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的兴起之际正逢构建和谐社会之时,"帮忙"的特性决定了此类新闻节目在当前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自我调整的—个主攻方向。本文从地方电视台"帮忙"类新闻节目兴起的背景、竞争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作铺垫,推动此类新闻节目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磊 《新闻世界》2009,(7):71-72
“美丽帮女郎,天天帮你忙。2008年10月18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档直播热线帮忙节目《帮女郎帮你忙》正式开播。《帮女郎帮你忙》专注“热线帮忙”,在内容定位上和《第一时间》《夜线60分》既错位发展,又形成互补。这档以“帮忙”为独特定位,以热线直播为播报方式,以7位靓丽的“帮女郎”为节目主持人的帮忙服务类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收视率上有不俗的表现,市民对其也颇有好评。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各大卫视、地方电视台,在打造民生类电视节目时,相继推出了以"帮忙"为宗旨的民生类专题节目。本文着重论述了市级电视台如想办好"帮忙"类栏目,必须与移动媒体相融合,才能确保节目无论是在传播内容,还是在传播效果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艳 《新闻爱好者》2023,(8):98-100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节目在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互动巧妙的节目叙事、打造培育文化品牌IP、弘扬中华美学气质和构建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发挥了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活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短视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还是应用数量,都在快速上升.与此同时,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文章以《小莉帮忙》栏目为例,针对民生新闻与短视频的融合发展进行思考,对其内容特点及传播特点展开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小华 《东南传播》2016,(11):39-40
在帮忙类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不可避免地会介入事件本身,他们的角色也从事件的"旁观者"变成了事件的"推动者"。在推动事件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法律武器"起到两个层面的作用。其一,规制记者本身的介入行为,要求记者在帮忙过程中,不忽略道德精神的追求,不触碰法律的底线。其二,应用好"法律武器",才能更好地帮助事件当事人,促进事件本身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邢远红 《视听》2021,(4):35-36
电视帮忙类节目由于面向基层、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积极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深受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欢迎.然而,许多地方电视台均开办了此类节目,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电视帮忙类节目在媒介生态与传播环境变化的当下应及时转型与创新,以保持其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电视帮忙类节目遇到电视受众减少、受众寻求电视帮忙的意愿降低和节目角色设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节目的考察,本文认为帮忙类节目应该坚持立足民生、服务大众思想不动摇;明确节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内容,强化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拓宽帮助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此类节目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敏 《视听》2016,(7):45-46
作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延伸的"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因其"帮忙"和"服务"的功能深受百姓喜爱。但在多媒体竞争的当下,要想获得更多的收视率,就必须"穷则思变"。本文以重庆市大足电视台《小马帮你忙》为例,探讨"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牛犇 《新闻世界》2020,(4):66-68
新媒体时代,电视帮忙类节目遇到电视受众减少、受众寻求电视帮忙的意愿降低和节目角色设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节目的考察,本文认为帮忙类节目应该坚持立足民生、服务大众思想不动摇;明确节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内容,强化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拓宽帮助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此类节目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的竞争与发展,打造品牌节目成为媒体在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手段,对于广播来说,只有品牌节目才能成就有影响力的频率,才能取得广告创收与收听率提高的双丰收。1.不断创新是打造品牌节目的保证首先要对节目进行创新性的包装。打造新颖的节目标识、服务品牌标识,构建服务形象体系,是成就品牌栏目的重要因素,帮办节目的包装从命名入手,创意出既有鲜明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各大地方卫视节目争先亮相,其中尤以河南卫视特别文化类节目《唐宫夜宴》别出心裁,成功“出圈”,掀起广泛讨论热潮。节目过后,《唐宫夜宴》单视频在多个视频网络平台累计达到千万次播放量,相关话题微博产生近亿次阅读讨论量,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全网综合评分9.9分。《唐宫夜宴》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在文化语境与传播场域掀起广泛热议。同时随着节目的爆火传播,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唐宫夜宴》的技术创新角度、文化融合发展角度、创新传播角度分析其走红及引起广泛热议的原因,探索“3D+5G+AR”数字虚拟技术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形成对广电行业技术的新认识,推动传统文化节目创意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电视创新发展已经由自身不断地改版走向节目模式引进,但引进不是照搬,需要结合本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程度以及接受者的心理和习惯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也就是本土化的过程。在本土化过程中是否能够因地制宜地调整和融入本地电视生态环境,这是电视节目模式引进是否能够顺利移植以及可持续传播的关键,而电视节目本土化过程涉及众多融合的复杂因素,如节目模式的传媒环境变化,以及接受者心理特点和习惯差异等。本文基于当前节目引进现状,以英国BBC王牌综艺《Top Gear》的两次引进为例,运用SWOT理论分析框架,重点分析引进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本土文化和原生节目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异质性,发展程度不同对节目模式引进的影响,以及探讨如何重视本地文化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节目引进和二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沈琳娜 《新闻世界》2014,(7):328-329
公益传播作为一个传播研究热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媒体的公益传播。本文对《楚天都市报》成功树立的"信义兄弟"形象以及对社会信义之风的讨论做出一些概括和归纳,试图从中找出其传播的模式,以期为媒体的公益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疫情期间,屏对屏的“云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本文从分析“云端”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南宁广播电视台“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云端”传播的三个策略,即优化议程设置、突破认知隔阂和注重事实传播,并提出未来做好“云端”传播的三点思考: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融合好“我”与“她”的力量,融通好“古”与“今”的辉映。  相似文献   

16.
对外传播“金鸽奖”是浙江省唯一的对外传播政府奖。它不仅是了解浙江对外传播状况的一个平台,更是我国对外传播领域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引领着浙江省对外传播事业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档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锵锵行天下》第二季以平民化的视角、漫谈式的形态和“文化人”的认知,赋予了旅游丰富的内涵——欣赏大美风光,体验民俗风情,探讨热点话题,启发民众认知,传递正能量与价值观。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迅速占领市场的今天,《锵锵行天下》第二季无疑具有重要的传播模式创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牛卫红  李娇 《新闻知识》2012,(10):35-36,29
本文主要通过对探秘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模式和节目特点的分析,结合《档案》《真相》节目个案探讨此类电视节目广受欢迎、走红荧屏的深层原因,并适时对探秘类节目繁荣的表象进行反思,试图在电视节目同质化发展、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寻求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尽管帮忙类节目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广泛认可,也取得了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这类节目却暴露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使得这一类型节目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广电总局新闻评论监督员、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老师曾经对我国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五只鸡"的评价,即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犬不宁、鸡飞狗跳外加一地鸡毛。其实,帮忙类节目在实际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来,法学以一种强势学科的姿态介入了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并且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着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立法"、"新闻审判"以及"新闻与隐私权"等问题,但研究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传播的范式也在对法律,尤其是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