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沧海一粟:看了2006年《档案管理》第2期、第3期先后刊发的刘东斌先生的《档案鉴定——为谁鉴定》和《档案鉴定——由谁鉴定》两篇文章,我很受启发.想到了“档案业务指导应当对谁指导、由谁指导”这一看似很平常常的问题.可真要回答,大脑却一片空白,觉得怎么回答都不太合适。深感困惑.特说出来请教大家!也许经过讨论后会得到一些大家相对比较认可的答案.对我们的业务指导实践也许会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走上档案工作岗位后,我深感到自己业务知识贫乏,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我走上档案专业自学考试这条路,开始了艰难的求学历程。丈夫自封为“陪读先生”,说我是“两耳不闻家务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进了自学考试的“无底洞”。每天晚上,不是去单位加班就是在家看书学习,记笔记或者做作业。双休日更不例外,因为那是上辅导课的时间,万万漏不得。当我奔波于单位和学校之间扮演一个好职工和好学生的角色时,当我为争取那一门门功课考试成绩合格而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时,再想演好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多少已有些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3.
“是人民伟大英明啊!”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管工作多忙,每年春节都要到当地基层政府向民众拜年.1941年春节前一天,毛泽东一早就来到枣园乡政府,说:“今天第一件事是给大家拜年,第二件事是征求大家对当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大家听毛泽东这样一说,谈起边区兵强马壮,抗战形势大好,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党中央和民众心连心.毛泽东摆了摆手说:“不不,大家要谈我们不足的地方,谈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在场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谈什么是好.毛泽东看了看大家,恳切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相似文献   

4.
裴桐 《湖北档案》2001,(1):13-14
1986年我在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举办的全国档案学研讨班讲过一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问题,讲稿收入档案出版社出版的&;lt;档案学理论新探索&;gt;一书中.最近我有机会去四川、湖北看了几个市和县档案馆,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党的“十三大“报告发表了,大家都在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5.
裴桐 《湖北档案》2001,(2):13-14
1986年我在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举办的全国档案学研讨班讲过一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问题,讲稿收入档案出版社出版的&;lt;档案学理论新探索&;gt;一书中.最近我有机会去四川、湖北看了几个市和县档案馆,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党的“十三大“报告发表了,大家都在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乖书”作了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南,一般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薪的答复.大多是年龄不大的人给的:“我一看书就头晕。”为了健康而不读书,理由十足。  相似文献   

7.
青橄榄,你们都见过吧;它的味儿,大家都尝过吧;它苦中带甜。曾经,我们的“橄榄”却是无味的。在早些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压根儿就不想读书:一是没钱买书看;二是时间不允许。农家么,就是这个样,两条泥腿总离  相似文献   

8.
现在,全国档案界正在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大讨论,在这里,我想结合这次大讨论,就如何正确对待档案工作岗位,谈谈“平凡与不平凡”的问题,与大家作一次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9.
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得到一本正版图书。这种事情在许多人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然而.2007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展位的“按需出版”实验区,一家名为书谷的网站打着“你看书,我买单”的口号,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让大家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新鲜感觉。作为印刷从业人员.更是对这种模式充满了好奇。因为这些书是利用数码印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谭映辉 《档案时空》2017,(12):42-43
我与国土档案结下了深厚的缘,它走进了我的梦. 记得中专毕业那会,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档案管理》这一科目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说这本书厚厚的,看上去就非常难“啃”,可比起其他的书籍,我更愿意多花心思去学这本充满着逻辑性、层次性而且实用的书.它的一章一节,井然有序,我看了无数遍都不厌烦,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仿佛置身于档案库房翻阅、整理着各种陈年档案一般,我喜欢这种静静的、默默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看了你们为写《抗渡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历史警示》一书而搞的灾情摘要.使我了解了很多。深受启发和教育。原来模糊的一些想法,趋向于明确:原来不知道的一些事情.也向我脑海里聚集。可以说.摘要虽粗疏.还是向我们提供了一把了解当年情况的钥匙。今天,就如何去破这个题,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今天省文化厅召开全省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总结“七五”期间的图书馆工作和组织实施“八五”图书馆计划,这是十分必要的。公共图书馆,应该是文化的摇篮,哪个地方图书馆多了,哪个地方的文化就发达;哪个图书馆的书多了,看的人多了,那里的人才就成长得快,就会人才辈出。我们的工作岗位是比较清贫的,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崇高的,因为我们用图书馆来培育出一代一代的文化人、知识界。大家长年累月在图书馆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了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我首先代表省政府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希望与会同志总结这几年工作  相似文献   

