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学理解”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鸣迪 《学科教育》2002,(11):10-15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马克思&;#183;范梅南认为,“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具有情境性、应用性、规范性的特点,其结构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和形成性理解,是“信任的同情心”促成了“教育学理解”。据此反思可以出发,当今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都与“教育学理解”的结构性缺失有关。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真正的“教育学理解”,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只有指向学生主体性形成的理解,才能真正的“教育学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对成长历程的一种守望。  相似文献   

3.
“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结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上海市金山区兴起并在全国已产生一定影响的“理解教育” ,是消除误解 ,增进理解 ,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 ,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是将素质教育精神化为具体教育形态的尝试 ,是素质教育深化的必然结果。面向全体学生 成批转化后进生这是理解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蕴含着设计者把素质教育的初衷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变成普遍事实的动机。人们知道 ,迄今为止的我国素质教育 ,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但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或让后进生也得到较好发展 )仍需有大量工作要做。在关爱并转化后进生方面 ,尽管有…  相似文献   

4.
教育创新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但无论怎么说,其核心也许离不开“真”。这里结合本人研究“理解教育”的体验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郑航 《班主任》2009,(4):6-8
人在困境之中,或在失意之时,一句安慰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微笑、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表达,往往令人倍感亲切,“理解万岁”便会发自肺腑。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许多被冠以“后进生”之名的学生来说,不被理解乃至被误解却是常事。当祈求被理解、被接纳的愿望不能实现,当希望不断落空,最后变成奢望,后进生心中便会形成心结,由此引起失望和不满。或因“心头之痒”而滋生事端,或因“心头之痛”而自暴自弃,或因“心头之恨”而走向直接对抗,“转化后进生”由此变成班级管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范型言说”是理解教育的一种策略。所谓“范型”通常是指典型与代表 ,而理解教育中的“范型”则是指教学活动中处于特殊地位的弱势学生 (此特指俗称的“后进生”)。“言说”即发表见解。“范型言说”是指在教师的激励 ,弱势学生自愿登台讲演以有效表达自己对教学活动的体验和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大的变革,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观点,新的提法。回顾这许多年来对一些观念的口诛笔伐,打倒了一批,又树立了一批,细想来颇有些矫枉过正的意思,感慨且又迷惘之际,不禁对一些“贬词”有了点看法,特列于此,仅供批判。一“、师道”必  相似文献   

8.
说“理解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百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是突出“德行”,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感情贯穿全部教育过程,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目的之一,使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融为一体。五是成批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后进生,形成“后进生大步前进,优秀生更优”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9.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同于电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受制于许多的因素。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人的心智活动,包括心灵的——自我审思、扣问心灵,也包括智力的——回忆、推理、判断、想象等等。  相似文献   

10.
杨永年 《职教通讯》2019,(10):68-73
利用物理学中力的属性对教师教育力和学生学习力进行了解读,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了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利用数学象限图定义了职业学校教学现状以及转化的要求;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了教师教育力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关键因素与相关条件,创造性地分析了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际理解教育"促进着当前教育的发展,"理解教育"也应运而生、顺势而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与梳理建国以来的国际理解教育与理解教育研究情况,从历史行程、剖析关联与策略操作等层面寻求其支撑点、生长点及多元研究路径;审视与批判其研究现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重构理解教育研究空间,以期获得研究性的拓展与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理解教育"促进着当前教育的发展,"理解教育"也应运而生、顺势而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与梳理建国以来的国际理解教育与理解教育研究情况,从历史行程、剖析关联与策略操作等层面寻求其支撑点、生长点及多元研究路径;审视与批判其研究现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重构理解教育研究空间,以期获得研究性的拓展与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如何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把他们培养成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和实际本领都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代新人,将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本文就加强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三个代表”的关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素芬 《考试周刊》2012,(43):180-180
所谓的"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而是一种对当代制度化教育进行补充的教育思想与一系列策略。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关注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转化后进生是当今教育难题之一,更是令广大教师头痛的问题,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少非 《宁夏教育》2008,(10):79-79
首先,知道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及这种作闱发挥的条件。教师的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研究和教学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上的问题,获得改善教和学的依据。但如果评价的内容不能代表教学内容,或者只向学生提供分数或等级,评价就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特点在于 :一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是突出“德行” ,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础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感情贯穿全部教育过程 ,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目的之一 ,使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融为一体。五是成批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后进生 ,形成“后进生大步前进 ,优秀生更优”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7.
陈琪 《语文天地》2010,(8):74-76
一、点燃期:表情+煽情 点燃期,就是在“第一次亲密接触”时,带给孩子们期待中的美好感觉,将他们心中的“情苗”点燃。 在这里,所说的“表情”,就是表达教师的情——这份“教师情”要浓淡相宜.才能立竿见影;所指的“煽情”,即是煽起学生的情——这份“学生情”要发自内心,才能耐久保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始受到关注。伽达默尔理解哲学观中的文本观、会话和反思、意义生成等观点为我们研究教师的创新能力养成的基础、源泉和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关注师生各方面的发展,是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其基本特征有:师生同益,感情先行,强德富智,笃行不懈。其步骤主要有:理解氛围的营造;理解观念的促成;“理解教育”的课程实施;理解型道德教育场建设。“理解教育”的基本发现在于理解是教育的资源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将“理解教育”的文化内涵纳入立德树人的德育行动中。在落实五育并举的同时,构建了基于“理解教育”文化内涵的劳育“五星”课程体系。学校创设劳育“五星”课程的实施路径,创新劳动教育的学习范式,突出劳动的多元评价手段,形成五维联动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