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道》2004,(2):34-35
根据新的课改精神和课程理念,新标准对原有大纲中关于语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做了较大的改动,并要求扩大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根据《语课程标准》增加当代优秀学作品的要求,入选了一批获茅盾学奖的作品。描写康藏地区最后的土司制度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的指定书目,并入选《语新课标必读丛书》,成为向高中生推荐的必读书一但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有一些性描写,有些学生家长对此感到忧虑,认为该书推荐给中学生阅读不合适,有可能会误导学生过多地关注作品中的性描写但学生们的说法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董正宇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62-64,69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从一个大智若愚的“傻子”的角度 ,冷眼观察纷纷扰扰的“尘埃”世界 ,反映了作者阿来独特的历史感受和生命体验。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 ,小说中的“傻子”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种继承与深化的关系 ,两者都是 2 0世纪中国人现代化心路历程的曲折表现。《尘埃落定》的成功 ,是当代中国文坛又一次重归传统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从一个大智若愚的“傻子”的角度,冷眼观察纷纷扰扰的“尘埃”世界,反映了作者阿来独特的历史感受和生命体验。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小说中的“傻子”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种继承与深化的关系,两者都是20世纪中国人现代化心路历程的曲折表现。《尘埃落定》的成功,是当代中国文坛又一次重归传统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家简介: 阿来,当代中年作家,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现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可谓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5.
扫描     
教育部:禁止乱标“必读丛书” 教育部11日发表声明指出,有的出版社盗用教育部名义,在一些作品上打上了“语文课标必读丛书”的字样。对此,教育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针对目前颇受社会关注的、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收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下文简称《标准》),成为“必读书”的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标准》提出了“关于诵读篇目和课  相似文献   

6.
名不见经传的阿来出手不凡 ,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即获得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康巴藏族奇异的宗教和民俗风情 ,充满了神秘感和诗情画意 ;其所展示的民国至解放初期土司制度的最后疯狂、垂死挣扎和分崩离析的过程 ,是一切腐朽政权走向灭亡的必由之路。《尘埃落定》熔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经典于一炉 ,在结构和技巧上充分借鉴名著的成功经验 :既有曹雪芹《红楼梦》历经盛衰的沧桑感 ,又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预言式的场境设置 ;既有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独特的认知视觉 ,又有…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11日在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故乡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举行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这一届共有四位作家获奖,获奖作品分别是张平的《抉择》、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一、二)。这些作品是从我国1995年~1998年间发表的2000多部长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尘埃落定》的成功,源于作者阿来丰厚的生活积淀、文化积淀以及深刻独到的生活感受,这一点毋庸置疑。另外,有专家分析,作者选用玫其土司的儿子“傻眼”观世界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也是文章“色彩斑斓”的大亮点,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     
JIAOYUWENZHAI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出齐人文社推出新课标必读丛书教育部继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最近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配合这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宪法”的全部出炉,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时间推出包括49种书目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郑国民介绍,同原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理念都作了新的调整,将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  相似文献   

10.
石卉 《语文知识》2014,(5):9-10
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格列佛游记》(1720)是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被列为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名著必读书目,并收录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中。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说,如果世界上其他书都被毁时,也要保留六本书,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5,(8):12-15
[顶级亮相] 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2000年11月11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获奖的四部作品中,藏族作家阿来最为引人注目,原因有二:一是那一年他刚满41岁,是迄今为止茅盾文学奖历史上最为年轻的获奖者;二是评委们公认,《尘埃落定》视角独特,语言灵动,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华.著名军旅作家柳建伟先生更是大胆地预言,阿来将以本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2.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用汉语表现出了鲜明的藏民族特色。该部作品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赢得赞誉无数。这无疑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走出传统樊篱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有效交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阿来其人及《尘埃落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与生理双重混血的藏族青年作家阿来 ,诗意的表述和对藏区历史、对社会板块结合部的特殊关照是他喜爱的思考和写作的习惯 ,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是他坚守写作习惯和不懈努力的必然。《尘埃落定》在取得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视角独特…丰厚的藏民族文化意蕴…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等被普遍认同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 ,他从特殊的艺术视角关注了人的符号和价值 ,尤其将人性尊严的脆弱、麻木 ,尊严的可贵、尊严背后的残暴冷酷 ,以及对尊贵与尊严的辩正关系写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教育部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颁布了“新课标”,从此,“新课标”就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宪法”,它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颁布“宪法”的同时.第一时间推出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49种,49种书目对原有《语  相似文献   

15.
读写新闻     
据香港《文汇报》等报刊称,温家宝总理处理事务的风格可用三句话概括:轻车简从而富有效率;坚持原则且谦逊真诚;不说外语善引中国经典诗文。不说英文的温家宝总理喜好引用中国经典诗文。上任之初的首场记者会,温总理先后引用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于右任的《望大陆诗》。六月访港期间,他又引用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礼记》的“上不忧天,下不忧人”。2003年中秋期间看望国务院参事室工2003年年底各方媒体普遍关注的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尘埃落定》成为中学生“必读书目”的问题,目前又有新说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10.00元【内容介绍】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氓》《离骚》《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山居秋暝》《蜀道难》等高中生必背的古诗文40篇。为了帮助学生阅读,每篇后面都附有注释,解读性文字。是高中生理想的古诗文参考书之一。【读书人语】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台,许多与之相关的图书纷纷上市。这是一件大好事,但相应的出现了一个选择难的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丛书,无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系统性。相信这套书会成为同学们收藏的…  相似文献   

17.
反对"十七年"历史小说创造的"史诗"神话是新历史小说问世以来当代创作者共同的艺术追求,阿来的《尘埃落定》彻底完成了对它的颠覆。拟从以虚构而真实的题材内容、分裂而完整的人物形象、表里如一的情节结构、丰富深邃的主题思想对其进行相应拆解等方面分析其新历史小说的特质,彰显其反"史诗"意识,从而凸现《尘埃落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青春风景创作丛书”,包括《女生贾梅》、《青春口哨》、《女中学生传奇》、《涉世之初》、《女孩船》等五部作品,这套以当代中小学生为描写对象的中长篇小说问世后,很快在社会各界产生较强反响。不久该丛书又获中宣  相似文献   

19.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20.
鹰的翅膀平展开来,迎着山口强烈的气流,运动成一个呼风唤雨的形象。当阿来用《尘埃落定》把空气扇动得呼呼作响时,我看到了鹰,看到了飞翔的翅膀。《尘埃落定》获中国文学至高荣誉。中国文学史册上,多了一只翱翔的雄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