13.
赵真 《浙江档案》2008,(1):55-56
为了更好地为基层档案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平台,本刊特与业务指导部门联合推出"基层连线"。这是一个面向基层的互动栏目,在为大家提供业务知识、疑问解答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把有关需求和建议告诉我们,以便把栏目办得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馆读者借书不按规定时间还书的比较多,每年至少有二、三百人。以后虽经过多次催收,但总有一部分读者长期不还书。这样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就更多。仅以74年至77年为例,就有475人长期不还书。这个问题成了图书馆工作的“老大难”。特别是一些群众喜爱看的书,往往借出后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不还,在亲朋熟人中反复传阅,以后还到图书馆时成了一本破旧图书,广大读者想看看不到,而图书馆在这本书借阅登记卡上还只是流通一人次。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7,(3):43-43
开场白:《企业重组话档案》是个很宽泛的话题.又是个很敏感的话题,还是个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到普通档案员都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了我们所在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出类拔萃.也为了我们钟爱的档案工作能得到相应发展,至少少受冲击.希望大家都能畅所欲言,献计献策。重拍《红楼梦》搞了个海选,天下人才不拘一格应召而来;铁路系统有个L单位。档案人就企业重组无拘无束地“海侃”,也道出许多真情实感。《企业重组话档案》最需要的稿件:就是您放松心态后的一番“海侃”。而不是道貌岸然地讲官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98年开始分管档案工作,至今已有十年了。“十年寒窗”,我对档案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对档案工作和档案人越来越敬佩和热爱。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它不仅反映历史事实,发现历史规律,传播历史文化.评说一方人物.还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在社会实践中.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纵横交错的经济活动,都需要用档案来记录、印证、裁决、开发、沟通、保障,否则市场经济就难以健康持续地发展和正常地运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借助档案,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17.
小徐同志: 你来信说,你看了《新闻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九期上的《“私访”违背新闻道德吗?》一文后,对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搞不清楚。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以供参考。首先,我不赞同将“私访”一词引人新闻采访学。“私访”一般是指旧时官吏隐瞒身份、改换服装到民间调查。现在,连我们的交通部长,省长以乘客、顾客的身份去了解下情,大家也不称之为“私访”,何况我们记者的某种采  相似文献   

18.
黄裳谈巴金     
一九五六年我到四川去旅行.过成都时曾去访问李家(巴金老家)的旧宅。不记得那地方已经改为一个什么机关了.只在大门口张望了一下.远远地看了可能曾经是巴金的卧室和书房的屋子.就走开了。我没有走进去.没有去看花园.没有去凭吊鸣凤自沉的湖边“遗址”。这就证明我的“历史癖”并不太深.头脑也还比较清醒。不过我当时确是有着一种小小的计划。我想.  相似文献   

19.
1一个新理念的产生,往往从结识一些新朋友开始。大约是1997年的春天,广州一个老朋友向我推荐,在神秘的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草原部落创作室”,其部落“酋长”贺雄飞,正在编辑一套百角杂文丛书,希望我选一些杂文去出一集。我想了想,说,看看他出的书再说吧。这一“看”,就看去了一年时间。这期间,看到了“草原部落”组编的许多书,有六本一辑的《杂文百角丛书》,有经济新观念的《儒商时代》、《犹太人之谜》、《资本家的秘密》,有“大家文丛”《贾平凹  相似文献   

20.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新兵,又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包子”,不仅古籍方面的知识极其贫乏,就是现代书籍的知识也相当缺乏,很希望有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籍出版,以弥补自己业务知识之不足。最近,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读了三联书店新版的唐弢同志的《晦庵书话》,觉得实在是一本好书,尤其对我们这些“新出版”,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业务的一本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