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弃异化劳动,追求劳动正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正义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劳动正义是劳动者的“应得”善和非劳动者的“应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劳动者的“配得”善和非劳动者的“配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劳动与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的统一,是人的劳动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和统一,是个体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共享的统一,是劳动部分正义、充分正义与完全正义的统一.是现实诉求和永恒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紧凑城市理论基于对城市蔓延的现实批判和对"集中主义"与"分散主义"思潮的理论扬弃而产生。作为一种城市规划思潮,该理论彰显了伦理价值,蕴含着伦理正义。它主张通过高密度规划节约自然资源,追求生态正义;通过"做小规划"控制城市蔓延,追求社会正义;通过增强多样性激发城市活力,追求人性尺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正义作为对人们的劳动活动、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是否合乎正义价值的哲学追问及规范诉求,其内在地包含劳动生产效率、劳动分配公平、劳动关系和谐、劳动自由自主等基本价值内容。而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则包含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社会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生态生活共同富裕等内容。劳动正义对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支撑意义,集中体现在:劳动生产效率为共同富裕奠定财富基础,劳动公平分配为共同富裕提供正义守护,劳动关系和谐为共同富裕提供秩序保障,劳动自由自主为共同富裕确立价值指针。因此,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当代中国实践进程中,迫切需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积极践行绿色劳动理念,坚守劳动自由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最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并科学揭示其本质内涵。在工业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中,虽然劳动模式、劳动过程和劳动关系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数字劳动异化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对数字技术的私自占有和运用,使剥削愈发隐蔽和深入,突出表现在劳动时间被无限制延长、劳动空间被全方位监控、劳动主体遭受多重剥削、劳动关系呈现弱联系性4个维度。要实现对数字劳动异化的超越,就必须构建以劳动主体为中心的数字生产关系,打造数据和数字平台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完善劳动保护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以实现劳动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劳动情感需求的回归,重塑劳动主体地位,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正有序,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劳动形式。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对机器体系的发展做了科学预见,从而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检视数字化时代的人类劳动奠定了基础。对"受众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概念史考察,引发了数字劳动有无"物质性"的争论以及是否存在异化和剥削的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马克思科学阐明了物质性劳动的基础地位,同时,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数字劳动者依然遭受着异化及剥削,这种生存境遇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科学把握资本逻辑,从共享上规范数据所有权,在制度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重构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6.
数字劳动本质上依然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生产性劳动。在平台形成一定垄断地位之前,数字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雇佣关系下的数字劳动者。在平台对信息资源形成一定垄断之后,数字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雇佣关系下的数字劳动者,还来源于需要支付酬金给平台的劳动提供者、生产有价值信息的信息提供者以及部分实体经济中的劳动者。相对平等的分配正义才是真正的分配正义,保障数字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众访问信息的自由,提高社会劳动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保障信息弱势群体获取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才能实现数字劳动下剩余价值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7.
劳动正义是劳动主体对劳动的正义追问。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没有提出过劳动正义思想,但马克思博大的思想体系中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异化劳动的非正义的批判、对剩余价值剥削的非正义的批判以及对共产主义劳动的正义状态的描述中。劳动正义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劳动正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与劳动之间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活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呈现一种异化的关系,各种直接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各种物的关系,各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条件"统治、支配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状态下,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复归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联合劳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结成直接联合体,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不再与自身相异化、不再受到异化物的统治,共同支配各种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因而,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彰显为一种直接、整体、实然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9.
