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多从传统观念看没有任何隐喻特征的话语表达方式,如词汇、短语等,在概念层上是与概念隐喻紧密相关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隐喻思维在词汇、篇章和文化三个层面依据话语信息构建意义,因此隐喻的认知过程是话语理解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家Bache认为概念整合有层序性,其过程分别由三层整合和分解构成。分解是概念整合的先决条件,是概念整合的激活,是具体的相关现象的框架处理,即整合处理。本文在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定义、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基础上,尝试将概念整合及层序理论运用到学生对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上;通过对词汇学习中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的概念整合机制进行分析推理.探讨短语意义的构建模式.发现短语意义整合的规律,以积极扩大学生的词汇认知图式,启发他们的认知联想。培养他们的概念整合能力。提高他们对词汇概念掌握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英语词汇短语学习效能的提高,为英语词汇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维度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也必然有所体现,对词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比中荚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文化差异,确定造成这种文化缺省现象的动因,进而提出消除由于文化缺省形成的认知障碍的言行认知策略.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语言的本身,而是为了进行社会交际.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英语词汇学习不能忽略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达到既学习词汇,又掌握文化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共时层面的动宾复合词,部分来源于古代的动宾短语,是动宾短语经过历时变化的结果,是词汇化的产物。本文以5个动宾复合词的来源为例,说明这一词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本改编是汉语二语教材编写的重要手段。通过考察120篇课文对原文的改编,发现汉语二语文本改编涉及词汇、短语、句子和段落4个层面,采用删除、替换、增加、改写、调序、合并和拆分7项20种策略;其中最常使用的策略为替换、增加、删除词汇和删除句子,占总频数的70.34%。改编策略以综合运用为主,改编能显著降低文本难度,满足教学需求;但也存在改编不足和过度的现象。最后,文章提出从宏观段落层面,到中观句子层面,再到微观短语、词汇层面的文本改编思路。  相似文献   

6.
语言同文化呈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而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之上。翻译既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语言转换的同时进行文化转换。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词汇、短语、句子等。本文探讨体现在表颜色的词汇和短语上的英汉跨文化差异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形形色色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即因果关系,英语中有许多的表示“原因”的方法,英语表示因果关系的方法往往不像汉语那样利用成对的关联词去表达,如汉语中 典型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英语中往往只是借助单个的表“原因”或“结果”的词去表达因果关系。由于表“结果”的词数量少,因此英语中的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也可统一理解为表示“原因”的方法。英语表示“原因”的方法可以从英语的词汇、短语、从句层面上去分析,也可进一步从词汇层面上细分。笔者拟从词汇层面上去条分缕析。分别从名词、介词、连词、动词、副词和分词等角度去介绍英语中的“原因”表示方法。当然短语和从句层面的“原因”表示方法也可理解为词汇层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程红红 《文教资料》2009,(11):49-50
英语名词性成分本身就能表现出它的有定性或无定性。而汉语的名词性短语的有定性和无定性受到该成分本身的词汇表现格式;该成分所带定语的性质,以及该成分在句子中所担当的句法功能,而且名词性成分的词汇表现格式要优先于它的句法功能考虑,当两者发生矛盾或不一致时,句法功能所赋予的要服从词汇形式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9.
"立时"与"立刻"是现代汉语中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二者内部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近,其形成并非经由短语词汇化的过程,而是由单音时间副词"立"分别与时间标志成分"时"、"刻"即时结合成词。本文将从历时层面考察这一语言现象并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主要在语料库语言学的视角下研究大批量语篇中反复出现的短语的形态、意义与功能,在其他理论视角下研究短语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词汇衔接理论视角下,分析新闻语篇中由过程与载体衔接链互动产生的短语的意义,出现在读者撰写的中的概率,衡量它们的互动对塑造语篇大意的重要程度及探索句法与语义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过程与载体衔接链在句法层面上的互动对塑造语篇的大意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们频繁互动产生的短语的概念意义有较高的概率出现在中。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句子"(天)正在下雨"中是否存在着John Perry所称的"未述成分",以表明下雨地点的这一问题,当代语言哲学各家给出了不同的解答.本文着重分析Stanley反对"未述成分"的两个论证,即"约束论证"和"强生成论证",试图反驳Stanley的观点.进而表明在言语交流中,"(天)正在下雨"这一语句确实存在着没有明白说出的构成成分,说话者通过运用语用规则来"填充"这一成分.最后,借助Lewis的框架,作者刻画了"未述成分"是如何由语用规则衍生并且限制的.  相似文献   

12.
Halliday于1985年提出语法隐喻(grammar metaphor)的概念,他认为名物化隐喻(nominalizafion)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物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重新组合,使之表达的概念意义浓缩为一个词。在正式的语体中,因为名物化具有囊括和浓缩的功能,可以使得意思在语篇组织严密,达到语言表达简练、客观、信息量大等行文要求。  相似文献   

13.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 1972, the concept of rhetorical sensitivity has generated much interest among communication scholars.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underlying the concept remain unarticulated. This essay identifies the assumptions implicit in the concept of rhetorical sensitivity and examines how these assumptions extend traditional rhetorical thought in useful ways t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repeated warnings against its usage, researchers and textbook authors continue to employ the phrase “level of confidence” as a synonym for the phrase “level of significance.” Three possible sources of this incorrect usage are noted: (a) imitation; (b) the related but different concepts of fiducial inference and confidence interval estimation; and (c) the myriad of terms associated with confidenc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agnitude of level of confidence be restricted to that of the complement of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and also that the term level of confidence should be used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interval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15.
英汉翻译中引申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翻译中必须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使用引申法。从语言角度看,翻译时要按照相关的社科常识,依据上下文,从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基本含义出发,对所涉及的的单词、词组或句子进行必要的引申,选择较为恰当的汉语词、词组或句子进行表达。从语法角度看,可以把引申法分为修辞引申、逻辑引中和语用引申。这些引申法是构成翻译引申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基本能够使得翻译更加得心应手。从引申与其对象的概念来看,主要是从翻译引申时的范围大小、具体与抽象以及引中层次高低三个方面来掌握。正确使用引申法会使得译文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语块概念最早由国外语言研究者在对英语大量语料分析后提出的。他们指出语块作为整体存储的词汇块状结构,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大量使用。由于本族人交际中语块使用的广泛性与常用性,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是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语块教学是融词汇、语法、语用、语篇教学为一体的整体性教学,能够提高学习者语言的地道性、流利性,增强学习者的汉语语感。根据国外学者对语块的定义,笔者试图探寻汉语中的语块现象并对其分类;探讨在外汉语教学中运用语块教学可行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屈赋》中除支配与被支配以外的几种动宾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使动、意动、处动、为动、对动、被动等 ,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现象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它 ,阅读古籍中遇到的许多疑难便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外有关程式短语的研究,包括程式短语的概念界定、程式短语的识别、基于结构和功能的分类以及目前国外程式短语的研究视角,来探讨国外有关研究给予我们研究方法和外语教学上的启示,以期能对国外研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并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