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学》2007,(11):99-99
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862”课程资源为载体,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862”课程资源研修课程方案。学校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育处负责实施,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862”课程资源研修方案,制定出各教研组“862”课程资源研修计划。研修活动激发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并将研修结果自觉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就是相对于“开发”而言的,或者说是相对于“发现”而言的。没有发现者的发现,资源就会被视而不见。在我们周围,可资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但并非所有的资源都能成为课程资源。无论是哪种资源,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物,它们不会自觉地进入到开发者的视野中,需要开发者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加工,使其满足开发者的合理要求。另外,课程资源本身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价值,需要开发者去发现。  相似文献   

3.
以前的课程观念,认为教材(实际上过去的“教材”概念往往是指规定的文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讲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认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埃及基础教育多学科综合课程诞生于埃及教育体系全面转型的背景下,旨在从公民素养、技能、价值观、学科知识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课程包含了社会问题、生活技能和学科知识三个内容向度,课程设计采用主题单元的组织模式,为阿拉伯语、数学两门基础性学科开设“窗口”时间,同时注重多学科综合课程同整个课程体系的协同互动。课程实施体现了从“存储式教学”到“建构式教学”,从“单一的学习资源”到“丰富的学习资源”,从“基于试卷的评价”到“基于量规的评价”的教育理念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一个“高频词”了,教科书是课程资源,但却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师生双方个性化的成长背景、阅历和经验都可以支撑课堂教学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一课程目标的提出,使校本课程这一凸现个性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当地就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怎样利用乡土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我校实施新课程的举措之一。在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让教师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让学校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才能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才能把“根”留住。  相似文献   

8.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能丰富课程内涵,扩展课程外延;能使教学融入生活、走向开放;使教师角色蜕变、范式更新;使“教材”变“学材”,实现转型与“换脸”。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有教科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呢?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从资源概念中的“凡是”和“一切”.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的广泛。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课程改革实验区。  相似文献   

10.
“课程开发”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此,老师们普遍感到难度很大,农村教师更是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农村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对其进行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既是对课程资源的极大拓展,对学生学习人生的极大丰富,也是打造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看看罗江县蟠龙学校师生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做的初步尝试,你会发现:“校本课程开发”并非那么遥远,“亲近”它就是这么容易。  相似文献   

11.
杨金 《云南教育》2003,(5):14-15
说到语文课程资源,不由得使人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两句诗。《题庐陵萧彦毓诗卷后》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示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学本身就需要充分向课外挖掘、扩展课程资源,探求充沛的源头活水。如今,语文教本有了多本选择的余地,例如我省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选择,内容也由原来的八个单元缩编为六个单元。但除了课堂教学资源外,还应该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为将来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各地区都…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任何课程要想获得理想的结果,资源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开放课程资源”并非新话题,在这几年里,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倾注了不少心血在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上。我们看到,开放课程的步伐不断前进,但是,速度还不够。首先缺乏一个良好的机制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建设与完善,其次,难有一些真正“精致”的网上课程出来,这些都制约着优秀资源的产生。您对开放课程有何建议与感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突破了长期以来教材的一元化和把课程窄化为教材的观念的束缚,课程资源的意义日益凸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要求打破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禁锢。过去,我们把教材看成是“整个世界”,但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陈亚鹏   《山东教育》2006,(1):127-127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  相似文献   

16.
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成为课程资源,要使普通事物转化为课程资源,一定要悟到普通事物与教学之间的联系。我们为教师选择的两个案例,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涵玄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教师“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现了课程资源的意义,不再把教材看作是“圣经”。它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工具,一个“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种“范例”,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与课程密不可分。没有课程资源,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改革设想也难以实现;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落实及课程整体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不仅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度和广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课程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而具有课程资源意识和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有一段时间,然而其理念还仅停留在一些教师的口头上,并未“内化”、落实到课程实践当中去。实际上,有些教师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意识还相当淡薄甚至冷漠。正是由于欠缺这种意识,因此对身边“常伴永相随”的海量课程资源,竟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相似文献   

19.
刘宝珍 《天津教育》2014,(23):12-14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现有课程的一次重大改革,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研发与利用又是校本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课程资源整合的必然性、课程资源开发的愿景、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效四个方面,谈一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套系统工程,因此,创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小学科技创新课程为例,对科技创新课程培育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课程资源从“点点用”到“改改用”,最后“创创用”的良性产出机制,建立“智能+”全媒体课程的服务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