权利范式是真正掌握“马克思与正义”难题的实质向度,洛克劳动自我所有权原则是支撑自由主义正义叙事的“理论根基”。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范式的劳动理论,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出发,通过对自由主义正义叙事之根基的前提批判而深入生产领域,揭示作为自由主义制度载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和本质——以生产剩余价值和资本增殖为目标的“资本正义”,从而根本性地对资本主义及其正义叙事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对生产方式或所有制进行根本和前提性的变革中,历史辩证地构建了超越资本主义及其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正义叙事的科学社会主义劳动权利原则——以人的生存发展和自由解放为目标的“劳动正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交替呈现出为政治动员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五重价值侧重.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政策的百年流变呈现出劳动教育随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劳动与教育之间缺少内在的契合性、劳动教育政策推进过程中存在迂回性的三重图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政策深入推进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劳动正义观,以纠正劳动教育的异化;健全劳动教育理论大厦,以指导劳动教育实践的健康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实施形式,以引领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正义视野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是对劳动正义的背离。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根基是"人"的劳动,"人"的"劳动"成为"人"的应得的根据。伍德等人忽略了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体系表面正义性下的,对其在本质上剥夺作为人的劳动主体依据人的劳动的应得的非正义性雇佣劳动体系的最深刻的揭示,从而简单认为马克思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正义性,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抽象劳动、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形式劳动影响和推动劳动的公共正义、形式正义、生态正义和交互正义的发生与发展。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的正义问题包括"正义何在""谁之正义""正义何为"等,其内涵包括正义的社会公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劳动教育之正义价值蕴含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其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分别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的公正正义、交互正义、承认正义等。劳动教育的"具体的自由"是关怀边缘人群,回归生活世界和现实社会,成就个人自由、行动自由和社会自由;其"理想的自由"是基于人的类本质,通过自主劳动、自由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正义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13.
求解“美的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劳动、劳动的两个尺度是“美的规律”的基础,但是由此却得不出两个尺度就是“美的规律”的结论,我以为,“美的规律”似应包含以下规定:第一,美的创造必然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第二,美的创造和欣赏是一种趋功利的活动,所以,美的创造和欣赏从根本上是人的自我欣赏,可以说,“美的规律”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属于直接美学理论的问题是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马克思提出了这个范畴,但在《手稿》中却没有直接阐述,为美学史留下一个理论难题。由于美的规律范畴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显要问题,如何在《手稿》的语境中,沿波计源地去探寻它的意义包涵,并给予明确的论析,直关美学理论中许多重要总理的回答。蒋孔阳先生长期致力于《手稿》中以美的规律问题为中心课题的研究,在美的规律与人的劳动实践、内在固有的尺度、异化劳动、自然之美及艺术实践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析,积累了卓有成就的美学理论成果,把《手稿》美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理论也是蒋先生建构独立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的基本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使得技术性劳动成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权利所必经的路径.技术性劳动资源与具体生产过程分布的不公正对社会正义产生了冲击,孕育于其中的劳动正义被迫衍生出与资本生产需要趋向一致的价值取向,造成现代社会诸多领域的正义价值彼此分离、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共识难以达成.技术进步的深入使得劳动正义遭遇的困境能够通过扩展劳动的技术性偏向得到自行消解.但这种消解方式植根于技术进步对劳动正义中的规范性与事实性、抽象性与现实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且在具体的技术性劳动过程中忽视了事实性与现实性维度的基础地位,加深了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中根深蒂固的非正义性难题.劳动正义价值的真理性与现实性处于深刻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6.
17.
劳动刑法的机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刑法规制侵犯劳动者权益犯罪行为时所能发挥的良性动态作用。在以调整集体劳动关系为主的现代劳动法治社会,我们引入法的价值位阶作为参判标准将劳动刑法的机能划分为自由保障机能、正义矫正机能、规范维护机能这三大类。同时,还有赖于不苛求劳动刑法承担过度社会防卫理念的确立,劳动刑法机能的现实运行才能真正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确定的、及时的、持续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美的规律”提出的具体语境,对于“美的规律”与异化劳动的思辨逻辑的关系、“内在尺度”与人的“类本质”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指出马克思是在以抽象的“人”或人的“类本质”为出发点的、以抽象的理想化的“劳动”为中介的哲学人本主义的思辨逻辑框架内提出“美的规律”的,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和运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论断  相似文献   

19.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现代区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力的学科,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则以生产力的变革为主线,探究其内涵及在真实世界的体现,有着非凡的意义。劳动地域分工的内涵包含形成发展机制、分工的前提、分工的目的与分工的内容和形式等四个部分。本文在全球尺度、全国尺度和城市群三个尺度,对劳动地域分工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空间尺度下,其内涵与潜在意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所谓正义,就是人类行动和结果的公平和正当性。按照正义的社会秩序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善。通常情况下存在着两种善:美德的善和合作有效性的善。对这两种善的追求把人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优秀者,一类是胜利者。在资源配置和社会分工还不尽合理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社会劳动者共同体中的优秀者和胜利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让人们在合作有效性的关系中,按照正义原则分享劳动共同体共同创造的财富和成果,是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