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故事一:清朝的军事家杨时斋深谙“长兮短之所依,短兮长之所伏”的道理,当军中处于无人可用的境地时,用人用出了名堂:“聋者”置于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坐放炮.因“聋者”耳塞少听可免漏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杨时斋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用人之“短”,将军中“聋、哑、跛”者巧妙而合理地安排,军中士兵的“短处”都派上了用场,不至于浪费一个“人才”资源.这叫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2.
化短为长     
清朝有位军事家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就连残疾人也个个被他派上了用场.他认为“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座;瞽者,让其伏地远听“.他深知,聋者因其耳塞少听可免泄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添词造词;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守炮座,瞽者目弱而耳聪,精于体察动静.杨时斋用人,可谓独辟奚径,颇具匠心,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3.
[原文](第二段)筑室兮水中。聋之兮荷盖①。苏壁兮紫坛②,。留芳椒兮成堂③。桂林兮④兰快⑤,辛夷绸兮③药房①。罔薛荔兮为帷③,搬意格兮既张③。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⑤。主聋兮荷屋③,线之兮杜衡③。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席门⑤。[章句分析]①“筑室兮水中,尊之兮荷盖”「章句]云:“屈原困于世,愿筑室水中,汽附神明而居处也。一本云:‘以荷盖”’按:解释句意,校勘文字。在串讲句意中阐微著隐:正因屈原困于世,所以愿筑室水中,什附神明而居处。点出“困于世”之因。在版本文字校勘中,用“一本”荷上增介词“…  相似文献   

4.
德育的断想     
今日之中国,有多少成人能脸不红,心不跳,有资格、有底气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腐败堕落者,成人;坑蒙拐骗者,成人;装聋做哑、麻木不仁者,成人……  相似文献   

5.
“校园特区”几时休?●王淦生何谓“校园特区”?——高三、初三乃至小学六年级这些毕业年级的学生们享有“特殊优惠”政策之谓也。这些“特区公民”们享有非毕业班学生所没有的“豁免权”:公益劳动,可免;社会活动,可免;文体活动,可免;非升学考试科目,可免……直...  相似文献   

6.
《说苑·善说》载《越人歌》,以楚语译之。歌末二句云:“山有木兮木有技,心说君兮君不知。”古来学者多能指出“山有木兮木有技”乃用兴。今读《越人歌》,觉得此句实乃以谐声隐语之法,抒发“说(悦)君”之意。今按:“山有木”之“木”,盖谐音“慕”,而意同“说(悦)”;“木有技”之“枝”,盖谐音“知”,而意亦同“知”。以此说读《越人双》,则所谓“今夕何夕兮事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辞耻,心几顿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云云,诗意贯通,而“一榜世越人犹得”与鄂君子…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空白”?什么是艺术空白”? “空白”本来即是模糊的概念。现实生活中,“空白”就是指物体内部或外部不被物体所占有的物理空间。这种空间的存在不仅仅具有物理意义,而且具有精神意义。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譬如一室之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故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袁氏的理论在于强调“空间”的存在对物体本身和精神的必要性;在于强调客观事物之间或客观事物本身应该具备某种必需的物理“空白”(间隙或停顿)。不是么?  相似文献   

8.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有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儿所谓的“精”,指精气,犹《管子·内业》所谓“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而《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此言“有情有信”,语本《老子》;“无为无形”,则进一步推衍为不可知“道”。“有情”即“有精”,“精”、“情”二字古本  相似文献   

9.
话说简洁     
《庄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这段文字,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文章该长要长,该短应短的道理,既合乎辩证法,又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0.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诗词韵文中当初谐和的平厌,今天有许多已不谐和了一,当初押韵的韵脚,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也不押韵了。如屈原的《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再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普通话读,这里的“降”和“庸”不押韵,“斜”和“家”、“花’他不押韵。有的书上注道,这里的“降”字应读为nong,这里的“斜’字应读为Xido这样一来,确实就押韵了,但这种注音是不科学的。也许有人认为这里注的是古音,这也是…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聋、哑、盲、跛等残废儿童和先天性痴呆的低能儿童。当前,不少国家都力求通过特殊教育,使特殊教育的对象掌握一种或几种适合他们各自身体状况的专门技术,并配合治疗他们的疾病,从而使他们长大成人时,可以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3.
在《离骚》中,有关民的句子共有六个: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兮”“民好恶其不同兮”“览民德焉错辅”“相观民之计极”对这几个“民”的解释各种注本分歧甚大,这里我只想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谈“兮”字     
“兮”字,许慎《说文解字》注:“语所稽(停留)也.”杨树达《论诠》:“语末助词,无义.”《现代汉语词典》:“助词,跟现代汉语的(啊)相似.”现在,试看《诗经·齐·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披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全诗就此两章,大意是摹状“姝”入我“室”时小心翼翼,免得弄出响动,惊动他人而被发觉.第二章写离开“闼”时状况,大意同一章.这诗是否走婚不得而知,但生怕他人知觉而告知对方,如果按“啊”字来译“兮”,那么悄悄状的诗意就荡然无存了.因为这首诗的内容规定了“兮”字在此可不属于那种大呼小叫可以张扬的色彩类的语气词,很显然与下面这首诗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载,东汉章帝时关中隐士梁鸿途径洛阳,作《五噫之歌》云:“陟彼北芒兮,噫 !顾览帝京兮,噫 !宫室崔嵬兮,噫 !人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章帝“闻而非之,求鸿不得”。梁鸿改姓易名,与妻孟光偕隐齐鲁间,后卒于吴。 《五噫歌》收入朱东润先生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所据为百衲本《后汉书》 ),所加解题言“章帝看到此诗,很不满,下令访拿他”,梁鸿为此而改易姓名隐居齐鲁。林庚、冯沅君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亦云“《五噫歌》为汉章帝所不满,曾下令寻求他”。照…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古人倡导“辞贵简远”。“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冯驩的“弹铗歌”只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的“易水歌”只两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只三句,却都流传至今。可见,短而精就有生命力。短文值得重视,应该提倡。刘勰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鲁迅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毛泽东说:“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我国古代就有许多短文精品,令人百读不厌,很值得品味、借鉴。“孟轲亚圣,母教之也;夫人生子如轲,虽  相似文献   

17.
荆楚民歌     
荆州是楚国郢都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在“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相似文献   

18.
【片断】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停乎吾将反。回联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从游目兮 ,将往现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品读】解读这一部分 ,关键是要理解一个“悔”字。“悔”什么 ?是悔“好修以羁” ,终至“朝谇而夕替” ?诗人说“亦余心之所善…  相似文献   

19.
《楚辞·卜居》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人也莫不如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就会大大提高班级工作效能。一是要“见长识短”。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知道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善于识别学生的“长”与“短”,并且长中识短,短中识长,才能做到知人善任。知人之长短,第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人。因为人的长短是相对的,首先相对于个体自身的各个方面而言,有短处…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中“东阁”、“西阁”该作何解释呢?愚以为木兰所居只有一个“阁”。所谓“东阔”者,“阁东”之谓也;所谓“西阁”者,“阁西”之谓也。“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可译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