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守明 《考试》2014,(9):55-58
<正>咏史怀古诗歌的重要性可以用学者陈向春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一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歌的主要内容,宋末元初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巾的概括言简意赅: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引起 中国咏史诗源远流长。 围绕个人的穷通得失,抒写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写历史的兴亡,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咏史怀古之作的两大主题。自左思咏史始,初唐、盛唐、中唐诗坛都不时弹奏起这回环往复的旋律。陈子昂、李白、杜甫的作品就是其中的心曲。陈子昂咏诗怀古之作近二十首,主题基本集中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上,《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是其代表作.他的诗情感色彩强烈,与自身遭遇结合,挟带着对社会与世情的愤激不平;面对着追求不遂的现实,又往往以天命世事与富贵荣华难以久长的慨叹来自哀自怜,自解自劝,多直接抒发,表现直观。李白的咏史怀古之作有三十余首,其中抒写怀才不遇的近半数。《经下邳圮桥怀张子房》、《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是其代表作。这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人中颇有不少不仅读万卷书,而又行万里路的,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到处都是历史名城。诗人游览历史名城时,“发思古之幽情”,留下一首或几首怀古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诗,不论题目上有无“怀古”二字,都可归入“怀古诗”一类。其中名作著实不少,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李商隐的《马嵬》、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等等。古代词人,当然也会遇到相同情况,只是由于传统词作,题材范围较狭窄,用词寄托怀古感慨的作品乃较诗为少,但由于词人怀古之作多选用长调,篇幅较大,便于状曲折之思绪,所以凡属写这一题目的,大抵脍灸人口,堪称名篇。古之怀古词成为词中一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网     
刘玥 《现代语文》2010,(1):35-35
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绝句》,不仅以他神奇之笔写出了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而且在画面中亦饱含诗人特有的吊古伤今的感慨。本文对《江南春绝句》诗中有画和借景传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这首诗是清新的景色描写与淡淡的怀古之情完美统一的、包含对现实社会讽喻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绝句》,不仅以他神奇之笔写出了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而且在画面中亦饱含诗人特有的吊古伤今的感慨。本文对《江南春绝句》诗中有画和借景传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这首诗是清新的景色描写与淡淡的怀古之情完美统一的、包含对现实社会讽喻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阅读导引】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古迹后而作,"古"是指古迹,"怀古"是指登临历史遗迹,触景生情,抒发感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登临古迹、凭吊古物,吟咏历史故事,评价历史人物,为文学史留下一首首不朽的怀古诗篇。诗人借助时空的穿越,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或感叹人世无常,表达了对自我、对社会、·  相似文献   

7.
古典名篇,无不是作者特定的历史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反映.当今一些古典评论家,在评论与欣赏杜甫的《蜀相》一诗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不是从诗人一生的身世和当时所处的特定境况出发,不是真正的从深入作品的艺术感受出发,去理解和分析诗人对现实的真实感受.而是着力于原诗文字表面的怀古上大做文章.有人把《蜀相》一诗的题旨概括为:"诗人描写了诸葛亮祠堂的景色,倾诉了对这位名相的仰慕和惋惜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意图使历史的光芒进入并照亮现实,将古人的事迹纳入现实性语境当中,以古现今。陶渊明怀古是以古人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以古人的穷通得失之际遇抒发个人出处仕隐的志趣。这些作品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复现,是借历史以保存现实,隐喻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操与思想。诗中之古以现实之今为背景,古人其实是现实人生的镜像,虽日怀古、咏史,实质乃为咏怀。  相似文献   

