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学词典》新闻导语定义是:新闻导语:新闻的开头,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段,是新闻独有的结构语言。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的文句,概括新闻的精华所在,揭示新闻主题,唤起读者注意,使之在脑子里先有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凡是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又称“复合导语”。  相似文献   

2.
我业余时间从事新闻报道好多年了,对写好导语积累了些经验。新闻写作,不能没有导语。而新闻导语,应该是妙语。不然,它就不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受众看下去或听下去。所以说,写好导语,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一、开篇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些新闻导语没有“磁场效应”,最主要的毛病在于文字枯燥:“板着面孔说教”,受众不易接受。如果开篇就描述现场,把受众巧妙地“带入”现场,给受众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受众不知不觉很轻松地看完或听完你报道的新闻,其传播效果就会明显增强。比如今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表明了导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一、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从前面谈到导语的产生和"导"字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导语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秦勇 《记者摇篮》2004,(9):21-21,23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说明了导语在新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曾指出,新闻要加上明确的导语,以“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先得一个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精心写作新闻导语是很重要的。下面是笔者近年收集的新闻导语四十式,供同行作  相似文献   

6.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语是一篇新闻的序曲,它的好坏决定新闻的命运。读者一般都是通过导语来取含新闻的。因此,我们在写新闻时,必须给导语写作以充分的重视,使其充满“诱惑力”,促使读者能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并高兴读下去。然而,我们一些编采人员并没有在新闻导语上花必要的精力。翻开各地报纸,充斥版面的大多是起不到导语作用的“导语”。一、塞满事实的臃肿导语新闻导语的组成,往往离不开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但是,这五个要素并不要求在一个新闻导语中全部得到体现。导语,作  相似文献   

8.
西方记者在写作非事件性新闻、人物新闻、迟到新闻和专稿等时,喜欢采用延缓性导语(又称间接性导语)。它不象概括性导语(直接性导语)那样开门见山地点明新闻作品的最主要思想和事实,而是迂回曲折、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以新颖、别致的开头,吸引读者读下去. 延缓性导语,冲破了“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的老观念,在国外有多达4个、5个、甚至6个自然段的例子。延缓性导语,是新闻导语发展到新阶段的形式之一.第一代导语,强调新闻5个W俱全,被人称为“晒衣绳式”导语;第二代导语,强调突出最主要的W;目前的第三  相似文献   

9.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把新闻的第一段称为导语,即"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①。但在西方,最新导语的概念,有时又包括除新闻第一段落之外的第二段落、第三段落,甚至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西方人认为它们都是导语,而我们把这些段落合起来称为"复合导语"。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语     
导语,是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它要求:一、以经济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或轮廓;二、引出主题以及阐述、解释这个主题的新闻主体来;三、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对某一条新闻先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并吸引他继续看下去。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重要的一步。某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新闻界历来注重导语的写作。由于大家都刻意求新,所以导语的表达方式是花样繁多的。为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文章开头的优劣,往往关联着文章的美学价值。如果开头写得过于直露,让人一览无余,没有曲折起伏,就会令人读之索然无味。新闻作品也是这样,如果导语平铺直叙,就不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要把新闻导语写得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讲究视觉美。在这点上,新华社从事卫生方面报道的记者于长洪同志作了可贵的探索。他很注意对新闻事实中视觉形象的描写。在一些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图案,到了他的笔下就化静为动,折射出新闻事实的光亮。这里试举出他的几条导语,以观其特色。  相似文献   

13.
“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是陈忠实《白鹿原》开篇第一句,引人人胜,非常精彩,读者阅读的欲望,一下就被激发出来。若从新闻导语的角度看这句话,笔者认为亦是上好之作。能让人调动起十二分精神读下去的导语,往往预示着整篇新闻报道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孙志伟 《新闻界》2008,(4):195-196
新闻导语的写作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名记者杰克·海敦说:新闻导语“是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能否吸引人的关键”。西方新闻学者普遍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一篇新闻的概括、要点和高潮。导语写好了,新闻则成功了一半。下面是关于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订的两则消息的导语: 其一:出席越南关于停战的巴黎会议的各方政府代表,一月二十七日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和附属于这个协定的议定书。签字仪式是在巴黎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6,(10):24-26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作“凤头”,还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天和新近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新闻作品,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除新闻标题之外,就是新闻导语了。就同一新闻事件采写的稿件,导语写得好,读者就会认真读下去,而且可能还会回味无穷;导语写得不好,读者就有可能"过眼不见",新闻报道就失去了功效。可见,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对新闻事件报道的成败。我们先看看对同一新闻事件两种不同写法的新闻导语吧。2001年,铜陵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农民团伙系列诈骗案。几个甚至没有上过学的某县的农民诈骗做矿石生意或矿石加工的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和个人。  相似文献   

18.
我们正面临一个真正的多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传媒行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可谓触手可及。但无论何种媒体新闻报道,导语是其基础。读者正是通过看导语决定自己是否继续阅读下去。如果你在导语中失去了读者,那就别指望在主体部分将读者拉回来。整篇文章的报道基调、报道的框架、报道的主题都被导语牵着鼻子走。过去,很多新闻记者在导语写作上仍坚守着固定的导语模式。但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出口日益多元化,读者已经没有耐心和时间在这种新闻面前停留。因此,要想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闻导语的多元化就成为一种必…  相似文献   

19.
导语是吸引和指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新闻导语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这里从写作的角度,对新闻导语的悬念设置作一初步的探讨。 提问设置悬念。这是新闻导语悬念设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疑问提得好,能把读者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从而调动阅读新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导语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或前面的几段,它通常担负两个任务:一是揭示主题。即告诉受众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本质;二是吸引读者,使他们愿意读下去,或收听、收看下去。一篇新闻报道能否吸引住受众,取决于导语,导语写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一条新闻的其余部分如何写下去。系列报道《祖国大家庭》虽然是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但是由于节目的题材,体裁及节目制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组系列报道的导语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