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初期新四军第一、二支队进入江南敌后,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以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的江南指挥部。一九四○年六月下旬,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和主力渡江北上,改称苏北指挥部,开辟苏中、苏北。在苏南另行成立以罗忠毅为司令、廖海涛为政委的新的江南指挥部。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改编为第一师,辖一、二、三旅,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江南指挥部同谭震林领导的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合编为第六师,辖十六、十八旅,谭震林任师长兼政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粮食斗争,对这个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及党群关系影响很大。笔者仅就鄂豫皖苏区1931年到1932年10月间的粮食斗争作些粗浅的探讨。一粮食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说明:八七会议后,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准备了条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红军长征以前,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东江和海南岛以及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西、陕甘、湘鄂赣、闽西、赣南、左右江、  相似文献   

4.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演变与华北敌后抗战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12 0师派近一半主力挺进大青山 ,是中共中央命各主力师分兵进军各省敌后战略全局的直接组成部分 ;1942年华北各根据地面积普遍缩小 ,进入最困难时期 ,大青山根据地也基本丧失 ,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退驻晋西北 ;1945年八路军各大军区全面反攻扩大解放区 ,晋绥军区也成倍增兵北上 ,收复扩大了大青山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高敬亭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领导人之一。曾任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工农民主政府主席、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省委委员、皖西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等职。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他领导红二十八军与鄂豫皖边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异常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奋战,胜利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鄂豫皖根据地,保存和发展了党的一支武装力量,为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共鄂豫皖省委自1932年1月在中共鄂豫皖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到1935年4月中旬在陕西兰田县葛牌镇省委扩大会议上改为鄂豫陕省委.共存在3年3个月.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成立后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实际上一直处在以张国焘为代表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控制和指挥之下,没能充分发挥省级地方党部的应有作用.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之后.中共鄂豫皖省委  相似文献   

7.
<正>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拥有350万人口,红军达4万5千余人。1930年6月,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委和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郭述申任特委书记,甘元景为政府主席,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兼前委书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书记。同年11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1932年1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陈毅于1942年3月8日在《给罗生特同志的信》中谈起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写道:“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我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我们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历史正是这样。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下了由项英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继续领导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当时留在江西根据地的有红二十四师和一些独立团、营,加上政权机关人员和伤病员共约3万多人。在中央分局的领导下,一方面要同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清剿”作斗争,另一方面还要克服革命队伍内部“左”倾错误的影响,又要同叛徒作斗争,斗争异常艰苦复杂。  相似文献   

9.
吴焕先同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地区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共黄安县农民自卫队党代表、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委员及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委员、鄂豫皖省委委员、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及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等领导职务,为鄂豫皖和鄂豫陕两块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国家主席李先念誉为“功勋卓著”的革命家(李先念: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五十周年题词)。本文仅就吴焕先同志在鄂豫皖苏区创建与坚持中的作用,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华文摘》1993年3期《徐向前元帅生前的肺腑之言》(作者廖盖隆)一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谈话中涉及四方面军为什么在1933年7月退出鄂豫皖根据地?1935年4月张国焘放弃川陕根据地是不是退却逃跑?怎样看张国焘在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  相似文献   

11.
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杨靖宇将军率领人民革命军(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广大抗日民众的支持下,于1933—1938年在中长铁路沈阳至大连以东地区创建的。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靖宇领导南满抗日军民,以此为战略依托,坚持对日作战达7年之  相似文献   

12.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从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4次“围剿’中突围出来,向西转移。于12月9日进抵汉中地区,12月19日入川,连克通江、巴中、南江诸城,建立了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大根据地。1933年2月7日,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至1935年4月21日红四方面军最后撤离根据地,前后历时两年多。  相似文献   

13.
1937年8、9月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0月以后,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先后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军事战略上,标志着我党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上,是华北三大抗日根据地的立足点和出发地;在革命道路上,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在民族战争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31年1月以后,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受到极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湘西、鄂北两革命根据地也同样遭到破坏.于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前身为红二军团)在贺龙同志率领下,1932年退出湘鄂两根据地北上,同年冬到达湖北之鹤峰,再进至鄂川边境的宣恩、咸丰、利川一带,开始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黔江县位于川东南,与湖北省的利川、咸丰相  相似文献   

15.
教学“红军长征”或进行红军光荣传统教育时,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啥没有红三方面军? 大家都知道红军有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为啥没听说有红三方面军呢?党中央原来是打算成立红三方面军的。1933年秋中央军委计划把红军第七,八、九,十这四个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但后来这些部队的一部分组成“北上抗遣队”走了,一部分跟红一方面军长征了。这样,成立红三方面军的计划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八)苏北根据地位于江苏北部,是由八路军第五纵队创建的。1940年5月,八路军第二纵队由冀鲁豫边地区南下豫皖苏边区,同年8月,第二纵队所属新二旅,第六八七团于宿县以南越津浦路进入皖东北,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一部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先经由皖东北东渡运河,进占沭阳、淮阴地区。在地方党和广大指战员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沭阳、淮阴、东海等八个县民主政权,扩大了地方武装,初步开解了淮海区。同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北上,于10月会师于东台之白驹镇,开辟丁盐阜区。至年低,苏北根据地范围扩展到西起运河,东至黄海,南起盐城西南的大冈镇,北至陇海路。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  相似文献   

17.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领导一支“秋收起义”的部队向井岗山进军,在那里建立起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从此,这个以引井岗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巩固,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与井岗山毗连的攸县人民,也就在当地党的领导下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余方平中国工农红军有几支"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目前所有的历史教科书中,都只提到一支,那就是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4年7月5日发布的政治训令,由中央根据地的红七军团改编而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  相似文献   

19.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  相似文献   

20.
便衣队是1933年秋在鄂豫皖苏区开始出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斗争组织形式;它在1935年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得到进一步,被人们誉为坚持该区3年游击战争的第二主力,为保卫根据地,使大别山区的红旗不倒,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便衣队的研究是很不够的。本文试图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便衣队的产生及作用,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