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探究活动本身做适宜的反思和认知,对他们掌握探究方法和提升探究能力是有益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和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给予实施。一、正确领会科学方法教育的目标本质学习者对方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和运用,是转化为学习者相应的能力(也有人称作“过程技能”)。小学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应当有别于科学知识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更明确的探究方法的指导,从而更好地生成开展探究活动的能力或技能,而不是让学生条条杠杠地记住这些方法是什么或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  相似文献   

3.
在美术教育中,如果我们只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最多只能培养出一些画师、画匠,而培养不出真正的画家。这本是针对目前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创新”的严重现象而提出的一个警告,意在呼吁我们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要重视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好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然而,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在理解这句话时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疑惑了:那么技能还要教、要练吗?有的教师认为:技能不要教了,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探究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技能还是要教、要练的,有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有创新……于是,在实践中,有的老师在技能的教学方面显得束手无策,始终徘徊在“教与不教、练与不练”的十字路口;有的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让幼儿在枯燥乏味的模仿练习中学习;有的老师则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摸石头过河”,使幼儿走了很多毫无价值的弯路……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师问我“你找到教育的感觉了吗?”,我茫然了。不是因为我知识的浅薄,而是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的感觉,因为我不知道理论到实践的路究竟有多远。我知道教育面对的永远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曾经质疑为什么那么多的教科书上说教育是研究教育规律的;我们知道教育要懂得尊重人、理解人,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却过多地在意知识而忘记了“人”;如果我们仅仅是把教育看作传授知识的方式,那么这个问题在15世纪印刷术得以普及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教育应该使知识充满生活的力量,教育的主题永远是五彩缤纷的生活。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忘记了在知识…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探究学习的六个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的接受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经历,他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句话,对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其中“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  相似文献   

6.
谈科学课中的“假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中"假设"的教学是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集中强化训练,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假设,假设的提出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是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能区别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知道假设需要验证以及假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7.
“运动技能”取向的体育教师教育更多沿袭的是技术教学,对“如何教”的教育知能的研究甚少,不能满足由传统经验的体育教育演进为科学的体育教育的特殊要求。而校本培训的特点是着眼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能有效地解决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的困境,弥补学历教育之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周增为 《上海教育》2022,(33):22-23
<正>“活教育”思想是站在儿童立场上的教育理解,包含了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在理解之上的教学指引以及作为教学规范的应用推广。学习“活教育”思想,可以从三个基本维度出发:第一,什么是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第二,什么是教师应有的能力;第三,什么是教育应有的成效。什么是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是“活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的核心。教师需要知道儿童怎样,才能设计符合儿童需要的学习环境和过程。“知道儿童怎样”,是遵循规律的前提,也是教师所需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是人类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说科学素养不是仅靠老师教就能培养出来的,而应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因此,“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们应在聚焦探究的全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以《研究纸》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寻找问题,确定任务,知道干什么。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有了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特别强调“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但科学的理念要变成有效的教学实践,还需要艰苦的探索。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大都注意到了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经历、体验科学,但这种经历、体验往往只停留在“手”上,学生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更谈不上理解活动的每个细节,  相似文献   

11.
有幸听了夏青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走进分数的世界”,感触颇多,收获颇多,信笔涂鸦,与大家交流。把握起点,“再三”等待——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夏老师一句“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调动了已有的认知结  相似文献   

12.
一、微格教学及其特点微格教学是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系统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微”字体现了小步原则 ;“格”字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 ,同时起着限制“微”的量级标准 (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 )。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把握的单一教学技能等。对每个教学技能进行探究 ,并借助现代化的影像设备进行教学及教学技能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微格教学自引入我国以来 ,已在各院校特别在师范类院校的各种专业课教学中推广 ,我们将该方法融入体育教学改革中 ,取得了很大成功。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教学》2007,(12):10-11
若我们想要使“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较明确的范畴,必须赋予它一些界定:“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 它是从事科学探究活动必需经历的过程,所谓的“过程”可以是外显的操作过程和内在的心智活动历程的合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20日,来自6个省的20余名科学教师约好,下午2点在e21科学探究网举办一次科学教育网上研讨会。这是e21科学探究网网友约定的第一次在线交流活动,《科学课》的执行主编姜允珍老师也来参加(顺便告诉您,姜老师的笔名是“大河”,在网上她用这个笔名;姚忆江,网友们早就知道是“忆江南”了),而网络管理员杨兰就是啊咿咿。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一讲,我们对我国当前教育(包括科技创新教育)中的第二种“不完备”即“技能与知识的教学分离”进行了概念上的基本阐明,这一讲我们继续剖析其中的原因和本质,从历史与文化的渊源给出更为深化的讨论。显而易见,根据前一讲,我们有个简单而显著的结论,即我国过去多年的基础教育是非常不重视技能的培训与教学的,这种不重视已经到了相当过分的程度,而且还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觉得这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什么问题(如果还有一点点重视的话,那也要转到职业教育范围去谈,而职业教育在我国似乎并不算入基础教育,更不会算入应试教育的范畴)。原因很简单,就是技能并不会真正需要在应试中达成必须达到的成绩(应试教育也一般不会真正实测技能,那被认为是花“闲工夫”),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不可或缺,探索精神弥足珍贵,因为它是通往真理之路。教育就是为了学生早日实现自主,只有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而我们结合黄爱华老师大问题教学的研究,着力进行构建小学数学“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个人觉得“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更适合规律性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奠宙 《数学教学》1999,(4):F002-F002,1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让我们从课堂上做起。 一、数学教学中对“创新”的理解 1.“思考”的数学教育,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新的第一步是理解数学的价值、概念的含义,以及数学思维过程,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再到  相似文献   

18.
在参与“幼儿科学教育”专题研究的实验幼儿园中,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一年四季、课上课下、园里园外,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探究的身影,时不时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实验?”“老师,我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笔者请教几位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什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的回答竟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有的老师说记不起来了;有的老师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的干脆说不知道。于是,笔者浏览了数百个有关“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网页,查阅相关文献,力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结果发现,教育专家们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理解和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靳玉乐先生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六条: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20.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为了什么?效果何以体现?这些问题在当下可谓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从原理上讲无非就是两点:一是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操作;二是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与专业素养。然而知道并接受的道理未必就能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其中的缘由错综复杂。孙琰老师朴素直白的经历叙述,“草根”气息浓郁的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教育科研之路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练,需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