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知达《新刊校定集注杜诗》(以下简称《九家注》是杜甫诗集的宋人集注本。这部书在集注方面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对于曾风行于世的所谓的“杜诗苏轼注”,即伪书《东坡事实》,不加采录。郭知达《序》说:“如假托名氏,撰造事实,皆删减不载。”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所用底本,四库馆臣鉴定为宋椠善本。然近代有学者断定此本中杂有赝品,当刻于元明时,非宋刻。但底本与宋本关系究竟如何,尚不清楚。笔者用底本的嘉庆翻印本与宋本等作了校勘,对底本与宋本的异同、嘉庆本与宋本的异同、底本与嘉庆本的异同以及今所传宋本的缺憾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在杜诗伪注中,"伪苏注"的影响最为广泛、危害最为巨大.它的产生,不仅与当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学理论密切相关,还与当时宋学的时代精神有关.宋学强调"断以己意",高扬主体意识、淡化客观史实,造成了一种为证明"己意"而任意臆改史实、伪造典故之风."伪苏注"在注杜过程中,托名东坡,杜撰历史,伪造出处,作为一种解释方式,不过是宋学精神的一种异化而已.  相似文献   

4.
夏力恕的《杜诗增注》,是清代杜诗注解中独树一帜的作,传本甚稀,价值颇高。章重在探讨夏力恕的生平和作,《杜诗增注》的版本、刊刻、体例、内容及其对杜诗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钱注杜诗》的诗史互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钱注杜诗》是以经学的考证方法为基础 ,以史学的实证方法为架构所进行的文学阐释 ,是诗史互证的典范著作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姚文燮是清初有名的诗注家,他在他著名的《昌谷集注》中采用了一种“以史注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其实,他的“以史注诗”就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文本存在的“情节化操作”印建构来服务于文学文本。其主观意图就是通过史料的解释、发挥来重塑李贺,进而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营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精神在清初思想的大混乱中赢得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姚文燮的“以史注诗”就是力图在历史背景里对文学文本进行挖掘,从而找出所谓的“意义”。他这种极具功利性的行为壅塞了李贺诗歌的审美空间,消解了李贺诗歌的想像层面。  相似文献   

7.
《钱注杜诗》二十卷是钱谦益晚年心力所注 ,钱氏从明崇祯六年(1633)开始 ,到清康熙二年(1664)去世前夕才完成全书的笺注 ,历时三十余年之久 ,花了很大的功夫和心血。细究《钱注杜诗》内容 ,与其它杜诗注本略为不同 ,钱氏并未对每首杜诗一一做注 ,而是对有感想和特殊体会的作品进行重点注释。其特点乃在于以唐代史事与杜甫诗歌互相参证 ,考察杜甫所处之社会环境 ,深刻体会杜甫思想之微妙变化 ,澄清史实 ,阐明诗意。并且对唐代职官、地理等也进行了扎实地考证。钱氏注杜所用方法是传统的诗史互证方法 ,这种方法从开始到确立经过了…  相似文献   

