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一节中详细介绍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其导师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1546-1601)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时,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问题,所得结果与其导师的数据至少有8’的角度误差,开普  相似文献   

2.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曾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而他所发现的三大定律就是明证.在1609年开普勒用数学方法发现了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之后,整个国家政局不稳,宗教斗争严重,炮火连天,哀鸿遍野.开普勒被迫离开首都布拉格,居住在多瑙河边的一个叫林茨的小城里,任数学教师.这天早晨,他凭桌傍窗,望着窗外多瑙河面上粼粼水波,不觉犯了愁思,直瞅着那河,像个木头人似的呆坐了很久.过去是绝没有这种情况的,只要一靠近桌子,就像磁石见铁一样埋头写作、计算,而近来他有种说不出的烦躁和凄凉.他这个数学家已名存实亡.他想起1611…  相似文献   

3.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它是描述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快慢的规律.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103-104页表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及其数学D3表达式R^3/T^2=k,并指出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开普勒常量.但教材没有给出开普勒常量k的值,也没有说明其值决定于什么.本文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知识,分析k值决定于什么因素,并说明开普勒定律常量在天体问题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开普勒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导出开普勒常数C的具体数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牛顿的原著出发,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牛顿对开普勒第二定律证明思路和方法,通过结合史料与现代教材的对比来分析牛顿证明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杜正国 《物理教师》2002,23(4):43-44
高中《物理》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版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中提到了第谷和开普勒 .第谷·布拉赫于 1 5 46年出生在丹麦的斯甘尼亚省的一个律师的家庭 ,从小受到他伯父佐治的照护 .第谷 1 3岁时 ,被送到哥本哈根读书 .他的伯父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 ,但是第谷并不热心于此 .1 5 60年 ,一次对日偏食的观测 ,使第谷的注意力转向了天文学 .他得到了一本托勒玫著的《天文学大成》的抄本 ,攻读了一年左右 ,对“地心说”的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的伯父不同意第谷研究天文学 ,1 5 62年 ,伯父把第谷送到莱比锡大…  相似文献   

7.
在第谷·布拉赫(1546~1601,丹麦人)和开普勒(1571~1630,德国人)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行星轨道是圆,无论是托勒玫还是哥白尼,都认为星球是作着圆周运动.第谷第谷·布拉赫是观察力极强的天文学家,一辈子观察记录了750颗行星资料,他观察各行星的位置误差不超过0.67度.就是数百年后有了现代仪器的我们也不能不惊叹他当时观察的准确.第谷在1596年就看到开普勒出版的《宇宙的奥秘》一书,感到他是一个天才.于是从德国招他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开普勒身体瘦弱,眼睛近视又散光,观天自然很不合适,但是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数学哲学头脑.第谷去世前,将观察数…  相似文献   

8.
开普勒(J.Kepler,公元1571~1630)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  相似文献   

9.
竺彦君 《物理教师》2004,25(2):10-11
开普勒在发现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和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以后,一直希望再找一个对于太阳系一切行星都适用的普遍定律,以表达“行星距离太阳愈远,运动愈慢”这个显然的事实.最后,经过9年的顽强拼搏,于1619年出版了《世界的和谐》一书,其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新发现的定律,并把它称作和谐定律,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
约翰·开普勒(JohannaKepler,1571-1630),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相似文献   

11.
对开普勒的一生,通过研究文献进行了描述,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天空中的立法者。他第一个真正发现行星运动规律,他的三大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铺平了道路。他的一生勤奋好学,淡泊名利,孜孜不倦,献身科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有一种倾向认为:科学与宗教没有本质区别,科学与宗教可以互补和融合,甚至提出宗教可以指导科学的发展。其啧啧称道的案例之一是,笃信上帝的开普勒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本文着重分析了开普勒的自然哲学思想,从而说明他心目中的"上帝"只是"理性"的代名词,开普勒取得的科学成就完全是理性活动(包括科学观察)所结出的硕果,是"摆脱宗教"的成果,而不是靠什么万能上帝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开普勒(Johannes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幼年体弱多病,12岁时入修道院学习.1587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在校中遇到秘密宣传哥自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在他的影响下,很快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忠实维护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刻理解开普勒方程,介绍了三种推导该方程的方法,并借助外辅圆来说明方程中偏近点角的几何意义.其物理意义,开普勒方程是关于行星运动微分方程组的一个积分,由于引入了辅助量E,使数学表达式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15.
Stellarium天文软件具有实时记录天体数据、实时模拟天体运动等优势,成为实现物理过程、模型建构、数据可视化教学的有力工具。基于该软件对开普勒第二定律进行教学研究,呈现规律发现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同时,为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素艳 《物理教师》2011,(11):51-52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开普勒无疑就是他所指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开普勒问题的另几种推导白学义研究一质点在场力和质点到某一白定点的距离hiV$hy.Fi’。tguhfk“ghi4gh,if#,-4~l‘IEit‘g开普勒问题。在有心力作用下。通常求解开普勒问题是根据角动量守恒并作变换。I一上u而得出个易于求解的微分...  相似文献   

18.
约翰尼斯·开普勒(Kepler,Johannes,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以确立行星运动三定律著称于世,被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1571年12月27日开普勒生于德国符腾堡.他自幼体弱多病,家境贫寒.13岁进入教会学校,少年时代的开普勒因为体弱多病而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使他比起其他小朋友需要付出多一倍的时间和心计才能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了开普勒定律的功绩。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出地球、太阳、银河系的天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郑磊  李学 《物理之友》2023,(7):8-10+13
在常规教学中未经铺垫直接给出开普勒定律,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借助Mathematica软件的数值计算和3D建模功能,仿真呈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动态轨迹,引领学生“重走”开普勒的探究之路,通过观察、猜想、总结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开普勒定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