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D.H.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D.H.劳伦斯与哥哥之问的手足情结关系的探寻,从而揭示他无意识里与哥哥爱与恨的感情纠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析D.H.劳伦斯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劳伦斯自然观的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着重就劳伦斯的三部小说《白孔雀》,《虹》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分析,展示劳伦斯自然观,从而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劳伦斯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活生生的联系,提倡两者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和K.曼斯菲尔德在其主要作品中都用月亮这一意象来象征女性.劳伦斯赋予了月亮女性凶悍、可怕的意义,而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月亮却表现了女性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体现了两位作家对20世纪英国妇女的关注和对妇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是闻名于世的英国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批评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摧残,以及金钱扭曲的人伦道德观。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运用文学伦理结形成与解构的具体批评方法,解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名篇《木马赢家》,指出金钱为上的社会中人伦的扭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破坏,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作品自1925年首次被译介到中国之后,其传播在三十年代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此后数十年却一直停滞不前,直至八十年代,劳伦斯作品才再次得到了认可,并于九十年代开始流行,至今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廖新丽  陈燕 《海外英语》2011,(12):243-244
具有超前环保意识的劳伦斯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人与非人类生物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其自然诗歌中体现了一切生命皆平等,一切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时低级动物甚至具有比人类更高尚的品质。不管人类的好恶,人类无权剥夺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利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中主要以什么是和谐的性爱为主题,从而体现自己的性爱观——性爱与美是同一个东西,像火之于火焰一样,是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的早期诗歌以自传体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少年时代的劳伦斯扭曲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情形。他的早期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死亡意识。分析了劳伦斯死亡意识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指出,劳伦斯早期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正是他骚动不安的悲世厌世的心理苦境的真实记录以及他争取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而抗争的矛盾心理的再现。为我们正确解读他的早期诗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学界普遍认为D.H.劳伦斯是一位极力否定外部权力而崇尚身体内部力量的作家。然而,在其小说作品中,劳伦斯犹如一位一丝不苟的摄影师,不遗余力地抓拍权力在人的身体上留下的蛛丝马迹,展现了权力对身体巨大的规训和铭记力量。在身体对抗权力的叙述过程中,劳伦斯的悲剧意识显现无遗:身体在世时始终逃脱不了权力编织的牢笼,只有通过死亡,身体才能完成凤凰涅般木式的飞升,最终到达"耶路撒冷"——自由和美的王国。  相似文献   

13.
14.
学界普遍认为D.H.劳伦斯是一位极力否定外部权力而崇尚身体内部力量的作家.然而,在其小说作品中,劳伦斯犹如一位一丝不苟的摄影师,不遗余力地抓拍权力在人的身体上留下的蛛丝马迹,展现了其对身体巨大的规训和铭记力量.在身体对权力的叙述过程中,劳伦斯的悲剧意识显现无遗:身体在世时始终逃脱不了权力编织的牢笼,只有通过死亡,身体才能完成凤凰涅槃式的飞升,最终到达"耶路撒冷"-自由和美的王国.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睿智的生态哲思。诗歌中的拟人拟物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生态主义的解构不谋而合;劳伦斯诗歌体现的生死观也具有生态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死后才声名鹊起,其生前深受尼采生命哲学影响,小说专注于对悲剧、性爱和对宗教神学的反叛,从这些方面出发,对研究劳伦斯小说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的小说通过最常见的题材,巧妙地将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并借颜色、味道等形象载体体现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象征意味。以劳伦斯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叙事模式的考察和分析,阐述劳伦斯小说《菊馨》中蒙太奇叙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D·H·劳伦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争议的英国小说家。在D·H·劳伦斯的小说中,几乎每部作品中都透露着他对工业文明的揭露和抨击,不仅仅揭露了工业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还指出了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生态危机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试图唤醒世人对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用心去感悟生态与文明,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让世人都要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去看世界,使整个人类与自然界始终保持绿色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9.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聚焦女主人公一生中的三个重要片断,通过她迷茫、寻觅、幻灭的短暂人生,深刻揭示了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为弱势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探索出一条非边缘化的有效策略。小说充满了社会、文化生态话语的暗示以及劳伦斯超越阶级、种族的生态整体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柏格森理论的出发点是对理性的批判,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可以看作是柏格森直觉理论对于工业化社会批判的典型范例;尼采哲学支撑并决定了劳伦斯写作的倾向与模式,劳伦斯接受尼采思想,也是融会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阅历和审美倾向在其中。劳伦斯主张摆脱一切的文明压抑,重归宇宙的生命本质,不依赖理智和知识,而仅凭血性和直觉,完全以整个生命和情感来把握世界,这与尼采的生命哲学以及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