8.
杜诗赵次公注保存了约60种、340余条宋代以前的小说,不仅在杜诗研究中独具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赵注保存了一些小说的佚文,可以修正今天小说研究中的一些讹误。关注杜诗赵次公注引小说,可以开拓新的学术研究空间,促进小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杜诗中"吴体"的内涵,一千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谳。通过对《九家集注杜诗》中标注"吴体"的四首诗的格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吴体诗"是一种平仄相对自由,即允许失粘、失对存在的律诗。它的平仄、用韵、粘对、拗救、对仗、字句等,与律诗相同。"吴体诗"与"拗体诗"无关。两者的区别是:"吴体诗"的失对、失粘,并不需要用任何平仄来进行补救。而"拗体诗"是有"拗"有"救"的律诗,它在律诗规范的范围之内。"吴体诗"来源于吴地"俚俗"之诗,杜甫推而广之。北宋晚期赵次公尚能准确分析,清代仇兆鳌、黄生已不能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王翠红 《天中学刊》2011,26(1):68-71
《奏弹刘整》一文体例奇特,不仅为散体,还夹杂着当时的方言口语。这种文体上的混乱皆因注家妄引本状、供词、吏议忝入正文所致。本文在比勘《文选集注》与诸后出刻本的基础上,依据《文选集注》中的陆善经注和编者案语,对《奏弹刘整》正文及李善注文旧貌作了一番复原工作,并探讨了其递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朱熹花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学习与诠释《论语》,后与他诠释的《大学》《中庸》《孟子》汇为一编,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名刊行。四种书中,朱熹对《论语》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共撰成有关《论语》著作四种,今传世者三种,以《论语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采取了明显的“六经注我”的诠释方法。本文通过对《论语集注》的举例分析,说明朱熹“六经注我”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诠释方法对当下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尤刻本、胡刻本李善注,陈八郎本五臣注,奎章阁本、明州本六臣注,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等,对校比勘古钞《文选集注》所收鲍照乐府诗注,可以发现:古钞《文选集注》对于确认、复原《文选》鲍照乐府诗、注原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除所收不见于他本的《音决》对鲍照乐府诗音训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外,所收不见于他本的27条陆善经注,亦甚有助于认识陆善经注的特色价值,及全面比较、认知唐代《文选》众家注,值得予以珍视;古钞《文选集注》也多讹误缺漏,欲参考使用者,应持高度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3.
董养性《选注杜诗》是元代重要的注杜选本,是现存元代注杜诗数量最多、水平极高的一部杜诗学著作。由于国内失传,一直无人对其进行研究。仇兆鳌《杜诗详注》详实赅博,对前人研究成果多有吸收,前人版本多有参照,但董养性《选注杜诗》却与仇之《杜诗详注》有许多异文,研究这部分异文,可以解决杜诗解读中的一部分困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前三卷包括十位注者,是苏诗十注本的残余。十注本后来发展为《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类注本)。通过两个注本的对照,赵次公、程绩、李厚、宋援、林子仁、赵夔、师尹、孙倬等八人身份可以确定。十注本中傅、胡二位名下的注文,与类注本中的傅=(上++下深)、胡铨、胡仔的注文都不一致,而是分人赵次公、程绩、师尹、林子仁、赵夔、任居实等诸人的名下,这些注文的特点与所归之人的注释风格皆有吻合之处。另外,有些傅、胡名下的注文,显然出自赵次公之手。因此,傅、胡二注系后人的伪托。  相似文献   

15.
赵化 《文教资料》2014,(7):9-10
《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楚辞学史上,朱熹首次提出屈原"忠君爱国"说,屈原的爱国形象在宋代得以初步确立。一方面,《楚辞集注》主要阐发的是屈原的忠君思想,"忠君爱国"说的实质仍是"忠君"。另一方面,在异族入侵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不仅与君国相连,亦与民族相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忠君"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从经学到诗歌诠释学--以《钱注杜诗》为中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二十卷是一部极有影响的杜诗注本,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认为钱氏是以经学方法完成杜诗笺注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考察中国传统的诗歌诠释发展史,可以看出,古典诗歌诠释方法来自古典文献注疏学的启迪,而古典文献注疏学又是在经学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期的《杜诗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杜诗注本。注者杨伦大胆吸收前人的注杜成果,择善而从。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又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有以杜诗注杜诗,引《文选》注杜诗,借文法解杜诗等。相比前人,杨伦的注解更加体贴入微。  相似文献   

19.
《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同逸注”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刊《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注与王逸注相同者 ,凡 41条。对照日本古抄本《文选集注》和洪兴祖《楚辞补注》所引五臣注 ,除去 13条因二书未引无由参证 ,馀 2 8条与王逸注并不相同。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辨 ,实有助于《文选》和《楚辞》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当天晚上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欢迎宴会上,田中发表祝酒词,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过去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迷惑,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田中讲话的关键词有两个,即“迷惑”与“反省”。对田中的“迷惑”发言,中国方面有很多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