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括机会均衡、资源配置均衡和质量均衡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依据三个方面呈现出阶段性递进的特征。优质均衡是在基本均衡已经达成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级的均衡发展目标,是以质量目标提升和质量结构优化为宗旨的质量均衡。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资源配置均衡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进入当代教育改革的视野。本文从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提供E-learning个性化学习方式以及创建虚拟教育社区四个方面论述其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底线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应该如何解释?实践中存在着缺乏限定性、取向精英化、忽视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何以发生?政策、理论遭遇到复杂性实践、隐性制度化依然延续旧传统、评价失衡造成的发展困境等都值得检讨。实施兜底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合格均衡的评价取向、体验均衡的教育关怀、特色均衡的差异思想,有望推进一种底线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资源配置均衡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进入当代教育改革的视野。本文从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提供E-learning个性化学习方式以及创建虚拟教育社区四个方面论述其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相较于基本均衡,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在硬件设施、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师资均衡、校干均衡、生源均衡乃至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优质均衡,贵在优质,重在均衡,坚守义务教育的本质,牢牢把握优质均衡的正确方向,在推进优质均衡的过程中,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并且要升华对义务教育极端重要性的认知,为加快优质均衡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和各类学校正在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懈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努力 让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均衡起来;采取结对、捆绑、兼并、集团化等多种形式从软件上努力促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做法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出现的问题也值得认真反思和研究:首先,最适合 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什么? 其次,学校规模过大是否背离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其三,均衡是相对的,不 均衡是绝对的。其四,教师才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8.
江苏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面临着六个方面的挑战,即软与硬、普与优、大与小、厚与薄、公与民、南与北的问题;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资源均衡配置为关键,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补充短板为重点,加以切实解决,真正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多,应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解读国内多数论者所认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我们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拿取一给予,即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公平"处理(而不是绝对公平的处理).只要拿取一给予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小于给予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这种拿取一给予就应该持续进行,直到税收中同等资源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与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相同为止,否则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不会达到最优.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制度的底线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名学者评论中国教育”专栏,以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就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冰点问题发表各种建设性见解。一事一议,或提出问题,或分析评论,力求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激活中国之教育学术。特邀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参与,以教授和博士为主办成一个高层次论坛。各位同仁可就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写成评论,每篇2000-3000字为宜,诚请各位同仁在百忙中赐教赐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表现在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城乡间发展不均衡,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的不均衡,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不均衡。通过分析中国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给出了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之策:缩小经济差距;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中央与省级政府教育财政平衡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量预警系数。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发展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保障均衡、合理流动、学习培训等三个方面探索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途径,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后,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成为世界各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从教育立法、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补偿教育等三个层面对中美两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其启迪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障“人人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南非政府通过许多机制和措施来切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对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均衡义务教育发展是义务教育性质的内在规定,也是我国实施全面科学发展战略的需要。文章研究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的义务教育发展的县域间差距及其均衡。研究表明:边境县(市)的义务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云南省西部、南部和东南部边境县的义务教育比西北部和西南部发展现状好;边境县(市)内部义务教育质量差距较小,均衡度较好,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均衡度差,教育机会差距最大,均衡度也最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在资源有效配置和资源平等配置之间进行价值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制度安排。政府要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前提下,根据罗尔斯的公平性差别原则,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并通过行政决策与干预,整合教师资源和其它办学条件资源,引导生源的流向.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县级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运行系统。以县级区域为地域单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更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均衡发展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市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合力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出现了不平衡发展。尤其是贫困山区,如果再不能得到上级政府的合理资助,现有的义务教育成绩将得不到巩固和提高。从公共经济及财政理论视角出发,设计义务教育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模拟转移支付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goal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is both a matter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a practical educational issue. At present, people are mostly concerned with the unbalanced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ts causes, and issues regarding its administration. Various modes of production, policy choic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have been the practical, historical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the emerg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school selec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school selection, the strength of family and school social capital is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and it has increasingly negative effects: circumventing the policy of going to school near home, aggrava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families because of family and school social capital, and therefore damaging the prospect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On this account, we present a constructive proposal for government policy to reduc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by means of reasonable policy choic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ith prerequisite balanced allocation of school resource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reduces the role that family and social capital play in school selection and constructs a benign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herein school social capital works to placate social issues arous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of families and schools in school selec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Beijing Shif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8, (2): 24–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