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童日记,[匈牙利]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著,简伊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恶童日记》是一本让人震惊的书,作者从各个角度挑战着读者的阅读体验,主题首先惊世骇俗,一直以来我们对“恶”避之不谈,一味尊崇“善”,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如此正面集中地描写“恶”,相比于善的单薄虚妄,恶坚定有力,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2.
友直 《档案管理》2004,(6):35-36
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工作生活的时间长了,优点缺点都会“暴露”无遗,也即人们常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力——有好有坏;人心——有善有恶。  相似文献   

3.
魏计星 《大观周刊》2012,(28):58-58,61
犯罪根源的研究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对犯罪根源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人性问题。古今中外对人性的善恶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概括起来有性善论、性恶论、有善有恶论和无善无恶论。人性之恶可以表现为自私、攻击、嫉妒和纵欲等方面。人性之恶是犯罪的心理动因和原始动力。人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控制人性之恶,这样才能使人类自身得以发展,才能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4.
早几年,我很欣赏过电视中转播的国际大专辩论、那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场面让人开了眼界。后来我不喜欢了,甚至有点反感。因为这种辩论采用正反方制,甲方说好乙方一定得说坏,非此即彼,离开了丰富多彩的客观现实。比如人之初本无性善与性恶之分,但辩论的策划者却出了“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题目让双方对抗。于是正方竭力证明人性善,反方拼命证明人性恶。最后反方复巴大学取胜。但这能说“人性恶”就是真理吗?令人尴尬的是1965年在北京举办的那次国际大专辩论,辩题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中国人又是抽到叵方。尽管南京大…  相似文献   

5.
杜骏遥 《视听界》2007,(4):96-97
德国人瓦特松说过:“恶享有某种特权。它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坏蛋身上有一种引人遐想的力量,而这是任何一位美德的使者都望尘莫及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个有关恶与善的命题引起过很多社会学家的争论,德国的社会学家弗朗茨·M为此还写了一本专著叫《恶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并且因此而获得1999年德国图书金奖。可见人们对恶的关注以及被恶吸引时的无奈、羞愧和困惑。  相似文献   

6.
小王子之逝     
法国作家圣·埃克逊佩里的《小王子》自问世以来经久不衰。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主要因为它不是一部简单的童话,而是一部哲理童话,它溶入了整个生命哲学,阐述了“驯养”等人生哲理。本文重点分析文本的叙述可靠性,亦即小王子之死。作为至善的代表小王子终究遭遇到恶。面对恶,小王子亦无力。但为了履行对玫瑰花的责任,小王子只能被恶吞没。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模糊语言?所谓模糊语言,就是由概念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如“大”、“小”、“长”,“短”、“好”、“坏”、“善”、“恶”等)构成的语言。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早就说过:“人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模糊语言。不可能处处使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这是因为人类生活、人的性格和感情都县有模糊性,表现和描写人类生活、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8.
沉思录     
1.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我一一作为知道善和恶的性质.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作为知道做了错事的人们本性是与我相似,我们不仅具有同样的血液和皮肤,  相似文献   

9.
钱晓文 《青年记者》2016,(34):87-90
媒体情报功能的影响及成因 1.从媒体从事情报活动情况的影响来看,其情报功能与新闻宣传等功能是并行不悖的关系,类似“耳目”与“喉舌”之间的关系;情报功能扩大了媒体的服务对象和范围,但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目的可能导致媒体“为恶”(服务法西斯战争)与“为善”(服务抗日战争即反法西斯战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彭玉萍 《大观周刊》2011,(47):201-201,197
本文首先阐述了奥古斯丁对人堕落前的自由意志状态的描述。奥氏通过基督教的启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之处,对人堕落前的自由意志的状态进行了分析。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赐予人的自由意志一定是善的。奥氏认为恶并非来自上帝而来源于人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1.
有人曾问我:“作为通讯员,你敢不敢写批评稿?”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想到,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既有大量可歌可泣的“真、善、美”,也有某些可憎可恶的“假、丑、恶”,我  相似文献   

