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创办以来,出版了大量的地理学译著.该文在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的重印再版、丛书收录、期刊论文引用及书评情况.该文认为,影响力高的地理学译著通常具备重印再版率高、多种丛书收录、期刊论文引用率高、书评数量多等特点.最后,对高影响力地理学译著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总结了高影响力地理学译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肖超 《现代出版》2015,(2):70-72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数量并不多,译者较为分散,但是翻译质量较高,且这些译著多作为教科书使用,这成为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的一大特色。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的出版,不仅为民国时期地理学翻译出版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地理学学科以及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肖超 《东南传播》2015,(12):141-143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学术翻译出版的重镇,对其学术翻译出版业的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从出版数量、国别、学科及影响因素等层面,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在1949-1978年期间地理学译著出版概况,总结了这一时期地理学译著的出版特点。该文不仅丰富了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史研究,也为地理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著名的编辑家,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他的编辑思想就已见端倪,他不仅将编辑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岗位。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文化立场,义无反顾地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推动新文化、新文学的建设,而且在编辑工作中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的作者。  相似文献   

5.
肖超 《出版科学》2016,24(3):113-117
运用“副文本”理论,考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中的副文本。从著者与译者、译者与编者、译者与读者、编者与读者四个方面,对翻译出版活动中著、译、编、读人员之间的交流进行分析并总结著者、译者、编者、读者在译著生产和传播中的利益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6.
陈翰伯(1914—1988),祖籍江苏苏州,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西北文化日报》、《新民报》、《新民晚报》、《学习与生活》、《文汇》周报、《联合晚报》任编辑、副总编辑和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7.
曹会聪  朱立禄  王琳 《编辑学报》2015,27(6):540-542
地图涉及国界线、政区界线、地名注记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科学性.本文总结地理学期刊地图插图中易出现的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省界线,错绘国界线等政治性问题,以及常见的错误标注和不合规范的科学性问题,提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表现方式,旨在避免期刊论文出现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从而保证并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清民国时期我国出版界最大的内容生产者和最成功的集稿者,商务印书馆的三种集稿机制可以为当下提供宏观与深入的思考。社交模式是商务印书馆使用较为普遍与延续的集稿手段,可以定向聚拢稿件,促进建立更加亲密稳固的业务关系,扩展更多作者资源;征文模式在商务印书馆中经历了逐步组织化的过程,覆盖面广,帮助集到数量可观的稿件,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获得投稿;社团模式可以分为对外合作与自营社团两种路径,其集稿方向较为集中,征稿上可以获得快速呼应,便于吸纳和组织更多作者,同时容易实现“规模效应”。但过度依赖社交模式较难保证来稿数量,征文模式较难保证来稿质量,社团模式易对社团外作者稿件形成拒斥。这提醒出版者要在宏观上注意建立完善的集稿体制,微观上做好社群组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锋  陈江 《出版科学》1999,(4):42-44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和学术研究蓬勃开展的新时期,出版史、编辑史的研究园地也一片新绿,新各出版类期刊辟出专栏刊登出版史料和专题论.上海还出现了专门刊物《出版史料》。商务印书馆作为建国前最大的.历史悠久的出版社,被学们当作个案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很自然的事.研究商务印书馆馆史及其主要创建人夏粹芳.张元济的章和专不断涌现出来.国外(日、法.新西兰等)和港台地区也有学倾心于此.发表、出版了他们的成果,其中包括王云五的《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等书。  相似文献   

10.
11.
王云五是一位富有学习精神的出版家,他出国考察科学管理理论及实践;王云五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实干家,他把科学管理理论与商务印书馆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辉煌,展现了一位优秀的出版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情怀。  相似文献   

12.
13.
陈怀斌  戎昱 《视听界》2000,(1):20-21
1998年年初,盐城电视台在对电视受众作了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档社教类板块栏目“37编辑室”。开播以来,“37编辑室”围绕栏目抓策划,适应市场重包装,立足观众创品牌。节目收视率在全市媒介各栏目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获得“江苏省首届十大优秀栏目”称号之后,又获得了盐城市广电系统名牌栏目的殊荣。同时,在1998年-1999年度,“37编辑室”栏  相似文献   

14.
乔永 《出版与印刷》2018,(1):12-17, 18
商务印书馆创立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文章梳理了商务印书馆自1978年以来40年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在重点出版领域,如译介国外学术文化成果,辞书、语言学著作和语言学期刊等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探讨了商务印书馆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开拓科技类、经管类、教育类图书以及开发图书、期刊在线功能等创新和探索。对于商务印书馆所取得的成就,文章分析了其原因在于商务印书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对于精品力作的不懈追求,以及一代代商务人传承下来的理想、人格和操守。  相似文献   

15.
田颂云 《出版科学》2009,17(5):100-102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的重镇,一向以辞书出版闻名.近代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对我国当代辞书出版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仗群才的团队精神、严谨的质量意识和灵活的经营策略.这种辞书出版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需要每一位辞书出版工作者坚守.  相似文献   

16.
于江波 《新闻世界》2012,(2):130-131
清末民初,大大小小的印刷所、书局林立,但大多没多久就成为了过眼云烟。唯独像商务、中华这样少数几家发展壮大起来,这说明它们的经营策略及管理方式等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鲍咸昌(1864~1929),字仲言,是浙江鄞县人。他的父亲鲍哲才(字华甫)早年在宁波崇信书院攻读,毕业后到上海担任沪南清心堂牧师,并参与开办清心小学,尔后再扩充设清心中学。沪南清心堂属基督教机构,其与清心中学都由美国北美长老会所办,由传教士范约翰(J.M.W.Farnham)负责。哲才先生有三子三女,均在清心读过书。  相似文献   

18.
商务印书馆早期成功因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明 《出版科学》2007,15(1):89-90
本文从商务印书馆早期出版经营活动入手,从把握机遇、树立强烈责任心、重视人才、实行股份制形式、重视发行等方面,研究总结了商务印书馆早期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关系从三方面予以了分析.道器一体:商务文化奋斗之理想与目标通达之利器的有机统一;器由道出:商务教科书编辑之法与“扶助教育为己任”之道如出一辙;技以载道:商务印书馆在经营方法、技艺上的不懈追求是“与世界进步相适应”信念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20.
汪家镕 《出版史料》2007,(1):121-122
一个较有规模的企业,或者说单位,应该有一个联系同仁的刊物。它能在同仁间起沟通和交流作用,以增加成员的集体感。商务印书馆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年的历史,一直有这样的刊物。自然这样的刊物在不同时期任务不同,侧重不同,但决策创刊者无一例外都是一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