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到武汉,就与骆清铭约定在华中科技大学招待所见面。在大厅里一个个面孔中,我搜索这位从未谋面的院长,无果。直到眼前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主动走上前来:“你好,我是骆清铭”。这位老师模样的人着实跟我的预想大相径庭,亲切儒雅,可谓少壮正当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世界第5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成人体脂发育水平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测量992例(男463人,女529人)巴马20-110岁组世居人群6项皮脂厚度值。结果:(1)皮下脂肪男性以躯干背部最厚,面部、腹部居中,四肢较薄。女性腹部、下肢、面部、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值相当,均较丰厚。男女均以上臂前部皮下脂肪最薄。(2)男性6项皮褶厚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0岁组,其随年龄增加下降幅度不明显;女性6项皮褶厚度值(除腓位外)均在40岁组升达高峰,以后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皮脂发育水平在40岁左右处于巅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女性下降较快,皮脂发育水平适中,与北方的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相近,优于布依族及广西东部壮族。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07,(3):48-49
美国作家阿尔弗雷德·贝斯特在小说《没有面孔的人》中,曾经设想的“移除大脑记忆法”,将一个人过去的记忆消除,重新开始生活的想法,如今很可能变成了现实。据报道,几年来,俄罗斯警方在卡路加、新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屡屡发现“失去身份记忆的人”,但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计算机技术富有天赋,一点即通。大千世界中,究竟有无“失忆人”?这些人为什么会突然失去  相似文献   

4.
人间冷暖     
隆冬的一天,在半路上我骑的三轮摩托车突然熄火,我下意识地说了声:“糟糕!车子出毛病了!”于是,我只得下来一手拄拐一手推着车,好不容易在路口找到了一个摩托车维修部。从里屋出来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师傅,模样既强悍又冷峻。这时,我感到有些茫然失措,因为听人说,现在修摩托车的挺会“宰人”。看来,今天让我碰上了!这位师傅又是一位冷面孔,定会更加心狠手辣地“宰我没商量”,看来也只好任其盘剥了。  相似文献   

5.
“你们是来查我的吗?”兰兰的眼神里充满了警惕。稚嫩的面孔、花样的年龄,她还只有11岁。很难想象就在不久前,她曾异常冷静地杀死了一名年仅3岁的女童。她们之间并无仇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发生扭曲?  相似文献   

6.
很难想象眼前这群学生模样的人是传说中的“科学家”.都是彩色T恤、卡其色中裤、架着眼镜的青涩面孔.团队里最“老”的博士后邓东33岁,站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楼门口,带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听着歌,活力满满的模样完全不像一个“技术宅”的理科男.事实上,这支“青年军”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的最新成果,正是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的“饿死癌细胞”新闻.新浪微博中“饿死癌细胞”话题曾被网友浏览过435万次.或许没人会想到,完成这项听起来高大上的新成果的,是一帮年轻的科学家,团队中多数成员还是“90后”.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12):F0003-F0003
2009年本刊强力打造“名家访谈”与“当代科学人”两档栏目,期阃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厚爱,在旧岁新年交替之际,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推出年度“科学影响力人物面孔”,着力彰显众学者在各自领域所做的突出成就,与此同时,更期许他们在未来能够继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荣誉 《科教文汇》2007,(2):186-186
“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中是个时髦的词儿,“人文关怀”同样也纳入电视传媒的视野。随着电视新闻改革日益深入,一大批深受观众欢迎的电视新闻节目纷纷以新的面孔呈现于荧屏,在新闻中注入了人的情感和人文关怀,本文试分析“人文关怀”对电视新闻节目生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肥胖”也是病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容人家胖,说是“大阿福”;让美人家胖起来,叫“发福”。迎面看到了一个久别的友人,胖得几乎是不认识了,从内心里迸出了这样的欢呼: “啊你发福了”! 被让为发福的人,像哑子吃黄连似的,面孔上挂着一丝苦笑。说真话,面黄肌瘦固然是可怜虫,而心广体肥却不是比前者有“福”。“脂肪过多”或简称之曰“肥胖”,在近世纪来才被认为是一种病态;但也有少数人并不感到怎样的“异常”,正是因为脂肪  相似文献   

