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权在总结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游击战争的重大作用。他支持毛泽东关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张,并结合华北实际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他善于总结战争规律,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游击战争的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方式与当时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体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群游击斗争形式,为抗日游击战争史增添了新的一页。文章从东北抗联后期斗争战略战术转变、实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游击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其内容丰富多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败转胜的关键一环。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之初,李宗仁和白崇禧极力倡言“焦土抗战”理论,表达了要“与侵略者作殊死之抗战”的政治方针和决心,也概括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白崇禧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的意义及其与正规战和正面战场的关系,推进了国民党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布战争是军事武器和战略战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战争之一。它充分显示出当时世界最新式武器的强大威力,极大地冲击了西方传统的战略战术,并且开启了20世纪总体战的先声,因而对20世纪的现代军事装备技术的革新和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掌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共产党人之—,他在战争观、建军思想、战略战术原则等方面,逐步超越了当时占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军事观点,开始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分析中国军事问题,将中国的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其军事思想反映了中国军事学术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预示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出现,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胡林翼非常重视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如何建军、治军及战略战术等军事思想领域均有其独到的见解,创立了丰富的军事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镇压农民起义有指导意义,而且其中的某些方面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为了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中国革命斗争的策略问题,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了哲学、中外思想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研究当时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还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红军创建十年来在建军和作战方面的丰富经验,写下了一批军事和哲学著作,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这些著作涉及到的内容,已经不是战争的个别,而是全面地涉及到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构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个主要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军事科学体系,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在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基础上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比较突出的有这几个问题,一是人民战争思想,二是持久战思想,三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思想.在这里主要介绍毛泽东的三个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9.
袁荣华 《文教资料》2007,2(3):79-8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游击战争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在目前史学界,对国民党的游击战略战术思想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一直处于空谈之中,缺乏坚实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本文主要就国民党对开展敌后游击战的认识过程及其原因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鄂豫皖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对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及新四军的组建,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鄂豫皖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特点是:重新组建正式红军,作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心支柱;建立一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便衣队;结合斗争实际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巧妙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方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政治工作、战略战术、军队与工农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加伦军事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所著《孙子兵法》一书为世界最早的军事名著,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具有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仅就其军事思想分四方面作简略述评:一、孙武的战争观;二、孙武的治军思想;三、孙武的战略战术原则;四、孙武军事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本文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恽津  钟灿 《华章》2010,(11)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作为中国军事思想的一部分,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思想先导,对近代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斗争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军队体制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都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虽然近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其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孙膑兵法》的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膑兵法》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与《孙子兵法》可称为军事理论的双璧。它是中国古代系统总结战役理论与实践的开山之作,引领了冷兵器时代战略战术变革的方向。《孙膑兵法》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谋划"换空间的战争指导思想、以"造势"为核心的战役理论体系、以"延气"为目标的治军理论和"贵人"与"强兵"并举的军队建设思想,这些对今天的信息化战争和军队建设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27-1934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井冈山与中央苏区的武装斗争,一直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其军事思想随之基本形成,核心内容包括:人民军队建设思想,“诱敌深入”的游击战战略战术原则,以及“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军事指挥艺术。他的军事思想贯穿着民主精神,主要表现在军民一致、官兵平等、军队民主管理和战略战术的民主制定上。  相似文献   

17.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工作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军事变革条件现实需要和我军发展建设规模情况而做出的创新性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理论指导军事实践中的理论结晶,也是"以人为本"理论在军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必然要求。为深入推进依托培养工作,应把胡锦涛同志关于"以人为本"理论作为其最根本哲学依据和历史任务,处理好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将军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育在机制、形式、范围和层次上全面融合,实现高校发展与军事人才培养同步提升,在推动军事人才全面自由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于1937年9月,率八路军前方总部东渡黄河,深入敌后,辅佐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扫荡,”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创建并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功勋卓著。自1938年到1942年5月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中,他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研究我军战略战术,研究敌军情况,并结合抗战实际撰写并翻译了大量的军事论著。这些译著,不仅对指导我军抗战的作战指挥、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对丰富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中共最早懂得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杰出军事家,也是中共开创人民战争的先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人民战争进行了开创性探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依靠群众,实行革命武力与民众相结合,正规军、游击队与民兵相结合,开展人民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首倡并领导“第二战场”,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终于把蒋家王朝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周恩来是我军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领导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当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他集中集体智慧,进一步全面总结我军战略战术,撰写了《军事原则》这篇光辉著作,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仁明、卢凤鹏编著<墨守辞典>,承上启下,推陈出新,汲取前人训诂考证和义理研究成果,树立编撰墨学专书辞典的典范,是学术界的盛事,墨学史的里程碑,辞书界的创举,对中国语言和军事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工具性意义;对弘扬墨家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墨守,即墨翟之守,坚固防守,也叫善守,即最佳防守.墨守和善守,是墨家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有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