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2.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石窟.在吸收融汇印度、西域、凉州等石窟造像风格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且加以创造,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北魏石窟艺术风格,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须弥山石窟即是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而开凿的,在窟龛形制、造像题材、雕刻手珐、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受到来自云冈石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共性。  相似文献   

3.
麦积山石窟所属地秦州,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要驿,其交通要道地位和民族杂居背景,为不同文化在此汇集提供了基础.麦积山石窟开凿受到北朝和南朝中心文化的影响,云冈、龙门石窟中的三佛题材,凉州石窟中的影塑千佛,响堂山以及栖霞山石窟中的佛装式样等均在麦积山石窟中有所反映;此外,西魏北周皇室也与麦积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1窟地神图像与托举型形成鲜明对比,属于供养型图像。填补了中古中国该类图像在5—6世纪发展史上的空白。其图像创作直接受到古代西域地区特别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影响。而凉州译经恰恰为部分图像特征提供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高昌戊己校尉的设置——高昌戊己校尉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戊己校尉的设置,对于两汉经营西域而言,无疑是一件大事,也一直引起学的关注.研究成果不少。章以戊己校尉的设置为中心,对与之相关的背景、隶属及性质诸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戊己校尉的设置,既是西汉政府经营西域的重要动作,也是汉、匈“五争车师”的必然举措,目的是就近控制车师及丝绸北道。戊己校尉从设置之日起,虽然名义上隶属中央,但实际上却直属凉州或敦煌,性质上也属于“寄居治理”。对高昌而言,不是中央派出的“总督”,而是凉州或敦煌郡派出的“总督”。  相似文献   

6.
游龙游石窟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天公作美,是个踏青的好日子。借着这个好日子,我们决定去号称是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走一走。在路上我心想:这个有着千古之谜的石窟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形状呢?有没有北京地下宫殿那么宏伟呢?有没有长城那么历史悠久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来到了龙游石窟。进了石窟,沿着用石子铺成的小径,我们来到了18号洞窟。洞窟上方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的痕迹。往里面看,那碧绿的水面JINGDIANLIANGPIN上笼罩着一层雾。一路上,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的龙游县小南海,是历史上的风…  相似文献   

7.
凉州石窟,是我国早就见于史册记载的一座相当重要的石窟寺。在我国石窟发展乃至整个佛教艺术发展史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自唐代以后,由于不再见于史册,尽管许多美术史家和佛教史家,在提到早期佛教艺术和佛教的发展与信仰时,总要按照原来的史料提上那么简短的几句,然而,它以后的情况如何?有无发展?是否存在?如果说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世界第八大奇迹”是:A云冈石窟B万里长城C秦兵马俑D故宫。上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24课有这样一句话:“兵马俑无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盛誉。”如果依据教材,考生选C自然是对的.但“世界第八大奇迹”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正>古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汇、传播与辐射之地。凉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凉州为中心的五凉政权、五凉文化在这里沉淀。对凉州及“五凉”史料的解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以乡土史料的可观可感可知可触历史提升其对史料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它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云冈石窟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邯郸市的南北响堂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保单位,属于石窟寺系列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名称是“响堂山石窟”,包括南北响堂两处。其所在的山峰,属于太行山系鼓山山脉。“鼓山”这一名称自古有之,并且长期沿用,“响堂山石窟”之一的“北响堂”古称“鼓山石窟”。“响堂”一名作为石窟的代名词广泛存在于明清的碑刻中。而“响堂山”一名的出现,则始于北响堂1614年碑刻,这只是偶尔使用的俗称,稍后在清代的金石著录中出现了“南响堂山”“北响堂山”。“响堂山”一名的流行是在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的调查之后,他们在发表的专著中,使用了“响堂山”一名,臆造了“响堂山石窟”等名称。从此,学术界因袭沿用“响堂山石窟”一名,造成了一百多年来对于“南北响堂”的不科学称名方式。对“鼓山石窟”演变为“响堂山石窟”一名予以认真梳理,并郑重倡议将“北响堂”恢复为“鼓山石窟”,这样的表述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张小刚 《家教指南》2023,(4):210-222
凉州番禾县圣容像是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高僧刘萨诃西行至番禾御谷所预言的八十余年后在这里裂山而出的石像。敦煌石窟中凉州番禾县圣容像的标准形象是右臂直垂于体侧,右手掌心朝外作与愿印,左手于胸前握袈裟衣角,身后表现山岩的立佛造像(倚山立佛像)。在今山西与古凉州等地区发现的唐代类似姿势并且题作“圣容像”的造像,很可能也是凉州番禾县圣容像。  相似文献   

13.
“上朝峨眉,下拜宝顶”,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代表作,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相似文献   

14.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凉州地方长官。为了控制凉州达到割据目的。张轨首先运用“以王命凉州”策略,以此得西晋皇室的支持。同时,他大力笼络凉州地方大族,以使他们拥护自己。张轨在凉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置流民,同样也获得凉州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凉州已经成为张轨及其后世子孙的天下,形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张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开创。  相似文献   

15.
天龙山雕刻的复原与年代(美)哈理·斯德本,玛丽琳·赖著李崇峰,李裕群译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境内,在太原市西南约10哩处。石窟开凿于二座毗邻山峰之峭壁上,沿崖面自东向西排列,除第十九窟面西外,其余洞窟均坐北朝南。天龙山共有石窟21个,其中,第十一、十...  相似文献   

16.
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形窟”(龛)是响堂山石窟典型的造窟凿龛形式。它融佛教石窟、印度古塔(率堵婆)及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于一体,别具匠心。是北朝石窟中新出现的一种造窟形式,对隋唐以后开凿的石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塔形窟”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1956年。王去非先生在《参观三处石窟笔记》一文中,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三月,经国务院批准,报纸上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二项“石窟寺”处,名列首位的即中外称誉的巩县石窟(北魏至宋)。巩县石窟共有五窟,三尊摩崖大像,一个千佛龛和二百五十五个小型佛龛,共雕刻石像七千七百四十三个。如果说云岗及龙门石窟是以宏伟沉雄著称的;  相似文献   

18.
炳灵寺附近城关考石磊炳灵寺石窟,地处黄河上游甘、青交界的永靖县境内。这个幽居在小积石山深处的石窟,有着漫长的历史。《法苑珠林》①上说:“有石门滨于河上,镌文曰:晋泰始年之所立也。”晋泰始年是公元二六五年。如果按这一说法,炳灵寺石窟在晋代时就已开凿。又...  相似文献   

19.
1995年以来,我一直围绕太原龙山道教石窟的分期及其艺术特点做一些研究工作,相继发表了《唐代龙山石窟研究昨、《龙山石窟考察报告声、《龙山石窟历史文献勘误沪等文章。但在第三篇文章发表后,我对其中某些内容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在龙山石窟的修建时间上,对历史文献的...  相似文献   

20.
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与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延续千余年的发展,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深入研究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其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显然,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的产生、出现也更是如此。约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释达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纪,印度阿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