10.
廉锋 《世界发明》2009,(8):69-71
“不三不四”这个成语,通常用采形容一个人不靠谱,不着调儿。如果是形容一个“不靠谱”的玩偶呢?“布三布四”是当下的流行语。作为一个纯手工袜子玩偶品牌,“布三布四”显得俏皮、独特又创意十足。看着这些形态各异、“四不像”的玩偶,内心那个小孩子便会忍不住溜出来撒欢。生活不需要板着面孔,像这些袜子玩偶般,加点温暖、幽默、有趣的“佐料”,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1.
王梅 《世界发明》2003,26(7):13-13
在“9·11”劫机犯阿塔登上他要劫持的飞机,将飞机撞向世贸双塔前,他的面孔曾在机场的摄影机里一闪而过。就在这一闪的空隙,摄影机有没有可能认出这个似曾相识的可疑面孔呢?  相似文献   

12.
论公文语言的审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迎新 《中国科技信息》2007,(13):174-174,176
现代美学家朱光潜说“应用性与艺术性不是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因事生文,为事造文的公文,它的突出特点应用性使其在大多数人眼中没有美感可言,公文语言似乎应是枯燥乏味,古板生硬的,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公文的“严肃面孔”。其实,公文同样讲究文采,同样追求语言美,一篇好的公文应既“尚用”还要“美文”,为使公文更好地为人接受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探究公文语言的审美范式对应用写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你能记住你见过的每张脸吗?反正我是记不住。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有一种相似的罕见本领,他们能记住之前匆匆一瞥之间见到的面孔。有时候当需要从人群中挑选那张面孔时,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熟人还是陌生人,他们总能成功办到。他们的辨别能力甚至超过电脑,堪称"过目不忘"的面孔超忆者。解决棘手案件2014年8月28日的英国首都伦敦,一名叫做爱丽丝·格罗斯的14岁女孩子突然消失了,伦敦警方派出600名警员出去找  相似文献   

14.
余小茅 《科学学研究》2006,24(Z1):55-58
心理学在百余年的科学化发展中,以追随规范严谨的科学为最高的学术旨趣,已足见其丧失了对于人的真实心灵真实生命的关怀呵护。精密科学视野中的心理学,是否也该认真反思自身的学科走向?心理学究竟该如何真诚地面向人的内心世界呢?心理学何时才能发展为“一门具有人的面孔的心理学”呢?  相似文献   

15.
王梦玲 《百科知识》2022,(27):38-39
<正>面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视觉刺激。快速且准确地识别面孔,对于个体的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然而有趣的是,人们会错误地检测到面孔,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看到面孔,如将插座孔看作人脸,就连天空中的云、街边的垃圾桶和烤焦的吐司,都有可能被我们看作人脸。科学家们把上述现象称为面孔空想性错视(face pareidolia),即指在不存在面孔的物体或随机图案上看到面孔。这些能诱发面孔空想性错视的物体也被称为错觉面孔(illusory face)。  相似文献   

16.
石榴沟(续)     
一一巷口。大琴:“小兰,你哥的人哩?”小兰:“溜了!”恰在这时,四喜子牵着狼狗从巷口走出来,一见大琴,忙往短墙后面躲。“四喜子!”大琴嗔怒地说,“我又不是老虎,你躲啥?”四喜子不好意思地从墙后走出来:“大琴,别误会,我解个手……”大琴扳着面孔说:“听说你把新房给咱拾掇好了?是不是领我参观参观!”小兰快嘴快舌地说:“哥哥把新房都让给高老师住了!”  相似文献   

17.
上面四张脸孔是科学家用电脑制作的。哪个面孔更让你觉得亲切?更能让你产生信任感?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但心理学家发现,其实人类是很容易被外貌欺骗的。(资料图片)人不可貌相,这是中国古训。但是,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实人很容易“貌相”,往往就从一个人的相貌判断其是否可信可靠,甚至会因此决定能否把钱财托付给他。  相似文献   

18.
正流言1:经常洗头会损伤发质真相:洗头的次数取决于皮肤状况。干性皮肤的人皮脂分泌不足,如果洗头洗得太勤或用含太多碱性皂基的洗发水,可能把本就不充裕的皮脂膜洗掉,导致头屑增多、发质干枯。所以,干性皮肤的人可以隔一两天洗一次头,并选用温和、保湿的洗发水。而油性皮肤的人皮脂分泌旺盛,每天洗一次也是可以的。流言2:每天洗头会导致脱发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的元曲里有一段唱词:“我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这话对人来说当然是个比喻,但自然界中确实有一种超级细菌,就像这样的一粒铜豌豆。  相似文献   

20.
母爱似乎是人类情感世界的一种独特表现,但在自然界中,动物的“母爱”行为也相当普遍,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比如,两栖类的负子蛙,母体把卵放在自己背部一个特殊的“小蜂窝”里孵化。虽然产卵仅只有50-100粒,但湍急的流水冲不散它们的骨肉,所以成活率高。比起高产近万粒卵的青蛙,负子蛙无愧为“慈母”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