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制造"与媒介的女性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霞 《当代传播》2004,(2):87-89
“人造美女“是2003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媒体的报道沸沸扬扬,通过对此的读解.可以透视出媒介的女性观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化的女性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媒介认同“美“对人视觉的冲击;媒介的社会性别意识也是男性文化主导下的社会性别差异意识;媒介中的女性以时尚和魅惑为主色,女性意识在媒介传播活动中仍然处于缺席状态.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传媒这一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说明学术界已经对媒体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以及建立先进性别观念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也说明人们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的增强。随着社会及媒介性别意识的逐渐提高,也随着商品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我国冠以“女性”名称的媒介数量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等,纷纷推出女性版面、栏目、频道、专刊等。关于女性媒介的概念,当然不是因为其冠名为“女性”,就是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3.
借由1994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机,“女性主义”话语和策略被带进中国,媒体与女性的互动关系进入了传播学研究的视野。研究开始关注性别意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呈现,以及媒介如何参与性别的社会塑造这一问题。性别与媒介已日渐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凌菁 《东南传播》2011,(11):51-52
“性别与媒介”研究一直是我国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话题,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媒介女性形象问题的探讨上,对女性传播者、受众以及媒介生产中形成的非均衡性报道的成因、媒介对性别意识建构等方面探讨的不多,本文通过梳理这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存在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反思,试图拓宽“...  相似文献   

5.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袁莉 《今传媒》2016,(1):68-69
如今的大众传媒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抑女性形象、对女性性别定型等,以致男权主导的社会文化和性别秩序依旧存在,这对大众心理和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辨析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因素,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自由发展,蕴涵着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本文以媒体对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分析传媒报道应该从传播性别平等的文化理念、注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建立相关监测机构、为歧视女性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女性自身的主权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妇女离婚风潮和《玩偶之家》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体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构作用。通过分析"出走的娜拉"形象,揭示该媒介符号如何推动民国女性达成性别平等的共识。从女权主义斗争的角度分析,这是一次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话语权的颠覆,是在"文化霸权"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张可 《青年记者》2009,(20):77-77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当今广告在性别角色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梳理,并思考如何在广告中提倡先进的性别意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媒介职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契机,女记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性别比例不断攀升。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时空差异,为女记者创造了更多的职场空间。而受传统性别文化和刻板印象制约,女记者的职场生存环境是否有所改善?本文将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长春市女记者的访谈,探究女记者的社会性别角色,呼吁女记者有意识地对自身性别观念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明晰她们的性别意识、提升她们的职业认知。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孙晓萍 《现代传播》2015,37(2):28-33
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生产是效果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范畴化和社会认同理论,聚焦于该领域中性别刻板印象从媒介到现实的社会心理生产机制,通过对《非诚勿扰》男性受众的深度访谈,发现媒介建构的"女性"范畴通过具象化、类社会互动和群体边界确定等具体的社会心理机制,和男大学生群体现实的"女性"认知范畴发生互动从而产生了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许佳宁 《视听》2016,(6):169-170
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思想,以及男权体制对女性的约束和压抑,使女性在社会历史上的地位低下甚至可以说没有地位。笔者介绍了在五四运动中觉醒的女性如何在父权体制的压迫下一步步摆脱男性霸权,女性的主体意识如何觉醒并得以传播,从而逐渐摆脱性别角色的禁锢。她们在文学中找到自我和赢得自己的话语权空间,创造属于女性自己的性别文化,并努力通过媒介进行广泛的传播,然而这过程中不乏对女性主义文化的曲解。如何正确传达女性主义文化,值得媒体深思。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女性已经成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媒介传播中仍存在着对女性的排斥和负面性别角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主要是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从性别权利机构切入,重点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电视节目,着重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些节目进行思考和评价,并希望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文鸯 《新闻界》2014,(2):29-32
建构女性话语权,是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之一,女性媒介话语权就是女性利用传播资源表达自我主体意识的权力。新媒体时代,女性媒介话语权不仅缺失,而且还存在异化现象。女性媒介话语权建构的路径主要有:增强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唤起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提高媒介素养,完善媒介监测机制;培养女性意见领袖作用,提升女性参与网络公共领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进行分析和解读,致力于实现大众传播中的性别平等。本文试图理清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背景及发展脉络,总结历史与现状,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大众传媒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和女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时大众传媒领域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加以揭示和批评,主要就大众传媒对传统男性统治的"权力"关系体系的再现,以及大众传媒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对女性价值的物化进行分析,笔者以为应当减少大众传媒对传统性别歧视的建构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媒介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通过其传播内容间接地表达对女性的观点,而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媒介女性、女性受众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隐蔽地呈现出边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大众传媒对重构维吾尔族妇女性别角色规范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分析,提出了加大主流价值观引导下的维吾尔族女性积极、向上、进取的美好形象的宣传:办好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语种的妇女媒体以传播先进性别理念;媒体要加强对性别意识的研究,提高性别敏感,提高传播者平等地表现社会性别关系的能力以及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不断创新,为女性形象重构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