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中 ,普遍存在着作文的被动状态 ,老师不布置是绝对不会写的 ,老师一布置则皱眉呲牙抽凉气 ,作痛苦状。待作文本收上来 ,又不难看出 ,是应付之作 ,写完后 ,学生自己都不愿多看一眼 ,塞给老师交差完事 ,这就是“要我写”的表现。作为一种思维劳动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 ,作文是不可能写好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 ,这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 ,学生为什么会对作文持消极被动的态度 ,提线木偶一般 ,提一提 ,才机械地动一动呢 ?原因主要有二 :一、有畏难情绪 ;二、没…  相似文献   

2.
学生怕写作,这是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学生视写作为负担,写作文是老师“要我写”,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写作,写作水平怎么能提高呢?学生只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谈一些个人多年来作文教学中的肤浅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尽管各种辅导资料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尽管老师们苦口婆心耐心引导,可一提到“作文”二字,学生们望文生畏,唯恐避之不及。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实践证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情感基础;鼓励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是关键;从借鉴开始写自己的作文是方法;重视习作评价是重点。  相似文献   

4.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我曾经让学生写过这样一个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 ,结果 ,全班 5 5人就有 4 8个同学的作文写得是 :“我的老师中等个 ,很瘦 ,显得苗条。她鹅蛋脸 ,圆圆大大的眼睛 ,高耸的鼻梁 ,樱桃小嘴 ,美丽的五官出现在同一张脸上 ,再加上那飘逸的秀发 ,这使老师显得很漂亮。”可是 ,据我所知 ,我班四个主课老师加上六个副课老师 ,男性公民居多 ,并不存在“很瘦”、“苗条”、“飘逸的秀发”等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从来就没有认真注意过老师吧 ?于是 ,临时将脑中秀美的辞藻堆积在了一起。这就说明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当然 ,观…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6.
韦志成 《湖北教育》2004,(19):41-42
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改革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作文个性化。以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作文模式化、公式化、刻板化的现象,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一样的题材、一样的结构、一样的语言,表达一样的主题,稍有不同,就要挨教师的批评。例如,2002年4月底,武汉市某小学组织春游,六年级某班的语文老师布置学生以“春天”为题作文。  相似文献   

7.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笃信这一点,所以决定在高三第一学期布置学生做一篇“亲情”作文。 我先把我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的“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读过之后,我对“亲情”作了一番自我理解意义上的阐释,话不多,但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反响。有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那寥寥的几句,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需报答。然而,我现在明白,这十多年,我愧欠太多…  相似文献   

8.
常有朋友问我:“您从教50年了.在培养学生作能力方面.您感到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作教学是个复杂的研究领域。简明扼要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并巩固‘我要写’的念头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写我向外转”凤台县教师进修学校赵良友所谓“我写我,向外转”,是指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作文时,应从“我写我”开始,即先写学生自己的生活,然后再问外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向纵深发展。这是以内容为序列的中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申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符合作...  相似文献   

10.
周凯云 《成才之路》2009,(33):47-47
去年期末考试后。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这样的一种现象:平常公认的一些指导学生作文比较扎实的老师班上的作文失分却较多;平常作文写得较好,一些作文能力较强、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学生纷纷落马。为什么呢?他们总结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生活作文”和“考试作文”的现象,是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写、教“考试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这样的两种评价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应该是统一的.好作文应该到哪儿都是好作文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2.
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4.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作文,就听到老师说“当堂写,当堂交”。六十年过去,中小学作文依旧强调“当堂写,当堂交”,甚至还有“当堂教,当堂写,当堂讲评”的公开课,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是如何做到的,很难想象。中学的小作文给15分钟,要求学生写二三百字,大作文一节课40或45分钟,要求“不少于800字”,当堂写好,交给老师批改,仿佛从来如此,便成了规矩,不能动的。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否保持这样的能力与习惯?如果没有,当年何以那样“从难从严”训练?为什么作文一定要“当堂写、当堂交”?  相似文献   

15.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16.
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表明:学生的作文大多数都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上作文课。但是没有办法,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不能不完成,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动拼西凑。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写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学生和教师从作文教学的压力和苦痛中解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使作文教学翻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学生认为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有的学生认为我不知道怎样写才好,这是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  相似文献   

19.
姜伟 《海南教育》2014,(10):28-29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20.
丁若泉 《辅导员》2009,(23):32-32
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学生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说、写水平相当低。每次上交的作文选材、构思、立意都相当陈旧,卷面也不整洁;大部分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投掷一边,而不愿去反复阅读修改;除了老师布置的每周练笔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写文章;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仅作简单的浏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