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 记者站是各报社在报社所在地以外的地区为本报提供新闻资源、组织新闻稿件、扩大报纸发行的工作机构。自新闻出版署1992年颁布《报社记者站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各报社的记者站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强报道的针对性,扩大本报的影响力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报社的记者站在工作与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未经批准,擅自建站或扩大工作  相似文献   

2.
杨志勇 《今传媒》2007,(4):49-49
怎样搞好记者站工作一直是困扰各家报社管理的难题,也是许多报社驻地记者站工作始终在不断探索的常新课题.笔者以为,要搞好当前的记者站工作,关键是要明确自身角色,摆正"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提高报纸质量,对办报人来说,是个永恒的课题。评议报纸,活跃业务探讨风气,对提高报纸质量,强化新闻宣传功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温州日报在建立“三级评报网”的基础上,于1992年开始又建立了“每周评报”制度,并做到评改结合。目前,这项评报制度的积极作用,已为报社上下所认同。本报之所以要不断强化评报工作,首先在于我们对评报的积极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记者站是报社采编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报社信息来源的广阔前端。17个县市记者站更是四川凉山日报社和全州各族读者间的桥梁和纽带。新时期,由于社会环境、舆论环境、传播对象正在发生转变,媒体的职能也在发生转变。2009年7月,州委书记翟占一到报社调研,8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到报社调研,都强调我们的宣传报道既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进行宣传,又要深入实践“三贴近”,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是报社的未来,是党报新闻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笔者认为,作为远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站,其中心工作除了报道好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以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为己任,树立大局意识,持之以恒地培育青年记者,保持记者站工作的可持续性,使记者站报道工作后续有人。  相似文献   

6.
省级党报分布于全省各地的记者站,是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社的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主力部队、生力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以及传媒集团不断发展的实际,记者站职能扩大责任也大了。记者站在新闻立站的前提下,兼具协调各方面事务的工作,并有广告、发行、接待集团内外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信息     
浙江记者站吴玲同志受中国档案报社表彰经中国档案报社决定,授予北京记者站等8个记者站为“抗击非典期间档案新闻报道工作先进记者站”称号,授予“档案工作及时为防治非典服务”等11篇报道为“抗击非典期间档案新闻报道工作优秀新闻作品”。省局浙江记者站名列其中。吴玲同志被评为抗击非典期间新闻报道工作优秀特约记者,她的作品“档案在浙江抗非典斗争中功不可没”被评为优秀新闻作品。湖州市档案局开展纪念“七一”活动在建党82周年之际,湖州市档案局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首先,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相似文献   

8.
省级党报分布于全省各地的记者站,是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名驻站记者,是报社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主力部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宣传事业的需要,记者站工作也呈现新的态势,编辑部工作人员如何为记者站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 我以为,在具体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一个假设:如果自己是一名驻站记者,身在记者站,有哪些困难,最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临汾日报从1985年5月起,把全区17个县、市和地委通讯组接纳为自己所在地县市的记者站,一没有扩大编制,二没有花多少钱,却为报社增加了一支扎根县市的报道力量。临汾日报这张地区报纸,过去人员紧、稿源缺,只凭通讯员自然来稿,“给什么吃什么”,报纸很难办好。我们也曾想多派人下去采访,但全区17个县市,这么大的范围,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经费也不允许。怎么办?讨论中报社有的同志提出,能不能把各县市通讯组接纳为本报记者站,编委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随即派人到各县市去协商,不仅县市委领导同志完全赞同,而且各通讯组的同志也非常高兴。最后征得地委领导同意,由地委宣传部专门发了文件。具体做法有这样三条:一、各通讯组原来的隶属关系不变,人权、经费来源渠道不变。一套人马,两套机构,两块牌子,通讯报道业务实行双重领导。二、通讯组正副组长即为记者站正副站长,报社给记者站刻制印章,给正副站长颁发任命书,人事管理权在地县  相似文献   

10.
章敏 《视听纵横》2002,(5):46-47
从今年开始《浙江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本报)扩为二十四个版,现在大多数的报纸都多于这个版数,但就本报来讲,是一个“量”的飞跃,作为报社的一名编辑,很希望本报借此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我认为简单地讨论如何安排这二十四个版的内容,是避重就轻了,本报要下功夫的地方是如何以质保量。本报在我省算得是历史悠久,但不客气地说,她与生俱来也有许多“硬伤”,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A、广播电视报是依托广播和电视的一张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在编辑工作上就处于一种被动的地  相似文献   

11.
记者站是报社的派出机构,是编辑部的前沿观察哨,是编辑部联系干部、群众的纽带。每天,记者站将驻地的各种重要新信息、新人物事迹、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传回报社;记者站也经常接受编辑部的指令,采写新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编辑部及时了解基层的新动向,以便准确把握宣传的导向,有针对性地把驻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及时见诸报端,鼓舞干部群众的斗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同时,记者站的记者每天生活在群众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报社的形象,关系到报社的声誉和威望…  相似文献   

12.
媒体脸谱     
新政未领记者证人员不得在记者站从事新闻业务活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报社记者站管理的通知》强调:报社记者站依法从事新闻业务活动,必须由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开展工作,未领记者证人员不得在记者站从事新闻业务活动。报社记者站人员须为报社正式在编人员或者与报社签有聘用合同的专职人员;记者站  相似文献   

