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关怀理论,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关怀实践存在教育目标偏离,关怀内容有限、美德式关心,关怀变控制、关怀有差别,因人而偏、关怀体验少,影响教师实践、单向式关心,关系难以发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更新理论知识,树立科学关怀观、关注幼儿,全面接受幼儿、丰富关怀实践,增强关怀能力、引导回应,积极关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课程实施取向是近年来课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关怀取向是建立在关怀教育思想基础上的课程实施取向,是从德育的角度来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实施需要关怀取向,是由于当前课程领域的课程实施取向存在着困顿,同时,关怀取向作为人文主义的一种直接表达和取向具有自身的优势。利用关怀取向来指导具体的课程实施,应树立关心和被关心的指导思想,创建充满关心氛围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施,并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道德中具有奠基性作用,情感的发育是公民品格的基础,正义与关怀两种情感对公民品格的形成尤为重要,男性女性的道德推理存在公正倾向和关怀倾向的不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的正义和关怀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避免低正义低关怀型,追求正义与关怀相融合,努力做到有关怀的正义、有正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视角,要解决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关怀学生”这一基本问题,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关心是互利的;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关怀强调对话和认可的方法;在课程教学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关怀性;在教师关怀的任务指向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5.
师生间相互性关怀的缺失乃教育之沉疴,其原因在于等级制的价值思维方式以及统治逻辑,女性主义理论为走出这一困境提出了独特的视角,它力倡教师运用女性"圣杯式"的思维方式及以女性所特有的关怀人之心性关怀他人、他事、他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培养学生具备这一思维方式以及具备关怀他者的能力,以形成共容共生的师生关系.进而为建构和谐共生的教育世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学校考试重在记忆性质的“知识”这一低浅层次,而忽视了它的文化精神层面,即学生通过考试体验和提升自身价值的人文需求。人文关怀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学校考试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是考试目标只注重认知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等,因此考试应从考试环境、教师监考、试卷编制和考试评价四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关怀建立在关心的关系上,产生于教师的关注与接纳,完成于学生的回应。关怀是学生感受生命教育的途径,是教师所必备的核心品质。文章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从认识关怀、解读关怀、走近关怀三个方面,来论述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性关怀,直面现实教育中的关怀异化,解读教育关怀中的师生交往,全面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学生"学会关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边缘人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不能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得到充分发展,具有边缘状态的发展性、行为习惯的隐蔽性、课堂表现的退缩性三大特点,他们的形成与其自身的心理障碍、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诺丁斯教育关怀理论秉承关怀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关心型的教师和学生,倡导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让关心型关系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工具。立足于诺丁斯教育关怀理论,从关心型关系两大主体的自我改变出发,通过榜样、对话和实践的方法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通过维持关心型关系中目的、人、地点、课程的连续性来化解课堂教学边缘人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它常与“关心”“关注”“关照”“关爱”等词混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关怀是一个价值性的术语,它与爱、责任相关联,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语文课堂是关怀型的课堂,是以生命的存在为起点,以知识学习为平台,  相似文献   

10.
关怀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或思维方式,还渗进了关怀伦理的价值观念。关怀性思维的提出有助于解放道德思维方式的"性别"分离、唤醒教师行动的教育敏感性和实现思维教育的情理交融,欣赏思维、情感思维、动作思维、移情思维和道德探究等思维方式是生成教师关怀性思维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11.
浅议对教师情感关怀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无论在社会还是学校,大家都很关心学生的情感健康问题,却很少有人对教师的情感问题加以关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教师情感关怀缺失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试图围绕其成因和对策做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教育》2009,(19):48-49
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的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就教育是文化——心理过程而言,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教育活动,尊重学生的生命与价值,关心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内涵。人文关怀强调从精神的层面去关心关注学生,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在本质来讲是一致的,存在着深层次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性需要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合有效的显隐教育,结合理性与情感教育,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校主要领导的校长,在关心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应关心教师生活、健康状况,给教师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人事服务关系是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工作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看,电大人事工作人员与教师的关系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人事工作人员能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让关怀成为二者沟通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从关怀伦理的视角构建电大人事服务关系,运用"关怀伦理学"对改善和提升人事服务关系的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关怀,并不只是教师爱心的自然流露,它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技巧。本文将结合石景山区三名教师的教育叙事,来探讨理解教师关怀的三个要点。教师叙事,是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任务、机构及事件,揭示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和感受"。这些来自教师经验的真实文本,将为我们完整展示教师关怀的过程,细致描述教师关怀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的反馈,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其行为,深度解读其行为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的关怀素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关怀素养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能敏锐体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知觉他们的需要,善于与学生对话与沟通,同时具备关怀知识和关怀信念,并能以适当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关怀学生成长的个体素质和修养,教师关怀中还包含着责任、希望、理解与尊重。教师关怀具有生产性、关系性、具体性和情境性、情理交融性等特点。教师关怀的实现包括淡化职业意识,提高关怀素养;与学生建立关怀性相遇关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提高人际智能,掌握与学生对话和沟通的技巧。教师关怀的实现要遵循三个原则:对人的忠实;教学中的忠实;教学研究中的忠实。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情绪劳动失调的风险。为了降低教师情绪劳动失调发生的频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借助外部条件对教师行为进行约束,还需要从教师自身出发,使教师明确情绪劳动的相关要求。基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视角对教师情绪劳动进行分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劳动存在着:缺乏“关系”意识,难以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缺乏“共情”意识,难以培养具备关怀能力的学生;缺乏“对话”意识,难以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应该培养教师的关系意识,构建师生间良好的关怀关系;培养教师的共情意识,满足学生真正的关怀需要;培养教师的对话意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正义与关怀均是当今时代教师道德的重要要求,是教师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正义的出发点及终极目标都是指向人,指向人的发展。正义作为教师道德的重要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和秩序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自由与学生自由密切相关,具有自由品质的教师才会肯定、倡扬和鼓励学生的自由学习。在教育领域,平等也是衡量教育文明程度的基本指标。所有学生均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相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项充满关怀的事业,然而近些年来高校教师关怀在关怀对象、师生关系、关怀责任及关怀方法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致使教师关怀背离了教育本质。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以关爱和尊重学生为前提的、以提高教师关怀能力为核心的、以"培养具有关怀品质的社会公民"为终极价值目标的高校教师关怀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