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特点,尝试将小学品德学科与学科课程、德育课程等生活性、活动性、社会性较强的课程整合,可以有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新课改下小学品德课程的整合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低年级 (1- 2年级 )学生的一门新的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 ,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型的低年级课程 ,《品德与生活》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学术扫描     
鲁洁在《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从 2001年开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被列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程。新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小学1-2年级)“品德与社会”(小学3-6年级),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已初具改革成效。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小学品德课程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程始于199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1年元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小学中高年级将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基础教育新课改同步,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利用教材打通课程与儿童的生活通道,上好每一堂品德与社会课呢?  相似文献   

6.
闻讯 《宁夏教育》2002,(10):4-4
今年秋季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小学开设两门新课程。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一项通知,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在小学一至二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德育课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该门课程的实施,是该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一。因此,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变化较大的领域之一。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在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新课程力图为学生的品德学习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已成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德育生活化理论也成为新课程实验重要的理论支撑。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9.
论德育课程理念创新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进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格外令人关注。这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 ,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改革中一些新的理念不断出现 ,并被人们接受。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出台相应对策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组成部分的德育课程 ,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奠基和定向作用 ,以其凸显自身个性活力的崭新理念而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解读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实验稿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实验稿…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变化较大的领域之一。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在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新课程力图为学生的品德学习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已成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德育生活化理论也成为新课程实验重要的理论支撑。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1.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小学品德教材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可以说新课程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现,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媒介。在新课程前进的过程中,教科书的变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品德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是小学课程综合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已于 2 0 0 2年 5月 2 8日经教育部正式颁布 ,并于今年秋季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因此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谈点体会。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融合性、综合化自 2 0世纪 80— 90年代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向是课程的融合与…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改编为低段《品德与生活》和高段《品德与社会》。从科目上看,它是从单一的品德教育课走向综合的品德实践课,而从课程体系、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上看,它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实施新教材、新理念下的教学,需要教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小学德育课程。小学思品课程教学应该要在回归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加以超越,要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引领,改变课堂教学中惯用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教学是实现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全面铺开以来,作为小学德育教育主阵地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门课程更加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为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重头戏,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从理念、内容和方法都较过去的《思想品德》、《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  相似文献   

17.
谢平  包彦芳 《山东教育》2007,(12):49-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分科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小学开设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减少课程门类,整合学习内容,避免重复交叉,使分科课程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的多重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在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综合化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课程面向生活。2.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3.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委托,对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参考国外相关课程发展的趋势,对中国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初步探索:将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生活实践》等课程合并,在小学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在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我们主持、参与制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国家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发的多种新教材也已通过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正在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并将很快进入大部分小学。本次德…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将进行大改版,改版后的教材是啥样?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如何运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中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呢?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大胆尝试,引导教师运用课标走进新课程,把握教材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