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儒家和谐思想与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而得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结论。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为我们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早期教育》2007,(6):F0002-F0002
溧阳市城北幼儿园(南京师范大学溧阳幼儿园)是由宋建龙个人投资于1990年创办的私立幼儿园,现有班级23个,幼儿700多名,分园天目国际村幼儿园现有班级6个,幼儿200多名。十几年来,该园坚持“实业兴园,科研兴教”的办园方针,以“面向未来、追求卓越、求实创新、服务社会”为办园目标,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堂教学生态观是将课堂教学的诸要素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融合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诸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学生的认知心理逐步从一种不平衡状态到达平衡状态,从一种较低层次的平衡状态到达一种较高层次的平衡,进而引起教育对象的身心向着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徽州自然生态绝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应该克服目前的种种不足,搞好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建设,在保护特色文化生态空间的创新上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物教学中和谐的生态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恶化已经成了全球性问题,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7.
生态旅游因其在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特殊作用而得到广泛的青睐,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我国生态旅游近年来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加强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有利于提出一些促进我国生态发展的对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徽州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孕育了独特的徽州传统乡村聚落文化.这种聚落文化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风水术的影响,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意识观念,对现代生态聚落的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佛教中含有丰富又独特的生态观,缘起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佛教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使人类的内心欲望过度膨胀,从而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开垦,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因此,要攻克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人类的内心欲望,从意识着手,树立正确的生态思想。以缘起论为基础,佛教中的平等观、慈悲观和生命观等阐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关系,提出了众生平等、戒杀护生等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生态伦理思想。学习和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主流文化传承与创新代表的徽文化,休闲与休闲体育早以自己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徽文化的休闲观,总结出了以“理”释“仁”、以人为本,实现“天人合一”,体验生命快乐和宗族“同乐”的超前自由休闲观等.目的在弘扬徽文化和为现代休闲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徽州绝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徽州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为了承传中华文脉,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十一五规划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生态保护区。2008年1月8日,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在黄山市正式挂牌。这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承传弘扬徽州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徽州绝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徽州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为了承传中华文脉,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十一五规划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生态保护区。2008年1月8日,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在黄山市正式挂牌。这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承传弘扬徽州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德经》中有许多独到的社会主张,尤其是他的和谐观给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老子“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治”等和谐观,对处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公民的素质、倡导社会和谐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F0002-F0002,F0003
徽州古村落的营构,十分重视"风水"的选址和整体规划,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共存,"与天地和德,与人和融和乐"。村落水口的建设,因地制宜,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为村民族众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课程的改革,挑战与契机并存,课程观的更新又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用什么样的课程观来指导课程设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生命”,“和谐”等理念,以生态课程观的发源,发展为切入点,对生态课程观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吴云龙 《培训与研究》2007,24(10):35-36
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而丰富的和谐思想,能够为我国当下和谐治国理念的构建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文章试对中国传统的和谐观作一番梳理和审视,从精神、社会、环境、国际问题等层面上,具体展现它在今天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危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状出发,论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明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其目的就在于调节人的行为,改变危害环境的盲目、短视的人类活动,以求缓解生态危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消除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种种社会不公平,最终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许振波  尹伊 《茂名学院学报》2015,25(2):28-30,58
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标本,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后,徽州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了良好的平台支撑,但由于实验区形象树立的匮乏,外界关注度不高,从而制约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在借鉴CIS理论的基础上,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视角对实验区形象加以研究和塑造,通过传递推广助力走向世界知名,并为国内其他文化保护区及有关园区的形象建设提供资鉴。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发展及存在往往会受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民间艺术造物活动中对自然生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许多方面显示了技术理性与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完美结合.而在现代生态设计中,从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角度提出的设计观,与中国民间艺术的造物观一脉相承.它要从根本上降低资源和能量消耗,杜绝和介绍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和健康方向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尊重自然与生命的态度,强调物质技术理性与自然伦理关系统一的精神,成为二者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20.
彭文兵  杨昊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2):93-95,112
武术文化在徽州先后经历了山越、新安、徽州三大时期。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由于认识程度及客观原因等制约,使得对武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尚处于初级阶段,而加大这种保护和传承的力度将不仅有利于徽州武术自身的发展,还会为徽州文化的发展开拓出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