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有极强的优势,而微博平台能掌握一手信息,拥有广泛的信息源,但传统纸媒的官方微博大多数受限于母体本身,缺少形式和观念上的创新和转变,内容存在缺陷。传统媒体如何在保证纸媒的初衷下,充分发挥微博这一社交新媒体的优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独树一帜,这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议程设置和健康传播理论视角,以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人民日报微博作为研究案例,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议程设置特点,以透视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反应.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通过议程客体和议程属性的双重设置,塑造了一个客观中立而注重民生的主流媒体形象.同时,人民日报微博通过正反属性显要性,在正面突出成...  相似文献   

4.
邓依林  张伦  吴晔 《新闻大学》2022,(9):14-28+117-118
本研究利用计算传播学研究范式,探究了中国官方媒体在以“推特”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中国文化议程设置效果。以“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为研究框架,本研究发现,中国官方媒体与海外受众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均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但中国官方媒体议程尚未能影响海外公众议程,同时亦没有基于海外受众特征建立起有效的传播策略,仍采用“以我为主”的姿态构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本研究通过探究中国官方媒体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议程设置效果,拓宽了网络议程设置的理论视阈,对中国官方媒体的中国文化全球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开始积极使用微博以争取读者。媒体微博可以做什么?它可以为传统媒体做什么?文章选择了四家有代表性的党报和都市报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在马航事件中的微博使用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党报和都市报在微博报道上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党报媒体在马航事件中已经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意见领袖,明显突破了其传统母媒体的业务范围,而都市报微博则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6.
杨丹丹 《传媒》2023,(10):48-50
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开通官方账号,微博从此成为人民日报的重要发声渠道和网络舆论阵地之一。人民日报微博开通十余年,内容质量、粉丝数量和网络引领力方面都稳居主流媒体前列。截至2023年3月,人民日报微博粉丝数已达1.5亿,稳居微博平台粉丝数第一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的引导趋于复杂,主流媒体借力社交媒体提升了自身影响力,增强了主流媒体的网络引领力,牢牢占据了舆论阵地,深刻影响了社交平台乃至互联网平台的舆论走向,为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昆明暴恐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网络舆论一片哗然。本文以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基础,试图探究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利用微博进行编码以及微博用户对此进行解码的全过程。研究发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在微博时代仍具有适用性。但是,由于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受众解码不再是微博意义传播的终点,主流媒体和普通网民会在微博平台上展开互动和博弈。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微博的崛起,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热点迟钝和失语的状态,补充、延伸、拓展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在2012年三大突发事件中受追捧的热帖为研究样本,认为找到底层认同的心态和主流价值观之间的重叠地带,构建认同是主流媒体突发事件引导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9.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命题。但在新的媒体中,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微信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社交自媒体之一,其议程设置与引导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体,也不同于微博、QQ等其他网络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本文以姚贝娜事件为例,讨论公众微信议程设置的特点及模式。本文认为,公众微信中议程设置有极端性、魔弹扩散性、斗争性、隐蔽性多点触发的特点。并勾勒了公众微信议程设置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
在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对报纸形成挤压的时代,微博-报纸之间环境污染的议程存在怎样的互动、报纸在环境污染报道领域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论文以媒介间议程设置、时间序列与议题关注周期为基本框架,针对报纸和微博在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议程设置上的领导与追随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博与报纸间的媒介间议程设置关系会在议题发展的不同阶段改变其方向。相对于微博,在环境传播议题尤其是专业话语中报纸依然具有较强的属性议程设置之功能。这也是当今社交媒体时代报纸能够在环境传播上继续引导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14,(3):5-6
<正>我国主流新闻媒体积极推进传播形态创新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积极推进传播形态的创新,探索多媒体、全媒体传播,具体在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进入社交网络领域,打造社会化媒体。目前新浪微博媒体帐号数超过1.7万个,百万粉丝以上的媒体微博超过200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外宣媒体还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境外社交媒体开通了官方账号。二是各级党报探索运用二维码技术、  相似文献   

12.
马凯 《新闻世界》2013,(7):200-202
【摘要】在社交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微博是其母媒体的延伸,面对灾难性事件,传统媒体微博应当扮演事实报道者、舆论引导者、议程设置者和心理抚慰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话语空间。《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媒体的代表,为融通两个"话语空间"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探索。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从四个方面研究人民日报在微博平台构建主流话语体系的实践和探索,并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中主流媒体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微博于2009年末亮相中国互联网后,迅速以其使用方便、短小精练、共享迅速、传播广泛的特点受到热捧,短时间内便聚集大量用户。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优于现有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新闻采集与发布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微博在充当突发事件公开的助推器、社会监督者和救援平台的同时,由于缺乏引导和监管,又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工具和不满情绪导火索。而在突发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权威性、真实性,如何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调控和引导舆论是当下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舆情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公众的关注焦点,反映了公众对某些问题与现象的意见与态度。在2014年年末发生的《武媚娘传奇》"剪胸"事件中,基于微博平台的舆情既受网络主流媒体的引导,同时也影响着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事件中的集合行为也反映了舆情对政府机构形象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张欣  王平 《新闻前哨》2012,(12):85-86
微博凭借海量、迅速、互动等特征,已成为一种影响力日渐增强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足以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号召力分庭抗礼。众多的传统纸质媒体在微博平台上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认证加“V”。而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官方微博也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13,(10):1-1
传统主流媒体办官方微博,应力戒三样东西:1、动摇。有了自媒体这个舆论场后,传统主流媒体能否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体现国家责任、坚持冷静客观真实的报道原则,变得更加重要。传统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要把负责态度、客观信息、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建设性能力,带入微博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选取了2017-2019年的三个社会热点事件为研究案例。通过研究新京报微博针对这三个事件做出的相关报道,来探究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新京报作为主流媒体,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以怎样的传播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微博作为公布事件进展,反映受众意见,使主流舆论与大众思想进行碰撞与融合的平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社会影响力。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发掘新京报微博对于热点事件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上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伴随数字技术的进步,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逐渐活跃于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领域。作为传统的学术出版,只有积极地与社交媒体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应对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丰富学术出版的形式,谋求新的发展。本文以中国激光杂志社社交媒体服务架构为例,介绍了杂志社在微博官方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以探讨社交媒体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徐轶瑛  陈琬 《现代传播》2022,(8):162-168
随着“流量”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社交媒体从传播空间、传播主体、传播议题和传播机制上推动了议程设置失焦的产生即为刻意迎合公众的某种需求而罔顾事件的本质属性、过度消费其他属性,造成事件中心议题边缘化、严肃问题消遣化、复杂事件片面化。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为理解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现象及其生成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戏剧舞台、角色、剧本及表演活动四个角度思考社交媒体的特性,进而引导人们对社交媒体上议程失焦频发原因的分析:社交平台的舞台极化、传播主体的角色狂欢、新闻剧本的议题解构、传播机制的表演体系变迁成为社交媒体发生议程设置失焦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建构了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分析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