9.
唐末诗坛诗风衰落,总体创作倾向脱离现实。但韦庄等人没有忘记天下,他们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的伤时讽世之作,属于具有淑世情怀的诗人,韦庄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韦庄诗中除了以现实题材直接关注现实的诗作外,作者还运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咏史怀古来借古以抒怀、吊古以伤今,从而表达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韦庄的咏史怀古诗既有自身之特点,又有传世之佳作。韦庄这些诗的特点是主题集中于对历史遗迹本身或盛衰无常的感喟,表达借古伤今之情,即将怀古之思与现世之情糅合起来,谈古道今,体现着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晚唐诗人将湘妃意象大量入诗,具有鲜明的湘妃情结。中晚唐湘妃诗以怀古为主,多凭吊追慕之作,情感基调愁怨幽恨。从宏观而言,吟咏湘妃是中晚唐怀古咏史风潮的组成部分;从微观来看,湘妃传说与潇湘山水、屈贾情怀等共同激发着诗人的怀古诗情。诗人借湘妃之杯酒,浇胸中之块垒。其中,屈原其人其诗,对于联结湘妃意象与中晚唐诗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文学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学具有明显的重情倾向。但由于受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态和生命体验方式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在无形之中被导入了一种以悲情为主的局面.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抒写悲情的文学主题——叹逝。大致说来,它又可分为悲秋、闺怨、功业与身世之叹,以及怀古伤今等四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进行叙述、描写、评价、凭吊、抒怀的诗歌,一般称为怀古咏史诗。由于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因此广义上又称为咏史诗。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怀古咏史诗成了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根据诗歌表现的意旨,怀古咏史诗可分成三种类型。下面就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3.
在元代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张可久自成一家。其作品以历史上归隐的高人或隐士为抒写对象;以怀才不遇之士或贤才遇"知音"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在全面探讨张可久咏史怀古之作的同时,还试图发掘他与其他散曲家咏史怀古散曲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杜牧是我国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他的许多诗篇成为传诵千古的名作。他出于于晚唐多事之秋。胸怀济世经国的抱负,具有忧国忧民的热情。《旧唐书》说他“好读书、工诗,为文尝自负经纬才略。”他平时十分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曾数次向宰相李德裕上书,陈述削平藩镇,备御边患的兵策方略。其兴讽愁伤之情,谲往刺时之慨,自然也会熔铸在他的诗篇里。 《赤壁》这首诗,不是一篇泛泛的怀古之作,短短二十八字,蕴蓄深窈,用词精妙,寄寓着对历史得失短长的见解。诗人借用拟人之法,想要呼唤当年赤壁的见证人:那些沉埋江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开合     
有人说,在中国璀璨夺目的历史中有一种著名的“贬官文化”。白帝城,岳阳楼,醉翁亭……山山水水之间一群原本无名无声的建筑在失意文人的笔下眺望人生,不经意间飘出了墨香,站成了诗文,经历史的明月一照,便顺理成章地酿成了文化。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恨情愁,不是天荒地老,而是颤动于每个地地道道的经典文人的思维习惯、表述模式和心灵经纬间的最敏感的怀古之思,兴亡之叹。有人说,怀着叹着几千年,咏了唱了几千年,历史叹口气把岁月珍藏心底,于是胸襟大了,山水小了;于是时间大了,空间小了。二我羡慕古人的自由情致,倜傥洒…  相似文献   

16.
论纳兰词的兴亡之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他本人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可谓生长华阀,官居高位,而他在词中却流露出浓厚的兴亡之叹,这与他先祖属叶赫族的兴衰胜败密切相关,也和清初词坛怀旧朝,慨叹兴亡风气影响有关,还与李煜词思念故国,感伤兴亡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并非“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他的作品与行藏出处无不证明:他不仅是个有倾向的诗人,而且是个倾向相当鲜明的作家。尽管陶渊明有隐逸思想,但他却不是对人生十分空漠、高逸放浪的“隐逸诗人”,更不是如钟嵘在《诗品》中所称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是关心时政、注目现实的伟大诗  相似文献   

18.
鉴赏和评价古代诗歌对能力要求很高 ,它需要调动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来理解、分析和综合。不过 ,只要中学生对教材中同类作品认真研读 ,解题时借助恰当的技巧 ,答这类题并非很难。解答古代诗歌赏题的技巧可以概括以下四个要领 :一、明确诗歌类别 ,选准理解角度明确类别 ,尤其应明确内容和风格上的类型。内容上 ,有的诗歌咏史怀古。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996年高考试题所选的一首元曲。此类诗往往借对古人古事的叙述和评论 ,抒发诗人的情愫和抱负 ,是历史和现实碰撞的产物。诗人将冷峻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李侠 《海外英语》2011,(10):203-204,207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的一类题材,诗人将个人面对逝去悠久历史时的思索,熔铸于诗歌当中,抒发对人事的感怀。通过对《乌衣巷》两种英译在形式、诗作中传达情思的动词以及后两句的翻译上进行比较,该文认为林语堂先生与唐一鹤先生所翻译的咏诗怀古诗《乌衣巷》,各有侧重,一个注意到文化传播过程中陌生化语境的解读,而另一个则注意到了唐诗之神解读的重要性。通过对两首英译作品的诠释对比,对咏史怀古诗英译的臻于"化境",对原文风格,文化元素以及深层意蕴的传达与诠释,会起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舒 《现代语文》2009,(12):29-31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收集的一千多首诗歌中,怀古诗大约有20多首。虽然在数量上看不是很多,但却很大程度上促进怀古诗“怀古伤世”之风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李白开元、天宝、上元时期怀古诗的创作来论述其怀古诗“怀古伤世”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