12.
南宋周煇所撰《清波杂志》是一部主要记述宋代社会和文化的史料笔记(本文采用刘永翔《清波杂志校注》本,中华书局1994年9月第1版)。它虽为周煇“暇日因笔之”之作,然“列圣(指北宋列朝帝王)家法之盛,大臣启迪之忠,皆可书而诵也”(卷一)。作者的好友张贵谟为《清波杂志》所序亦云:“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又如同时陈晦跋此书云:“感时们怀旧,奖善黜恶,断断然有补风教。”稍晚于周煇的张岩也在跋中云:“此志有关于风教者甚多,渠可不传远乎!”。可知,政治教化的追求与崇尚乃《清波杂志》的主旨所在。正是基于此种思想,《清波杂志》记录了北宋新旧党人、尤其是新党诸人的事迹。本文拟就志中所录北宋新党诸人事迹作一评析,以期对于北宋新党诸人、乃至北宋新旧党争有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闻仲 《报刊之友》2002,(1):26-27
对化名人的介绍、追踪和研究,一直是报刊传媒和出版界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更是热潮迭起,呈极盛之势。但笔从某些报刊发表的林林总总的章中,也察觉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不时有人对鲁迅等化伟人“骨头里挑刺”,贬损嘲讽,肆意调侃,比如攻击鲁迅是“乌烟瘴气鸟导师““反动性不证自明”“几篇杂已没有什么看头”等等:另一方面有些人在他们的童中对胡适等人则隐恶杨善,  相似文献   

14.
运城日报从今年起,在全国地市首家推出四开四版双周刊《漫画版》,从而成为人民日报《讽剌与幽默》、新民晚报《漫画世界》后创办的全国第三张漫画报。 运城日报《漫画版》,坚持弘扬主旋律,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寓教于乐,图文并茂,有“新闻漫画”、“公益漫画”、“漫画大观”、“人生色板”、“漫画展厅”、“商界漫步”、“漫画漫话”等栏,积极探索走漫画通俗化大众化的路子,受到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道德是网络编辑从事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规则、理想的方式。道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为维护公众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即“善”;另一个方面是为维护个人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并用这些行为准则来压抑和约束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强大到足以突破这些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就构成“恶”。前者是“超我”的要求,后者是“本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二元档案实践及其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存在于档案实践中的“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整理”两种不同实践的认识和比较 ,描述了二元档案实践及其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景祥 《大观周刊》2012,(50):314-314
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它既是人们认识真、善,美,辨别假直、恶的基本方法,更是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把握规律性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学习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兽性     
观其 《青年记者》2010,(5):80-80
国人潜意识里有种“公共崇拜”,涉及公家的就是好的;国人潜意识里还有种“科技崇拜”,越是新的越是发达的就越是好的。这很容易导致“体用不分”,混淆“是”与“应该”。新闻,关乎真相,关乎民主,关乎公正,但新闻并不等于真相、民主、公正。新闻其实无所谓善恶,或者说新闻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  相似文献   

19.
主动承担起江边救援责任的老年冬泳队,高价打捞尸体的、被视为冷血的捞尸人,陷于道德讨伐的江边渔民,声言“无能为力”的相关公职人员……未及走出对三位因救人而溺亡的大~学生的感动,舆论开始聚焦于事件背后的善与恶、冷与暖、罪与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深入事发地,带回了许多第一手的、独家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恶时辰》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62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小说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无名的小镇,小镇笼罩在暴戾、虚伪、压抑、冷酷的氛围之中。而小镇上的人们——法官、检察官、神父、理发师、电影院老板……包括象征着独裁的镇长,无论是谁,都无法置身于令人动魄惊心的“恶时辰”之外。“恶时辰”之中,没有不恶,只有更恶。“恶时辰”里的社会,是一个让人感到绝望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