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我们教学所用的圆规都是“人”字形的,教学中一般只适用于木质黑板和水泥黑板,不适用于玻璃黑板和有机玻璃黑板等一些比较光滑的黑板。由于其圆心针和粉笔与黑板面构成斜角,所以固定性和稳定性较差,使用范围小,不够灵活。“新型多功能圆规”的设计,克服了“人”字型圆规的不足,具有五大特点:1.适用于各种黑板(两种圆心针);2.能自由选择确定圆的半径;3.圆心针固定性、稳定性好,便于灵活运用;4.能画180°以内各种角;5.能当直尺用。一、新型多功能圆规构造(如下图)1.圆规梁;2.圆心针活动器;3.笔夹活…  相似文献   

2.
“圆规”和“芦柴棒”是借喻与借代纠葛的典型例子:有人说是借代,因它们直接用特征代替了本体:有人认为是借喻,理由是“圆规”和“芦柴棒”是分别借来形象地描述杨二嫂与包身工肖像特征的。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呢?我们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圆的认识”可谓是深受公开课老师所垂青的课题,多年来.这一课的教学已经被诸如黄爱华、华应龙、张齐华等名师们演绎了各种广为流传的版本.演进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新的观点和亮点出现.令人叹为观止。前不久.我在集团内一次研讨活动中挑战此课,有效汲取名师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6-58页。教学目标:1.运用圆规熟练画圆,在画图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我发现老师用普通的教学圆规在黑板上画圆时,不好固定圆心,而且不好把握所画圆的半径的大小。因此,我发明了"带刻度尺的吸盘圆规"。一、我的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我的发明要解决现有普通教学圆规的以下4个缺点:1.圆规只能做画圆工具;  相似文献   

6.
7.
借代和借喻是汉语修辞格中两种常见的辞格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二者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教学中都把二者作为首先要讲的辞格。这两种大家熟悉的辞格 ,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喻是用于和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却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 ,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 ,俗称“打比方”。借代是借用与表达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代称表达对象 ,使话语具体鲜明地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的一种修辞格。在语言实践中辨认二者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有时不易分辨 ,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杨二嫂的描写“圆规”,就是使用了借喻…  相似文献   

8.
课前说课: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六则试题,供学习赏析: 例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相似文献   

10.
一、揭题 1.教师出示写有“圆”字的圆形纸片。提问:这张纸是——(圆形的)?教师将这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作为课题。2.请学生举例:你在哪里也见过圆形呢?(学生可能回答:硬币、透明胶布、轮胎……)教师注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列举的是圆还是圆形物体。  相似文献   

11.
比喻与借代这两种修辞格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中学语文课本里屡见不鲜、数不胜数。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述,也为我们日常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然而这两种修辞格有时也令我们犯糊涂.无从分辨。如某人有两个绰号:一为“豆芽菜”(因为瘦长瘦长),一为“光头”(因为常年剃光头),后者可肯定为借代,但对于前者用的是哪种修辞格,大家的意见就不一致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圆规熟练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2.在自主猜想、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教师》2016,(9)
本文通过对一个问题学生的性格反叛的剖析,洞察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了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只有从问题学生特有的矛盾心理出发,抓住问题学生所处的教育契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历届高二《物理》教材讲解自感现象时,都有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断电自感”实验).学生们对开关S断开瞬间灯泡A发出“更亮的闪光”后才熄灭的现象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记忆犹新,这“更亮的一闪”鲜明地表现了电路中线圈L所起的作用,然而不少青年教师在按图1所示的电路自制教具时,往往实验“不成功”,看不到灯泡A猛然一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茹菊贞 《物理教师》2009,30(12):42-43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试卷第25题物理压轴题是一道电学综合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初二学生学习光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含义,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教师口头上的讲和黑板上的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通过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猜想和分析,在直接建立的对“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2006,(3):9-9
常态性公开课是指执教要“公开”我们平日上课的基本状态。它要求:1.教学准备要常态化,执教教师的备课应该按照平时的状态进行。2.教学过程要常态化,是指要按照个人的理解对教学过程进行常态化的设计,注重实用性。3.教学用具要常态化,要求公开课执教从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选用教具。常态性公开课以“自然、实用、有效”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真实中展示教学过程,让教师在真实中得到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从教具演示到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对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课标、新课程逐步实施的今天,要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体验创造。笔者就《圆的认识》教学作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刘莉娅 《云南教育》2005,(31):29-30
背景:“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线图形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认知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教学时,要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概念,把探究的重点放在课本已给出的结论上,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出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很多物理知识,光靠讲解,总是耳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践,更不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做演示实验时,总有一部分学生着急想看,有时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下课后就带有一种扫兴的情绪,多次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实验,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顺着老师的讲解听的条条有理,可稍停一会儿让学生自己讲解时,却颠三倒四地说不清楚。如果这些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做,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会印象很深。如比热这一概念的引出,在初中物理中是一难点,教师边实验边讲,学生总觉得感受不深。这一实验留给学生分组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