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华新 《新闻世界》2014,(12):65-66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反腐利剑,“网络反腐”也进入了学术界视野。然而,我们必须反思一个现实,即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延伸至“反腐”领地时,往往选择性失明,从而产生“新闻不反腐”的伦理质问。从媒介伦理出发,可以发现传统新闻在“反腐”中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     
现实中反腐无门的举报者,通过网络寻找到另外一条反腐途径,网络正在成为反腐新阵地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起公民在网上实名举报官员腐败的新闻引起关注。而随着雷政富、李春城等高官相继"落马",很多人更是对"网络反腐"抱有期待。但长远来看,"网络反腐"只能是对制度反腐的补充,不能替代制度反腐。与通常的实名举报方式相比,通过网络、微博实名举报,往往更容易见效,能  相似文献   

4.
杜馨瑞 《东南传播》2012,(11):83-84
"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其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网络暴力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伦理缺失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叶妮 《今传媒》2014,(8):29-30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高潮,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利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享受网络反腐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失误以及制度缺失,本文对网络反腐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分析,并提出了推进网络反腐发展的对策,使得网络反腐健康、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梁玉婷 《新闻传播》2013,(5):156-157
2012年至2013年伊始,一股网络反腐的热潮正在兴起,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和受众媒介意识的觉醒促成了这股热潮。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在它逐渐成为揭发和惩治贪腐官员的一条有力途径的同时,其自身显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现阶段应依托反腐职能部门引导并规范好这股力量,使其放大正能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网络伦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电脑网络这些近半个世纪才问世的新技术,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规范很难跟上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以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维系数字化生存,而且必须为数字化生存构建合理的伦理空间。文章从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的关系,探求了网络伦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网络伦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有富 《情报学报》2003,22(1):88-91
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网络伦理的博弈特征以及网络伦理博弈出现的负面现象。然后提出了网络伦理的内容及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网络伦理作为在网络信息活动领域产生的一种新型伦理,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社会秩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网络信息交流活动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信息活动失范的根源。提出了网络伦理修养是解决伦理失范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崔小娟 《今传媒》2014,(7):29-30
在过去的2013年里,网络反腐呈现高涨状态,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网络反腐,政府是面对还是逃避,公民是自律还是狂欢,以及网络是嘈杂还是净化等问题。相应的,笔者提出政府应该在主导中推进网络反腐,公民在提高中促进网络反腐,网络在净化中服务于网络反腐的解决策略,以便使网络反腐更科学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王美英 《新闻世界》2012,(10):170-171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在麦克风效应下,网络反腐呈现出一些特征:借助技术手段晒腐败行为的作用机制;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反腐主体;网络反腐力度大,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网络反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网络反腐开辟了舆论监督的新战场;是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实现形式,给党和政府的反腐工作带来了考验和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网络上出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在出现此类情况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时,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这一规定可以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不被侵犯,但在实践中也有可能被涉嫌腐败的人员利用,干扰网络反腐行动。推行网络实名制在相当程度上认可了公民进行实名网络反腐的权利,为防止涉及网络反腐内容的"网络信息删除权"滥用,应补充规定,要求权利主张者提供一定的证据,否则不予删除相关的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13.
智王晴 《大观周刊》2011,(2):112-112,97
网络时代的到来,创造了一个新的便捷生活方式,人们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界中体验自我,沟通世界。但不可避免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在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或网络道德的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良性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网络伦理的构建离不开伦理道德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张媛 《新闻窗》2013,(2):68-68
一、网络与网络伦理 网络李普纳克和斯坦普斯认为:“网络就是联结我们共同活动、希望、和理想的连环;网络形成是形成人们相互联系的过程。”笔者认为,网络不仅包括了信息技术上的网络,还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具体表现就是所有的物、人都通过某种网络联系着,他们都是网络上的一个结点。  相似文献   

15.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赵洁 《青年记者》2007,(6):72-73
道德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因此,考察新闻伦理关系,就不能离开社会交往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正是这样,它是在人类迈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网络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的一种,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时,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新闻伦理问题。简单地说网络新闻伦理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受传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进行社会交往与传播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是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依靠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是出于自律的要求而规定的成或不成的规范,它同样要求新闻传播处理好新闻与事实、传播与受众、新闻传播与社会利益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基于网络而构建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网络传播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趋势,因而也带来了一些新闻伦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蒙晓  覃彩霞 《新闻世界》2014,(11):72-74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彭华新 《现代传播》2015,37(2):73-77
伴随着中国政治文明进步和媒介环境发展,"网络反腐"成为一道媒介景观,同时也进入了不少研究者视野。但是,在媒介语境中,建设性的"反腐"理应涵括"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两种模式,形成平行的"媒介反腐"双轨结构,催化传统新闻与网络媒体的各自优势。在实践中,当今的"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生存空间各异,各自的技术劣根和媒介陋习等"原罪"制造了话语权争夺,降低"媒介反腐"效能,破坏政治文明进程。基于此,有必要祛除"媒介反腐"任何一端的话语霸权,加强法治规范,并使其反腐效能长效化和深远化,从而充分发挥"媒介反腐"的积极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传播内容泛滥、信息侵权、网络霸权、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网络传播自身特点的影响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梁燕 《报刊之友》2012,(5):48-49
网络上的偷拍照片和视频随处可见,露骨的标题不自觉地充斥着眼球,有人因被排偷拍成为网络红人,也有人因为要摆脱偷拍而丧失生命,偷拍"作品"在"娱人"之后也触及了"扰人"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网络伦理的问题,很多普通人也开始担心成为被偷拍的对象而被讹诈或者侵犯隐私,本文将对此类网络偷拍现象从网络伦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