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振秀 《江西教育》2009,(12):48-48
捧着2009年第6期《江西教育》(B版),看着那印有自己名字的文章——《难忘讲台情》,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和《江西教育》的邂逅。  相似文献   

2.
从走上教坛的那一刻起.便与你结下不解之缘.从内心深处走近你,结识你,了解你,读懂你。时光荏苒,寒来暑往,不知不觉中同你携手二十个春秋,对你倾爱有加。  相似文献   

3.
《阳光搜索》2005,(3):62-62
这本书是大家熟知并喜爱的已故学者,作家王小波的一部杂文自选集。全书分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部分。王小波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我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这就是真实使我们不再浑浑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间。因为他我们知道这世界还有智慧,还有有趣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如黑格尔所言,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思想的精神家园。柏拉图经历了十余年深沉的思考,取其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之精华的《理想国》,今天依旧散发着绚丽的教育之光,它是一种寄托,一种憧憬,它是教育精神家园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人生难免悲欢离合,关键是在挫折面前个人的选择。独自埋葬痛苦才能深觉其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蜕变获得重生。在沉寂的地坛里,史铁生觉其孤独更觉其宽容,在超脱痛苦后,他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10,(1):24-24
2010年4月,《江西教育》将迎来她的60华诞,拥有60个流光溢彩的春天!60年,岁月轮回中的一个甲子,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过去的60年里,《江西教育》承载着“宣传江西教育事业,服务江西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阳光总是让人期待,在偏远的山乡更是如此.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手里捧着一本飘着油墨香味的<江西教育>,让人感觉温暖更近了.这就是属于我的初冬的早晨,一位山乡教师的"阳光早餐".  相似文献   

8.
它是不幸的,狗群的混淆影响让它失去了与父母同类的沟通,最终被狼群遗弃;它又是神圣的,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草原狼高贵的天性;最后,它被人类改造,被钳去了上天赐给狼的神兵利器,在后来的抗争中走完了自己短暂而悲壮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学校安排.近年来我主管学校“打造名师工程”工作。因此,我经常到课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在评课活动巾.不少教师听了我的点评和建议后.总爱问我是怎么掌握课改方向.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怎么提高教研能力、专业水平的,我总是诙谐地回答:“我有一个吹枕边风的老师——《江西教育》(B)!”  相似文献   

10.
刘家宏 《江苏教育》2007,(11):63-63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报刊中,每逢拿到新来的《江苏教育》,闻着油墨的芬芳.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因为,《江苏教育》与我一路相伴,走过了13年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已是高等学校面临的紧迫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式,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新课题。通过我校网站(江南雨)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老读者.因为喜欢,所以我一直把《江西教育》(B)当做最好的朋友。多年来,《江西教育》(B)以独具特色、主题鲜明的版面,理论精辟、文笔生动的文章,尤其是那些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教学心得、随笔感悟,让我犹如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知音。曾记得那一次次忘我阅读.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让我一次次地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3.
14.
《教育学术月刊》2005,(2):F002-F002
《江西教育科研》创刊于1984年12月,在走过短短20年历程之后,已经成长为在全国教育理论界有着较大影响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5.
一、总则 第一条《江西教育》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工作指导类刊物,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工,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最忠实的朋友莫过于一本好书。在我看来,《江西教育》(B版)就是我的挚友。从教20年,也是我与《江西教育》相伴的20年。手捧2009年《江西教育)(B版),悦读之、感动之,觉得离教师更近了,离教学更近了。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课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周易》作为孕育中华一切文化的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其中蕴涵的中和、守正、自强科学人生哲学观,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谨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到一所乡村中学教书。为了把课备好、上好,我常常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报纸杂志,以寻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时间长了,我发现《广东教育》给我的帮助很大。这是一本办得很大气,很权威的杂志,与我的教育专业和课堂教学关系非常密切。我想自己掏钱订一份,可是我当时的工资很低,每月只有486元。除了日常生活开支,每月所剩无几,有时还不得不借钱度日。无奈,只好常常跑图书馆。但是,拥有一份自己的《广东教育》却是我十几年来的一个梦想。后来,经济条件改善了,我毫不犹豫地自费订阅了一份《广东教育》,最初是几个月一订,后来就是半年…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揭示了近一个世纪文化失衡状态下的民族生存本相 ,但导精神家园的重塑 ,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最优秀的养料  相似文献   

20.
精神家园的追寻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而文学的含蓄性往往又使这些主题隐藏在字面之下。就中学阶段一些课文篇目进行探寻、分析,找到发现,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去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