”即不可,…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用错的情况,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常常有成语辨析方面的题。因此,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正确使用成语,不无神益一本文将结合有关例句,就成语使用中的错误,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分析一一、望文生义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依据字面,凭想当然来使用,导致误用。l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大不加点:文章写成,不用涂改,点:涂改而上句把它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的意思。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