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结果,人的生存离不开其所依托的土地,无论是游牧文明或是农耕文明,都是人在其生存所依托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范式.游牧民族的土地利用主要体现在"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游而居之"的生活方式、"游而存之"的生存方式上,在与草原环境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游牧民族认识到了其与土地之间的相依存关系,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实现了游牧民族与土地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在如此适合草原生态环境特征基础上的土地利用方式,也由此而构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生存空间,这对于当下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叉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诸文明的孤立、封闭、阻隔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相互的碰撞、交叉、渗透则是必然的。同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军事征服或商业冒险常常会加快这一进程。而且在这一进程中,新文明的悄然兴起与前文明的黯然隐退同样不可避免。然而,旧文明不会死去,它的血流仍在新文明中涌动。“希腊化”文明的形成与影响提供了这样的启示与范例  相似文献   

3.
由科幻作家刘慈欣写作的小说《三体》描述了人类文明与外星"三体"文明间的交流与冲突。虽然故事完全架空,但是从中我们不难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小说中描述的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间的交流与冲突,同样在地球不同文化间每日上演。本文通过对小说中提出的猜疑链概念与不同文明(文化)间该如何共存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将问题最终引入到最简单的"他者"问题,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甚至接受"他者"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产生给人际交往带来了便捷,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互联网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不文明现象充斥着网络,一些负面的甚至是消极影响的内容干扰着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文章通过对网络文明的剖析,从网络媒体文明、网民文明、网络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新时期网络文明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实现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环节,但不同社会制度或文明形态下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差别。工业文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成物,其倡导的消费观是一种异化的消费;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消费观念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类的自身利益。文章通过揭示消费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剖析不同文明形态的本质规定及其消费观的异同,指证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从而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决心和信心,实现增强“三个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了日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物质文明和生态精神文明,这是二分法的结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更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当然,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7.
市民文明素养与城市文明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的不文明顽疾,有其农业文化传统的根源所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重点在荣辱观教育,关键在完善奖惩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强化公民道德教育,重点在未成年公民和新市民;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塑造城市市民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论断、新思想,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做出的科学回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纲领的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地位,并将绿色发展战略植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中。当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应具备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入手,分析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晨 《职大学报》2012,(2):60-62
弗洛伊德的文明思想包含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两个层面的意思。从人本能、自由与秩序、文明关系入手,通过控制和转移这两种不同的途径来探讨文明之确立。为了把握文明的运动形态,以文明运动的前提条件为基点,探讨了文明运动进程的建设性因素。文明之缺憾转嫁到伦理制度中来,使得文明具备最高的价值和权威,恰恰相反,这也是文明之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曾在全国各地都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却在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停滞或倒退,此后江南地区文明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则一直持续发展,这种现象的成因学术界众说纷纭。江南地区过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形水系格局是导致这一地区文明初期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来源于人们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思。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状态下,人类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对自然资源开始了大规模的掠夺,使生态环境逐渐遭受到破坏。在生态危机的反思和探索中,不同的科学领域对于生态文明的解释各不相同。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基础、生态文明观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做了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
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其辉煌的一页。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家教为基础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造就了蒙古民族极强的生存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最终使蒙古民族走向强大并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汗国 ,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中西方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德性文明与生态文明有天然的相通性,西方古代理性文明易于通往资本文明.未来文明发展应该是一条中西文明间互相取长补短的新的文明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在适应和改造蒙古高原渔猎和游牧环境中,创造出了独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作为蒙古族百科全书的《蒙古秘史》以浓郁游牧民族语言全面真实地记录了蒙古人源流、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多领域的内容,是蒙古人对天、地、人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表达。《蒙古秘史》是一部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典籍,对其原生态语言进行系统整理和科学分析,有助于了解蒙古人的宇宙观、哲学观、生态观、价值观的演进及发展的历程,对当代传播正确的生态理念、生态知识及生态智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进行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研究有其必要性。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利用精神文明成果建设生成文明,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由此,学术界掀起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的热潮.学者们围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构成内容、 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进而带动并提升国民整体的生态文明素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培育路径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制度文明"应该是联系和融贯"物质文明"(及其内部)和"精神文明"(及其内部)的一个"中介文明".这一概念在理论逻辑以及实践操作中都具有独立价值.这三个文明不易辩证统一,失衡也许是常态,而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则是理想.掠影人类历史,似乎"制度文明"(至少在许多阶段)更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将其提到了战略高度,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治国方略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经历了从资源环境保护到生态和谐的理念进步过程,标志着党和国家在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