13.
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决定将湖北日报记者站交地、市委领导.湖北日报在关于这一问题给省委的报告中说:记者站交地、市委领导,便于迅速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报道地、市委认为应当报道的任务,同时又有利于加强对记者的政治思想领导.实行这一做法以后,站的报道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接受地、市委的指导,报道计划要在地、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制订.报社编辑部仅在突击性和重大的报道任务上加以指导,对记者站的工作只作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一些地方城市里,成立报社记者站、记者分站之风盛行。有的记者站和分站产生出挂名的报纸,这些报纸在国内无知名度,无影响。而这些记者站和分站的成员,一般都是由几个发表过几篇文章的人拼凑起来,无任何活动经费来源。因此,记者站和分站成立后,所干的首要事情,就是为成员印刷精致的名片,然后到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包括乡镇企业)拉广告,抓赞助,搞“有偿新闻”,使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十分反感,直接影响了新闻界的声誉。笔者认为,在反腐倡廉整顿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15.
产品要打入市场,靠质优取胜。报纸能否赢得读者,靠好稿件、好版面,而不在大报或小报。企业报不要因小而自卑,应在“创优”上下功夫。这几年,我们报社开展了“创优”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从1988年至今,有数十篇新闻作品在各项评比中获奖。1990年底北京市工业记协、北京市工人集报协会评比“企业报20佳”,本报名列榜首。在1991年3月全国首次企业报评比中本报又获得唯一的特等奖。总结近年的办报体会,我们感到,创优,首先要优化编采队伍。没有一支采访作风深入、工作精益求精、肯于吃苦、能打硬仗的编采队伍,办好报纸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作法是,凡调入报社的编辑记者,既  相似文献   

16.
西部法制报     
《西部法制报》是由原《法制周报》、《公安生活报》合并组建起来的一张宣传法制、服务政法、面向群众的法制类媒体。组建7年来,西部法制报社面对纷繁复杂的报业形势和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扬己之长,克己之短,稳中求进。目前,报社已拥有三个中心:编采中心、经营中心、法律服务中心;两个办公室:报社办公室、记者站管理办公室,分管报社行政业务和陕西省内9个记者站及西部8个省的外派机构;下属共有  相似文献   

17.
叶辉 《新闻实践》2008,(5):36-38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30周年,也是光明日报恢复记者站30周年。报社决定编辑出版记载各记者站在30年中难忘的新闻工作经历。在我25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中,难忘的事很多,如与我的老师、享誉中国新闻界的名记者樊云芳的交往,而最难忘的却是最近一次对她的采访。2006年3月8日中午,忽接本报副总编辑翟惠生的电话,让我和严红枫火速赶到海南采访本报驻海南记者樊云芳。  相似文献   

18.
<正> 需求分析 1、中国青年报现有稿件传输方式 中国青年报社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无纸办公”,即采写、编辑、排版、印刷全部计算机化。在报社内部采用北大方正报业采编系统,所有稿件均在该系统上处理。报社在国内有14个办事处、30多个记者站,在国外还有5个记者站。这些办事处和记者站的工作人员每天源源不断地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事编写成新闻稿传送回报社,经过编辑与公众见面。所以远程传稿对报社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记者站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如何当好记者站站长,出色地组织全体站员完成以新闻报道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站长们面临的新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找准部门位置,把握部门特点,有的放矢。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记者站作为整个报社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记者站站长必须首先明了这一点。 领导系统一般被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从这个角度分析,记者站作为报社的副处级单位,要按照党委和总编辑会议的决策组织指挥本站全体同志开展各项工作,在某些方面为领导提建议、当参谋,具有管理层的部分职能;同时,作为报社最基层的业务工作部门,记者站又要全面贯彻执行编辑部的决定,接受记者部的调度指挥,具有执行层的全部职能;而从完成具体报道任务,采写新闻稿件,直接生产新闻产品的功能来看,记者站又具有显著的操作层的特点,因此,记者站在报社大系统中具有部门位置上的复合性和部门职能上的交叉性。与之相对应,记者站站长也具有多重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更具有一定导向性.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着我们工作的好坏和工作成果的大小.驻站记者远离报社编辑部,面对诸多的事情,更要求有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驻站记者要想把工作做得让编辑部满意,让地方赞许,应具备以下三种思维方式.一是交叉性思维.记者站是报社的派出机构,驻站记者是报社派出人员,从角色上讲,驻站记者一不同于编辑工作人员(就业务范围而言),二不同于地方工作人员,这就决定驻站记者要扮演双重角色,也就是说要具备交叉性思维.从地方来讲,自然希望驻站记者多报道,多写一些有深度、客观反映当地经验的新闻,这一点同编辑部要求一致.但某一地区的某项工作出色,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在全省、全国也出色.在这种情况下驻站记者就应该站在编辑部角度分析、从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来写本地的新闻,而不能去做“井底之蛙”.当然,驻站记者又长期在一个地区工作,在接受报社领导的同时,应接受地方领导,搞好本地区的报道,这是驻站记者应尽的职责.做好这一点,驻站记者在同编辑部各部门的交往中,需要扮演“地方干部”的角色,换言之,就是站在本地区的角度,多反映当地的情况,增加编辑部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及时把当地的经验、成果反映出来.二是“形象”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