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胡正强 《现代传播》2019,(12):38-43
我国现代新闻政策研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已渐次展开,学术界不仅推出了一批具有深度的研究论文,而且出版了几部专著。时人围绕新闻政策的起源、性质、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战时新闻政策、三民主义新闻政策及其具体内容和实施等进行了专题性分析与研究。为给当局新闻政策决策和实施提供借鉴,时人还对有关国家的新闻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集中的介绍和评述,形成了中国现代新闻政策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
李琳 《新闻记者》2012,(9):37-40
前不久央视新闻主播赵普、杨锐在其个人微博中分别发布关于食品安全和中外政策的两则言论,一时成为全国舆论焦点。网友对二人的微博既有叫好,也有批评指责。本文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这两起微博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重要的内容,是电视台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平台,对于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时政新闻肯定要注重民生化建设,但是目前,时政新闻格式化等问题降低了人们对于新闻的兴趣,本文对当前时政新闻民生化创作的必然趋势进行剖析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一些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闻政策法制化:对传媒实施依法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必要性:新闻政策法制化的背景 从传播学“控制研究”的角度看,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同属调整新闻领域与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二者同为国家、政府或政党对新闻传播业进行政治控制的手段,它们对新闻业的运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与影响作用。考察我国管理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和现状,不难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新闻传播业一直采取的是“以政策调控为主、以法规调控为辅”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人工智能成为新闻生产的一个关键词,以机器人新闻为代表的算法新闻逐步成为重构新闻生产的重要力量。从既有新闻实践来看,机器人新闻生产已表现出消融传统新闻生产边界的潜质,关于"记者将被淘汰"的现实迷思由此受到更多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讨论。本研究通过考察机器人新闻的变革,通过对其相对于传统新闻生产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阐释,进一步商榷机器人新闻在未来可能形成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闻事业是时空条件下的产物,新闻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与地域相关,但“地方性”却较少被新闻政策研究关注。作为一种与城市相对的生产生活空间和综合性文化范式,乡村及其新闻政策的制定和传播有着独特的语境。新闻政策是党和政府实现乡村振兴、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新闻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新审视乡村新闻政策、乡村传播的重要地位,对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实现中国乡村的现代化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柏铨 《现代传播》2004,3(5):36-41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梳理和总结了中共新闻思想在不同阶段的事件、特点、重点和主要内容 ,指出中共新闻思想的发展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和中共原有新闻思想的继承 ,又在一系列问题上有了重大发展 ,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新闻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奥运及其筹备期间前后的中国新闻对外开放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汶川地震、2008年两会报道和奥运报道境外记者的采访报道情况为个案,认为奥运新闻政策的开放及其对后奥运时期对外新闻政策的影响是中国新闻政策对外放松管制的表征之一,中国新闻政策对外开放的趋势是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类节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站的骨干节目,也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因而,作为新闻节目的重要环节——播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把新闻播好,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本文试就新闻播音的内容与形式。理解与表达谈点个人的思考。内容与形式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相当广泛,既有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有各条战线的情况和成果;既有社会方面的,又有时事方面的,总之,国内国外的信息广泛涉猎。新闻节目内容的广泛性为新闻播音的表达提供了多样性。不同的新闻节目、不同内容的新闻稿件,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新闻政策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改革初始期和发展深化期的新闻政策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与研究。本研究认为:我国新时期新闻政策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若干比较稳定的、长远起作用的政策;我国新时期新闻政策是将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新闻思想贯穿始终,并伴随时势的进步、新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  相似文献   

11.
敢于和善于说出真理敢于和善于进行斗争──学习周恩来同志的重要新闻论述林枫编者按:周恩来同志在长年领导党和国家的新闻工作中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把用恩来有关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集中起来加以学习研究,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必...  相似文献   

12.
刘洪涛 《新闻世界》2010,(7):150-152
"公共新闻"在美国从兴起到没落,前后不过十年左右。在"公共新闻"研究进入国内十年之际,本文通过对十年中发表于各类期刊的"公共新闻"研究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公共新闻"研究在中国大陆已经泡沫化,正在走向衰落。这既有"公共新闻"本身的问题,也有领袖型研究者稀少和实践探索乏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政府科技新闻已成为发布与推广科技政策、传播与扩散科技成果的重要媒介。当前中国政策研究主要关注科技政策文本数据,对科技新闻这一载体在科技政策扩散过程中的作用关注较少。结合科技政策扩散过程的复杂性与科技新闻的时效性、简明性、广泛性等特征,本文试图挖掘并分析政府科技新闻在科技政策扩散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及规律。首先,利用抽样与数据爬取方法采集并建立科技新闻数据集;其次,利用人工编码和文本挖掘方法识别出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并结合政策实施过程要素构建主题关联理论框架;最后,从扩散强度、扩散广度、扩散爆发与扩散分布四个维度研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新闻时空扩散过程和特征。科技新闻主题与科技政策主题扩散特征具有一致性;科技新闻政策扩散作用特征凸显,不仅能即时而全面地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而且能简洁而动态地反映科技部与各个省市贯彻落实科技政策的侧重点及其关联事件的影响。同时,本文提出的科技新闻主题识别与时空扩散分析方案具有通用性,能够弥补基于政策文本数据研究政策扩散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肖燕雄 《现代传播》2006,4(6):35-38
传播科技的日益发展是新闻传媒及其法律、政策变迁的最终根由。考察传播科技对新闻传媒的管理施加什么影响,新闻政策、法律如何响应科技的新变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十分重要。本文研究美国用于监管传统的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因特网的法律政策是如何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目的是为我国的新闻法制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和一个参照物。  相似文献   

15.
新闻政策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层面,《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对新闻政策的解释是.新闻政策是政党、政府对新闻事业规定的活动准则。广义包括新闻事业管理的政策、新闻报道的政策、新闻队伍的建设方针。狭义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政策,有时又以宣传纪律的形式出现。本文将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的宏观政策和具体的媒介改革政策两个层面上,试图对2004年学界对我国新闻政策的研究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章彦 《传媒》2023,(12):61-63
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关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须跳出既有认识框架,从中国大局和世界变局层面进行再思考。本文从现有“本土化”理念和相关媒体新闻实践等角度入手,对新形势下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研究进行理论拓展,提出媒体本土化的优化路径,阐述和分析本土化策略对扩大我国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以及在我国战略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的筑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付贵 《新闻知识》2023,(1):21-29+93
线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参与和功能交互设计的重要体现,作为新闻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路径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平台和政府管控部门的制约。新闻评论管控已成为业界和学界研究的新兴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梳理了126篇线上新闻评论管控相关文章,发现相关研究目前主要从新闻评论价值及价值流失、评论管控的原因、评论管控的政策与效果、评论管控的跨国比较、评论管控的反作用、评论管控的技术等方向展开,且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最后对媒体线上评论管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公开政策的的确立和实行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基础,并有利于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2008年中国新闻政策的变化主题是信息公开,作者对08年我国信息公开政策形成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并指出了其在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历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留日学生不仅是中国新旧文化转型的媒介,更是中日两国交流的重要载体。故而,留日学生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综观目前既有之研究成果,论者多着眼于留日学生角度,而鲜有考察清政府留学政策前后演变之专论。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清末留日政策的发展演变进行初步的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困惑与向往:救亡讨论与留日政策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