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自费赴德潮以异军突起之势,成为中国自费留学潮中的新亮点。德国驻华使领馆外等候签证的队伍盛况空前,留学签证预约需要提前两三个月,国内各地的德语培训班也随着市场的需求遍地开花。据了解,在2000年夏季学期的招生中,德国许多高校均发觉中国学生的数量明显增长、波恩大学所收到的来自中国的申请书几乎是来自其他所有国家的的申  相似文献   

2.
德国高校学制改革为学士一硕士二级学位体制后,对中国学生赴德留学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更加吸引中国留学生。主要原因在于,新学制的推行推进了中德两国学历的互认;优化了大学课程;更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缩短了中国学生求学时间,使之更早地开始职业生涯;留德生活负担得到减轻等。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6,(1):48-49
中国留学生已成为在德外国留学生中的最大群体,也是在德国从事科研、攻读博士学位等高层次人才人数最多的国家。近两年,留学德国的学生数量虽有减少,但申请者的学历水平却在逐渐提高。以下我们对近两年在德留学人员的现状以及中国学生留学德国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基本的统计和分  相似文献   

4.
彭国梁 《海外求学》2004,(21):36-37
一般媒体在报道海外留学的时候,线条会比较粗一些。比如,一谈起澳大利亚留学,就是国际一流的高等教育啊,可以打工啦,可以移民呀,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没有尝试,还不够有说服力。从我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系统了解,我认为澳大利亚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适合中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中国留学生赴海外求学的热门国家中,日本也是备受关注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生源地之一,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学生在日本求学,占其所有外国学生总数的60%以上。高中生则是其中的主力军。目前,正值日本各语言学校接受2010年7月生和10月生留学申请的时候,前往河北省国际教育交流服务中心咨询日本留学业务的学生呈现前所未有的“火爆”。该中心负责人提醒大家,高中生赴日本留学要做好如下准备。  相似文献   

6.
陈滔伟 《神州学人》2005,(10):26-27
根据2005年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去年的总出国留学人数约为11.5万,其中赴韩国3000人,赴日本1.1万。另据统计,目前在韩中国留学生为8900多人,在日中国留学生估计已超5万。与中国在韩留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在华留学生却已多为4.4万人,占外国留学生在华总人数的40%。如此现状让笔者甚感疑惑:诚然,中韩留学生交流史远不及中日留学生交流史那么长久,但韩国作为与中国有着同样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度,作为科技发达水平可与日本抗衡的亚洲强国,作为有着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家,为什么没有像日本那样成为对中国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呢?日前,笔者随教育部代表团对韩国教育部和延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原汉城国立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八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访问,对中国赴韩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原因等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作为一个非英语国家,德国缘何对国际留学生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国家整体实力,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德国近年来吸引留学生的一系列国际化政策,包括:采取多样化的海外招生宣传;引入与国际接轨的学制;开设英文授课专业和合作办学项目;在不收学费的同时提供多元资助;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生活融入服务;放宽留学生就业与居留限制.这种以国家魅力为基石的积极、主动、系统化的国际化政策是德国吸引国际学生的主要原因,亦是德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德国留学概况 德国是著名的教育和科学之国,其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68年。与其他国家相比,来德国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学历很值钱,其他国家对德国的学位也非常认可。第二个诱人条件是学费很低,一学期仅5000元人民币左右,有些州还不收学费,比如黑森州。另外,德国是个名人辈出的国家,每当我们谈起德国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联想起一系列的名字:马克思、爱因斯坦、高斯、贝多芬等等,这些家喻户晓的德国名人在各个领域都为世界科技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德国所拥有的良好的文化科技氛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来求学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世界教育信息》2006,(7):23-24
中国留学生已成为在德国留学生中的最大群体,在德国从事科研、攻读博士学位等高层次人才人数最多。近两年,虽然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数量有所下降,但申请者的学历水平却在逐渐提高。在德中国留学生以自费为主,专业以理工科为主。他们在留学期间会遇到语言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喆 《神州学人》2004,(11):21-21
接到《神州学人》杂志的有关留学人员安全问题的稿约,我们的确有些感慨,因为恰好在近一段时间,德国境内接连发生了几起中国留学生失踪、精神失常甚至不幸死亡的事件,为处理这些意外事件,教育处的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事件回放2004年4月27日,汉诺威大学发生一起中国学生之间的凶杀案。在学生宿舍公用厨房内,两名中国学生发生口角,其中一人用刀将对方刺死。据称,口角的争端是为了住在同一宿舍的另一名中国女留学生。案发后数小时,凶手向警方自首。本案今年10月正式开庭审理。2004年5月31日和6月3日,科特布斯市连续发生了两…  相似文献   

12.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跳出了教育系统,分别就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四个领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本文将回到教育系统内部,分析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考虑到本课题的委托方和受众都是教育界从事国际教育的专家和内行,对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影响可能比笔者更为清楚,鉴此,笔者在此不作详细深入的探讨,仅勾勒几点与本课题有关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德国高专与中国高专比较谈阙颂廉德国高专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当时,由于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西德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将发明创造者的思想变成现实的应用型人才。经各州总理的反复讨论,1968年在原有工程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创建...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的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趋势。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有部分中国学生选择了到东盟国家留学,随着人数的增多,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任务也遇到了更高的挑战。基于对广西各个高校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的调研,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增强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应德国莱比锡大学墨丽丝女士的邀请,我们一行6人于2001年11月对德国高校教育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任务是了解德国高等教育与留学生教育,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我省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先后参观访问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科技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6.
一、德国的教育制度德国约有300余所高等学校(一般都接受外国学生),其中约有90所国立大学。(一)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世界教育信息》2008,(12):83-83
美国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机构——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最近发布《2008打开国门》报告。这份报告足以让美国教育界欣喜:2008财政年度,在美国就读的外国留学生比上一财年增长了7%,中国留学生增长了20%,美国在中国颁发的学生学者签证更是猛增了40%。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交流中心总监莫华璋先生近日对媒体表示,美国各大学不会因为金融危机提高学费。  相似文献   

18.
青木 《海外求学》2003,(16):18-19
许多准备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往往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在国内取得的大学学历得不到德国大学的完全承认。因为德国的理工科硕士(Diplom),文科硕士(Magister)和国家考试证书的制度自成体系,不同于英美的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的学历制度、令人可喜的是,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渐渐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
正德国联邦统计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高校全年注册的新生人数为50.66万人,比2012年增长2%,仅次于2011年(51.87万人),居历史第二高位。过去10年间,德国高校就读人数增长约60万,目前已达到260万。综合性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人数分别增长4%和7%,达到170万和90万,这其中,在德外国留学生的增长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