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南宁,1972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1981年获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日本庆应大学信息与电子专业博士学位,后在庆应大学理工学部做博士后研究。1985年回国后,曾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研究所所长、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1995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郑南宁教授长期以来对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视觉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工程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重要科研项目,取…  相似文献   

2.
机械学、摩擦学专家、西安交大博士生导师谢友柏是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国在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谢柏友教授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内燃机制造专业,并留校在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任教.1959年任讲师;1965年任教研室副主任;1979年任副教授;1984年任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室主任,同年西安交大被批准设立机械学博士点,任该点首任博士导师;1986年任教授;1988年研究室扩充为研究所,任所长迄今.曾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7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术摩擦学学会成立后,谢友柏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92年任理事长;同时担任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他还兼任《摩擦学学报》副主编、《机械工程学报》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是一种引发诸多领域产生颠覆性变革的前沿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意味着能获得高水平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独立、封闭和自我循环发展的智能科学体系,而是通过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交叉结合融入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不断推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但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会使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4.
“人如其名”,当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董再励老师的名字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时,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句话。现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董再励老师于1986年获得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向的工程硕士,1987年至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PurdueUniversity工作。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机器人遥操作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他还是该领域的硕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副导师,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生数十人。自90年代以来,董老师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计划、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省市地方科研课题就高达几十项。在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浅析人工智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锦  彭玮 《科教文汇》2010,(36):83-83,106
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为本世纪三大科技成就之一,本文从人工智能的定义进行探讨,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及研究领域,并简单地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研究机器智能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要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扩展人的智能。因此,它是人类迈向信息社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学科的研究虽然还有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但前进和发展毕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种子质量检测、作物表型鉴定是传统农业研究领域的分支.两类学科看似相去甚远,但在智慧化农业发展潮流之下,河北农业大学教授范晓飞却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探索出以人工智能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研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明确了人工智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是利用机器代替人眼来作各种测量和判断,综合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技术。本文结合CBE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模式,分析机器视觉人才岗位需求,针对岗位群制定课程体系,通过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满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实现了学校人才输出与就业的高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已成为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不可或缺的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也在"科技创新 2030"中新增了人工智能 2.0 重大项目.然而,目前国内机器人在性能上普遍难以达到国外同类机器人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上缺乏系统化的持续优化和自动设计的方法.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范衠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计算智能、智能控制 、设计自动化、 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围绕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自动化及开发、机器人设计辅助软件、图像处理算法、智能算法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AI领域的崛起,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识别技术再一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这一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然后针对图像识别的三个关键技术: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图像匹配,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归纳,最后讲述了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在医疗检测、城市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本文旨在让读者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识别技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苍离 《科技新时代》2004,(1):110-110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课题涵盖面很广,从机器视觉到专家系统,包括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其基本特点是让机器学会“思考”。为了区分机器是否会“思考”,就有必要给出“智能”的定义。究竟“会思考”到什么程度才叫“智能”?是能够解决复杂的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3)
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视觉技术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对机器视觉技术的系统组成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其在工业上部分应用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最后阐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曹秉刚     
曹秉刚 1953年生。199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中日联合指导)。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西安交大电动车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兼西安交通大学智能仪器与监测、诊断研究所所长。 早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留学,进行流体传动与控制方面的研究。1999年任西安交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相似文献   

13.
运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对具有模糊性的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和识别,构成了模糊模式识别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着重研究瞬态模糊模式识别、连续语音模糊识别、视觉识别、遥感图象高精度分类等,旨在提供新的识别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途径,为上述一批模式识别问题勾画出一新的实用化理论框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突破对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号处理等研究领域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机器智能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都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模糊信息处理与机器智能”的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本课题实施近二年半来取得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4.
<正>自人工智能诞生以来,机器学习作为实现人工智能的途径,其主要宗旨是:通过研究使用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类学习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机器学习不仅在基于知识的系统中得到应用,而且在自然语言理解、非单调推理、机器视觉、模式识别等许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产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大数据智能时代到来,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将机器学习研究布局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研究主题之一,新一轮智能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探索大数据机器学习理论,突破多模态庞大异构数据深度理解瓶颈,更高效地从杂乱无章数据中自动生成高价值知识,成为当前机器学习领域研究的前沿主题。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科学前沿最热点的研究领域,它构成许多光怪陆离的科幻故事,人们醉心其中。然而,一些著名科学家和科技先驱,却认为人工智能的终极影响非常不好,将给人类带来十大危害。No.10致人大量失业近年来,机器代替人,已成事实。大到汽车制造,小至自助服务终端,都有这种趋势。当机器配上人工智能,它就能自动更新,人类被代替的趋势,愈  相似文献   

16.
党辉 《科学中国人》2011,(20):54-55
1999年,葛晨阳以优异成绩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并顺利地考取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攻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该研究所的所长是郑南宁院士。所里,有着非常优越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是当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竞相开发的新领域,对智能本质的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21世纪高技术开发最关键的课题。在我国,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一直是自动化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工程  相似文献   

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4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朱进东教授,今年被南京大学录取为2010年定向公费博士研究生,新学期他将去南京大学报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以直观、具象、通用性强、精度高等特点,在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广泛。由于数字图像处理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处理方式灵活,图像传输可靠性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提升机器视觉感知与识别创造了条件,在航空、通信、安防、科技文化艺术等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1年2月23日,西安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与交大瑞森集团公司就共建“保赛生物工程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西安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华教授、西安交大瑞森集团公司总裁罗国伟博士分别代表双方在合同上签字。 “瑞森保赛生物工程中心”占地9.92亩,建设投资3200万元。该项目属生物医药领域的 高新技术,曾获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科 研基金的支持。瑞森集团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陈路、交大科技园总经理5 田惠生教授等参加了签约仪式。西安交大科技园与交大瑞森集团共建“保赛生物工程中心”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