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6岁幼儿是分床的最佳年龄,因为此年龄段,幼儿的独立性增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心理发展也日趋成熟,而又面临将进入小学学习,无论从他们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需要来看,都到了该分床独自睡觉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色彩在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婴儿已经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3岁~4岁的幼儿对色彩有其独特的认识和偏爱。本研究通过观察、个别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3岁叫岁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和偏爱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色彩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丽  孙山 《林区教学》2020,(5):117-120
叛逆心理一般在幼儿3岁左右出现,其行为表现主要有:我不要上幼儿园、我的玩具、我的零食、破坏性行为、哭闹、喜欢的东西自己选、跑着逃避、否认与说谎、暂时承认错误等,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幼儿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导正策略为:尊重幼儿心理变化规律,稳抓关键期;顺应幼儿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效引导;以“幼儿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家园合力共促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儿进行保护自己身体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健康教育可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对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的态度,形成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3-6岁的幼儿知识贫乏,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和…  相似文献   

5.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他们进入幼儿园后,一部分幼儿对绘画感到好奇,他们会因为自己在纸上画出的一道道笔迹,而感到兴奋不已、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另一部分幼儿则因为没有接触过这一活动或是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受老师而对绘画不感兴趣,甚至惧怕绘画。那么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者应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常发展,到将来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成为有才能的人。一些人也无根据地任意夸大其词,说孩子的接受能力如何如何的惊人,忽视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把幼儿当成“小大人”,将小学内容下放至幼儿园,盲目实施“超前教育”,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使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盼子成龙”心理的支配下,许多家长纷纷将未到龄的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样做好不好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不符合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对象为3~6岁幼儿;幼儿园按年龄班进行教育。小班为三至四岁,中班为四至五岁,大班为五至六岁直至入小学。这个规定完全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如,小班每次活动时间只能是10~15分钟,如果对其进行20~25  相似文献   

8.
幼儿美术是幼儿利用美术材料和工具,通过手工和绘画活动表达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幼儿美术教育属于普通艺术范畴,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幼儿交流和释放情感的载体。在幼儿2~3岁牙牙学语时,就有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著名的"三山实验"结果表明,6岁以下的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身体发育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的体魄不仅是幼儿生存生活的前提,还是形成健全和谐心理的重要基础。幼儿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意志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因此,成人应密切关注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0岁-1岁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第一年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  相似文献   

10.
幼儿是指三岁到六、七岁年龄段的儿童。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正式入学前的时期,所以称作幼儿期或学龄前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身心状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游戏成为这一时期幼儿的主导活动。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决定:(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进入幼儿期的儿童较之前一阶段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发展,心理活动的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性成分明显加强。因而,产生新的需要,在心理深层开始羡慕成人,渴望能象成人那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的心理活动能力、实践水平又非常低,缺乏知识,经验幼稚,不能…  相似文献   

11.
以63名3~4岁幼儿为被试,本研究探讨了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中被试人数的改变创设了几种同伴交往情境,用改编的心理理论任务进行同伴训练,结果表明:各种同伴交往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幼儿间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同伴可能通过提供反例、相互讨论中的反馈、观察学习和模仿、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及同伴在场的情感支持等方式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自私心理及由自私心理支配下的自私行为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自私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前提。儿童自私行为的产生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岁前的孩子还没有出现自我意识,他们分不清主体和客体。此时,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大公的”。因而也就不存在自私的心理和行为。随着言语、动作的发展,幼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是物体活动的“发生者”,把自己和物体区分开来。如幼儿在玩皮球时,偶然用手把球打出去,皮球就滚离开去。以后多次重复,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这样,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皮球滚动的“发出者”、是“主体”。2岁后,幼儿开始掌握物主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在幼儿园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在这种形势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备受社会的关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一、转变教育思想,深刻认识游戏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后,深刻体会到幼儿游戏具有情趣性、虚构性、具体性的特点,它是幼儿特有的活动,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是幼儿成长、学习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游…  相似文献   

14.
一、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开展责任教育,必须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责任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以下表现:1.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亦称敏感期。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所谓关键性年龄阶段,是指无论在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赛达斯按照自己的设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定向培养”的短文。孩子出生六个月就能识英文字母,两岁就能看懂课文,四岁写论文,十岁用希腊文写出了一本几何教科书。遗憾的是孩子并没能按照父母预想成为天才,到了二十一岁,只能去一家普通商店当店员。当前在我们的有些家庭和幼儿园里,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对某些幼儿进行“专长定向培养”。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违背了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又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有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习得的迅速时期,特别是3—6岁被称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作为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努力营造真实的、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让幼儿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体验到语言交往的乐趣;在活动游戏中,要为幼儿语言的运用提供了积极有效的环境,也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丰富幼儿语言的宝库;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走进社区,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拓展幼儿语言交流的空间,进而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起点,才能又和教育紧密相连。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认为3—6岁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才能增长最迅速的时期。而幼儿教育又离不开游戏,幼儿年龄越小,游戏成分就越多。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游戏中启发智慧。通过游戏,幼儿还学习到与人交往的本领。可以这样说:游戏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他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游戏。因而游戏是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四五岁幼儿的心理正处在从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游戏中,坚持意愿选择角色对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提示角色能引起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幼儿有目的、有一定意向、自觉进行的想象活动。这种想象是幼儿阶段智力活动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是老师精心培养才能得到的教育之果。一岁以前的婴儿不可能有想象。二到三岁幼儿的想象力随着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逐渐发展起来。不过想象的内容非常简单,没有预定的目的。例如,小班幼儿喜欢娃娃,就抱着娃娃拍呀、拍呀,这是因为娃娃的形象使幼儿不由自主地想象当初妈妈拍自己的过程。这种想象是一种初级的想象形式,称为无意想象。当小班幼儿抱着娃娃不停地拍的时候,她拍娃娃就是目的,此外没有其它目的,也不追求什么价值,玩够了,就丢下娃娃又去玩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玩具。这样幼儿玩的玩具虽然很多,但是想象力的水平并没有什么提高。如果老师提示:“你是娃娃  相似文献   

19.
庄莉 《云南教育》2001,(22):48-48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调动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行动方式,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及发展水平,在毫无拘束、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的需要,能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掌握、巩固文化科学知识,开发智力,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游戏活动不仅少不了玩具,玩具决定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所获得的经验乃至身心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小医院”,当幼儿进入游戏区,摆放在眼前的是教师提供的注射器、听诊器、各种药瓶…  相似文献   

20.
<正>绘本对于孩子来说就如同陪伴在身边的好朋友,在它面前孩子会自然地卸下所有的武装,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阅读绘本,能帮助孩子真切地间接体验到各种现实人生,甚至还能够调适幼儿的心理,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恐惧、怕生、与同伴关系紧张等等。那么如何运用绘本阅读来调适幼儿心理呢?一、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与绘本亲密接触36岁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努力让孩子在阅读之前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