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内化的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作用的正方发展,是学生内在思想转化过程与外部环境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强调用德育外因的积极因素作用于内因,并强化内因的积极因素,消除、削弱或转化德育内因的消极因素,顺利实现德育内化.  相似文献   

2.
许华 《教书育人》2002,(12):4-6
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内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德育内因,是指学生内在思想矛盾;德育外因是社会环境的制约性。德育内化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结合后,在又统一又斗争中达到正向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结果。所以德育过程要十分重视德育内因培植与外因优化。一、德育内因培植:发展学生个性德育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和消除其消极因素,需要教育去培植和开发学生内在优良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形成完善的个性。(一)个性涵义与特点1.个性的涵义。在社会生活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存在着。所谓个性…  相似文献   

3.
论德育的内外因相互作用及内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内、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但德育内、外因相互作用并不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从效果论角度辩证地看 ,德育内化是德育内、外因相互结合后 ,在既统一又斗争中得到正向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 ,德育过程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德育内外因的积极因素 ,努力克服和消除其消极因素。这样 ,德育实践才能自觉地步上“内化”之路。一、德育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谓德育内因 ,是指学生内在思想矛盾 ;德育外因是指社会环境的制约性。可见 ,德育内化的实质是德育内、…  相似文献   

4.
增强德育实效性,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德育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的根源,是德育的要求不能有效内化。所谓德育"内化",是指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思想深处发生变化。德育的内化过程,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过程。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较多地关注教师对学生直接教育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学生集体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实际上,学生生活在集体中,集体的风气、集体的舆论、集体的活动和交往、集体中的榜样等等,是使道德内化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机制。要想增强德育实效性,必须重视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樊有平 《教育与职业》2008,(12):116-117
德育是由作为内因的个人和作为外因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完整体系,个人在德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能动作用。文章着重探讨了青少年学生德育的个人内化过程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有德育模式面临着主体性错位、形式上单调和有效性欠缺的现实困境。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中突出大学生道德选择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以及追求大学生道德选择内在统一的积极因素,寓大学德育实践中追求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和谐、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和谐、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和谐,对指导高校和谐德育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德育内化几个问题的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教育探索》2008,3(4):108-109
德育内化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固化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过程,是德育内化与外化彼此结合、互动的过程,是外部的社会道德规范逐渐为学生所同化的过程。只有弄清德育内化的内涵、德育内化的作用以及德育内化与外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德育内化。  相似文献   

8.
从德育内化环境外驱力和德育客体内需性契合度把握,德育内化内容与形式选择、德育"递减效应"掌控三个操作性方面比较中日德育内化过程的差异,为我国德育内化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鉴。具体来说:一是灵活处理德育环境外驱力与德育受体内需性契合度问题;二是德育内化过程必须抓住认知机制和情感机制的合力;三是德育内化过程必须将理论灌输和实践体验结合;四是德育内化工作的实施上注意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德育内化是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因素发挥作用的最突出表现。文章着重分析了德育内化的心理活动过程。提出了促进高校德育内化应实现德育指导思想由“制度规范论”为主到“诱导创生论”为主的转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他们的德性水平;应面对现实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德育内化是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因素发挥作用的最突出表现.文章着重分析了德育内化的心理活动过程.提出了促进高校德育内化应实现德育指导思想由"制度规范论"为主到"诱导创生论"为主的转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他们的德性水平;应面对现实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生的品德认识是德育内化运行过程的基础,为了顺利运行德育内化过程,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学生的品德基础,传递德育信息;健全教师集体,提高教师集体的品德认识;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实现品德认识的升华,更好地促进德育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效果,实现德育的目标,笔者认为德育的外铄是不可少的,而德育的内化更是不可缺少的,在德育实施时,必须注意外铄和内化并举,强调内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职德育重在促使道德内化。个人信念是道德的根本作用方式,道德要求可以内化为个人信念。显性德育是道德内化的主渠道,隐性德育是需要重点建设的渠道,自身道德修养是道德内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吴瑶 《文教资料》2010,(30):171-173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巨大困境和严峻挑战。德育理论研究者及一线工作者必须改进和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和机制,而改进与创新的基本路径之一就是更加重视大学生对德育的内化。本文在分析高校德育现状,以及德育内化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德育内化状态的具体症结,以深入剖析该问题的内部原由,从而为该问题的实际解决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5.
德育内化是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实现内化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肩负着学生德育内化的重任。长期以来,由于受评价方式的制约,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德育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弱化了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那么,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实现学生德育内化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6.
裘指挥 《江西教育》2001,(11):24-25
当前德育实效不够理想的原因,从根本上看主要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对德育过程的本质和特殊性的认识不透。特别是许多德育工作者习惯于把德育过程等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忽略德育过程中的“特殊双主体结构”,未能深刻理解德育过程固有本质赋予德育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等的特殊意义。本文拟就德育过程的本质及其特殊性做一点探讨。一、德育过程本质的界说根据唯物论的观点,在事物发展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对象这一内因的能动作用,德育工作者的作用是组织适合德育对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认同低效的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者建构自己的品德首先要内化德育内容,而认同是内化的关键环节.但在高校德育中,由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者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提高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应优化德育内容,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学校德育目标一是口号高,二是目标大.德育内容思想政治色彩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新课程德育标准严重脱节.本文所研究的德育生活化,使学校的德育目标基于生活,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并融为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德育内涵,激发道德情感,并加以内化和升华,从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育。本文从德育内化的必然性,以及学生内化的条件和机制,论述了学生内化对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精神文化建构中的重要内容是道德和道德教育。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外国教育名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德育思想流派。梳理部分外国教育名家德育思想的积极因素,批判地借鉴,为我所用,对推进当前我国德育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